看红楼随想录

刑天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感觉还真是本一生可反复翻阅的书, 这两年有空时总喜欢看看它,及与它相关的书籍,越细看越觉得有些爱不释手,真如好些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所谓“红学”专家们说的,红楼梦——是中华文化小说百科全书,博大精深。我也觉着就象《笑傲江湖》里林平之在新婚之夜看到避邪剑谱说的,“剑法太精妙!太匪夷所思了”,连喜欢的,漂亮可人的小师姐也不要了,不辞而别,自宫练剑去了。看久了,也不免让我感慨万千,有感随想而发。</p><p class="ql-block"> 民国才女张爱玲在一篇随笔《论写作》一文说:“像《红楼梦》,大多数人于一生之中总看过好几遍。就我自己说,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点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笔触,每次的印象各各不同。现在再看,只看见人与人之间感应的烦恼。—个人的欣赏能力有限,而‘红楼梦’永远是“要一奉十”的。”可见她对红楼梦的宠爱,欣赏。</p><p class="ql-block">后来发现她原是位铁杆的红迷,“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作《红楼梦魇》一书。书云: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与她齐名的另一位被誉为民国文学洛神的萧红,其笔下的国民女人恐怕会对张大小姐三大恨事,无法理解,这女人不正常?这些和生活有什么用?每天牛马般的劳做,吝啬节俭,愚昧忍耐,顺从认命就对了,这就是正常的过日子。这也让萧红不禁问天,“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无趣悲凉?”这是底层民众的悲凉;而在《红楼梦》曹雪芹笔下所生活的众多鲜活,栩栩如生的美丽聪颖的小姐Y头,这些上层有才气,有见识的女孩们却同样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惨。</p><p class="ql-block"> 张爱玲开始读《红楼梦》时,也不知曹公未写完,只是觉得小时候看‘它’,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但仍旧每隔几年又看一遍,每次印象稍有点不同,跟着生命的历程在变。但后面反应都是一样,而且永远相同。很久后才得知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续写的。现在高鹗也是假的,成了无名氏续,甚而曹雪芹还在辨明真伪。</p> <p class="ql-block">  让我惊讶的是,张爱玲8岁就读红楼,并且读到后面还能觉出文字优劣来,记得我9岁了,才被母亲带着走街串巷,找学校报名读书,一派懵懂无知。不愧是出身名门。也正如她所说“出名要趁早”。3岁背唐诗,7岁尝试写作‌。‌‌12岁就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了作品。14岁就完成了第一部作品《摩登红楼梦》。然后,真应了海明威一句话:“当一个作家最好的条件是,不幸的童年”。记得莫言书中自述,他因家庭成份不好,小学没读几年就辍学了,看着同龄的小朋友在学校读书,嬉闹。他只能牵着牛羊去野外放牧,荒无人烟,常孤独地和鸟儿,蓝天自言自语。喜欢看书,又找不到书,就捧着本新华字典当书看。莫言很积极上进,善抓住每一次机会,进工厂,参军、自学、写作,终是不落普通平庸。</p><p class="ql-block">人生总是这样,当你得到什么,就会失去另外一些东西。张爱玲得到了写作天赋,失去了幸福的家庭,这也是影响她一生的心灵创伤。</p><p class="ql-block">张爱玲读六年级时,父母离婚,父亲再娶。张爱玲与继母的感情并不好,污蔑打骂的情况不在少数。幼小的她承担着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压力与痛苦,只能在写作中释放自己。20岁时,张爱玲凭借《我的天才梦》一战成名,在文坛崭露头角。在无法继续求学之后,22岁的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全职写作这条道路,用稿费养活自己,痛并快乐着。自强自立,摆脱平庸沉沦,脱颖而出。</p><p class="ql-block">其实,海明威的童年似乎谈不上不幸,没有饥饿,没有贫穷,富足的生活,父亲的言传身教,母亲对他音乐能力乃至艺术修养的培养,都对海明威日后成为一名不朽的作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海明威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的。他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得到了健康的体魄和学习的机会,从野外活动中积累了写作的素材,从音乐中体悟到了写作的方法,比如他的著名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结构就是受到了和声对位法的启发。</p><p class="ql-block"> 人生幸与不幸,从来都不是绝对的。</p> <p class="ql-block">  ②人的一生,冥冥之中似乎早有注定。就象《红楼梦》的第一回,开篇就不同凡响,我看到了命运,色空、传统文化的儒释道。</p><p class="ql-block"> 小说一开始曹公就似站在上帝的视角,解答一个几千年来先贤哲人们所思想,追问的人类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我就是当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炼就的于大荒山,无稽崖上灵性已通的一块石头,本有补天济世之才,孟子曰:人人皆可为尧舜。无奈未经入选,遂自怨自艾,日夜悲号惭愧。后听的一僧一道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打动凡心欲望,就央求两位大士帮助,到人间享受经历一番。不料人间万象,温柔富贵,堕入情网,故终生以情反欲,但到头来究竟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人间凶险,黄粱美梦一场,万境归空。</p><p class="ql-block"> 香菱——乳名英莲,本是一位小姐,父亲甄士隐一位逍遥乡宦,本地名门望族。不求功名,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到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年纪半百,膝下无儿,只有她一个女儿,视如珍宝,哪知三岁时,跟家人霍启外出看元宵花灯,不防被人贩子抱走,从此杳无音信。被贩子养了几年出卖,最后被薛蟠所夺成了丫环,姨太太。甄士隐也因英莲丢失,夫妇伤心,大病一场,不想祸不单行,一场葫芦庙大火,遭家烧尽,又遇兵匪人祸,投人不淑。正心灰意冷,逢道士顿悟,舍家修行。原本幸福的一家支离破碎。而她原先家里的一个Y环娇杏,因对落迫时而被甄士隐支助的贾雨村,偶然一回二顾,被雨村视作巨眼英雄,红颜知己。雨村发达后遇到收作二房,不料只一年,便生子,半载,雨村嫡妻去世,被扶作正妻。娇杏本是Y头命,不想命,运两济。而香菱小姐却是有命无运,正反相对。可见人,命、运难测,祸福无常。</p> <p class="ql-block">  ③《红楼梦》的问世距今已约有270年了,这么多年,人文,思想、环境已是天翻地覆大变样,其间有多少大才好书问世,最后灰飞烟灭。它经受了时间这个最严酷,无情的选择清洗。现还能熠熠生辉,广为大众喜阅,可见它的魅力。传《红楼梦》最初写作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历经10年到1754年完成初稿。且仅有80回手抄本传世。这正应了一首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的一些观点还是很犀利中肯的,她说曹公写作修改时间很长——不止十年间“增删五次”?应直写到去世为止,大概占作者成年时代的全部。曹雪芹的天才不是像女神雅典娜一样,从她父王天神修斯的眉宇间跳出来的,一下地就是全副武装。从改写的过程上可以看出他的成长。而且曹公身边还有一位,或几位高品位文化素质的红颜知己或友人评论者,例如第二回的脂批:语言太烦,令人不耐。古人云‘惜墨如金’,看此视墨如土矣,虽演至千万回亦可也。老辣,高手。</p><p class="ql-block">为此,精益求精,他改写了二十多年之久,为了省抄工,不见得每次大改几处就从头重抄一份。当然是尽量利用手头现有的抄本。而不同时期的早抄本已经传了出去,书主跟着改,也不见得每次又都从头重抄一份。所以各本内容新旧不一,不能因某回某处年代早晚判断各本的早晚。”这也就为什么《红楼梦》脂评本(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批语)的各种版本多,内容亦不同,例: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梦稿本、蒙古王府本等10多种。可见大才如曹雪芹琴棋书画,医药、园林、美食等样样精通,但在写作中,也是一步步曲折迈进,千锤百炼,反复磨练成长出来。</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的方式,它采取了多条线。单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众多的人物与事件都组织在这个宏大的结构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筋络连接,纵横交错,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就象用千万条彩线织起来的一幅五光十色的巨锦,天衣无缝,浑然天成,也象生活本身那样丰繁复杂,真实自然,又笼罩着一层真假、实幻的神秘的面纱。全书120回,尤其是曹雪芹作前80回每回都有一个主题情节,故事象短篇小说。每个人物的出场及事件等都事出有因,或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故谓雪芹无闲文,无赘笔。从哪回看都行。就如那一座梦幻大观园,无论从哪一处景致楼阁进入,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各具特色,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④ 一部伟大的小说作品,其主要人物的成功塑造是一大关健,这对表现作者的思想言行犹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比起张爱玲来,大师吴宓更是位资深红迷,他对《红楼梦》的热爱持续了一生,他不但反复阅读,而且经常熟背默写章节回目。有1973年8月1日日记栽,年近80的吴宓,半夜醒来,仍能“背诵《石头记》120回目完”。</p><p class="ql-block"> 吴宓绝对是民国时期一位重量级的,早期从文学批评的方法上研究红楼梦的大家。他也是中国近现代学者、国学大师,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吴宓还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p><p class="ql-block">他从哈佛大学曼格纳迪尔博士分析菲尔丁长篇小说《汤姆·琼斯》时,所归纳的优秀小说应具备的①宗旨正大②范围宽广③结构谨严④事实繁多⑤情景逼真⑥人物生动六个方面为理论依据,首次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做了全面的论述。结论是:《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世界各国文学中未见其比。尤其在人物生动,人物众多、充满个性,典型性等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 确实200多年了,《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就是在当代今天也是耳熟能详,宝玉,黛玉、宝钗、史湘云、晴雯等栩栩如生,似乎她们都存在生活过。我想作者曹雪芹一定认识她们,甚至关系密切,因为他在“凡例”中自问自答,“因何而撰是书哉?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年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曾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厌肥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茆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叚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曹公说的很清楚,忘不了那些聪明有才,漂亮伶俐有见识,可爱惋惜的女孩。要为她们为言立传。让我惊喜,这些人真是活过!可是我看到的一些晚清时的人物老照片,让我沮丧,这是曹公笔下的国人吗?而且时间还前进,社会发展了100多年!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1922年,爱因斯坦应北大蔡元培花1000美元巨资邀请来北大演讲,而人到上海逛了一圈,北大也未去就离开了,后来在日记里写下:“中国人肮脏,智力低劣,麻木迟钝,像牲畜一样”,这种话语公开嘲讽中国。那时在饭馆中吃饭,爱因斯坦看到很多中国人都不坐在凳子上吃,而是蹲在地上。在他眼中,这样的行为和欧洲人在树林中解手没有区别,是一种文明落后的体现。旅行结束之后,他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将自己的感受全部写在了日记里。多年后,这本秘密日记的内容被披露出来。</p><p class="ql-block">在自己的日记中,他丝毫没有隐藏对中华民族的轻视,并且直言那些辛苦工作的中国人就像是牛马一样,他们意识不到痛苦,更像是机器而不是人类。又100年后的今天,看看当今的现实世界,我很是无语!不说了,还是说说曹公笔下,曾鲜活闪亮的女孩男主吧!</p> <p class="ql-block">  ⑤人物太多,尽量用几句话概括一人。培根说:“简短是隽语的灵魂”。知道和做到从来都有距离。</p><p class="ql-block"> 贾宝玉在那时候,无疑是一位超时代的帅哥,书中所有对他的贬低,似乎都含有褒义。例:“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这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总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p><p class="ql-block">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那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p><p class="ql-block"> 那是个怎样的时代背景呢?皇权至上,男尊女卑、仕途经济、奴才遍地,人口可买卖等,皇朝最登峰造极而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读书做官为上,贾宝玉却十分厌恶读书为官,甚至看不起那些读书上进,考功名为官做宰的人,叫他们禄囊。什么四书五经,除《大学》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话。</p><p class="ql-block">什么兄友弟恭,他对任何人包括伺候他的丫环,小厮都没有架子,亳不在意她们是否谦恭客气,也很少说教。</p><p class="ql-block">毁僧谤道,对那些社会上的假和尚,恶道士的招谣撞骗等不良行径,毫不客气讽刺批评。</p><p class="ql-block">独喜欢和女孩在一起,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见了女儿,我便清爽。他是从心底里喜欢,尊重,欣赏、爱护她们,而不是带着贪婪欲望想占有,连贾母都有些被他看不懂。他就象伯拉图式的真情纯粹的爱,大爱。当然,他对林黛玉的爱却是唯一不同的。刚去世的百岁诗人叶嘉莹曾说,贾宝玉是一出悲剧,去补天没有份,真正爱的林黛玉又走了。我也觉得是这样,他除了当和尚或道士几乎无路可走。即使他已考取功名,还是弃官玩消失,已经结婚娶了薛宝钗,并一起生活了一段时期,还是忍不住,跑路。他不可能去做贩夫走卒或种田当农夫吧!也有说宝玉最后做了更夫,只要他想做,也有可能。</p><p class="ql-block">宝玉也有想做一番事业,就象晴雯去世后,他写长长的祭文哀思,认为晴雯这样聪明灵巧的女孩,是做了芙蓉花神,有一番事业可干。可他没有。</p> <p class="ql-block">  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黛玉要走也是必然的,世上有几个哭花葬花人了!她除了爱宝玉还会爱上别人吗?</p><p class="ql-block">显然她和宝玉是同类人,她具备很高的智商,及诗作水准和诗人气质。忧郁敏感,细腻又多疑。11一12岁初进贾府就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意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可悲父母双亡,缺少爱。又长年的孤单寄人篱下,不自在,没有安全感。即使是生活住宿在优美如画的大观园。但境由心生,她感觉一年365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本质上她其实是非常幼稚单纯,又有见识,所以她常说话克薄,一针见血。不了解她的人,觉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难以相处。而宝玉一见钟情,独爱她。她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作者真想骂的是刘姥姥吗?</p><p class="ql-block">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紫娟了解了她,忠心伺奉,直到她去世了,念念不忘。她和紫娟是主仆关系,却情同姐妹。真心平等相待。</p><p class="ql-block">李纨听,林黛玉不行了,吓了一大跳,也不及问了,连忙站起身来便走去潇湘馆看,一头走着,一头落泪,想着:“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真真可怜可叹。”</p><p class="ql-block"> 薛宝钗不愧是行商的后代,也是皇权时代教育下的合格优秀女孩,她聪明,博闻强识,很有心计。她明显具有良好的文化和文艺素质,及做事能力。但只把它当作娱乐游戏,认为女孩子还是要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主,针织女红为辅。想她嫁人了,也一定是相夫教子的好妇人。更让我认识她的是关于金钏含冤跳井自杀一事,她对王夫人说的话及所为,让人惊叹!可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⑦贾家四姐妹——真是,原应叹惜。</p><p class="ql-block"> 元春虽然贵为皇妃,我觉着她很可怜,显然她是个不善在皇宫,没有心计的老实人。在皇宫也难得宠,也生活的不好不开心。在省亲时,家人围绕,垂泪无言。半日,元春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到哭起来!一会我去了,又不知多咱晚才来。”在元春眼里皇宫是见不得人的地方。似乎后来,没有再回家了,几年后就蹊跷死去。(传说是被勒死的)。</p><p class="ql-block">我想进皇宫薛宝钗去很合适,工于心计,甚至还能混得风生水起。可好象她也参加了皇家选秀,结果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 最理想还是她的嫂子,薛蟠的老婆夏金桂去最合适。此夏小姐生得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若论心中的邱壑经纬,颇步熙凤之后尘。父亲去世的早,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啻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彼母皆百依百随,因此未免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在家中时常就和丫鬟们使性弄气,轻骂重打的。今日出了阁,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作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这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况且见薛蟠气质刚硬,举止骄奢,若不趁热灶一气炮制熟烂,将来必不能自竖旗帜矣;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p><p class="ql-block">金桂不发作性气,有时欢喜,便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又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焦骨头下酒。吃的不奈烦或动了气,便肆行海骂,说:“有别的忘八粉头乐的,我为什么不乐!”,或借那丫头宝蟾做个醒酒汤。</p><p class="ql-block">薛家母女总不去理他。薛蟠亦无别法,惟日夜悔恨不该娶这搅家星罢了,都是一时没了主意。于是宁荣二宅之人,上上下下,无有不知,无有不叹者。没多久,薛蟠逼的家也不敢呆了,只好出去找人做生意。这样的王霸奇女,放到皇宫去,会不会闹的皇家鸡犬不宁,把皇上逼出宫跑路。她来个垂帘听政,历史恐怕都要改写了,后来也许就没有慈嬉的事了。此夏小姐不久死得也滑稽,她好心叫宝蟾做了两碗汤,一碗给香菱吃,一碗己吃。她把给香菱的汤放了砒礵,想毒死她。那宝蟾不知就里给她们汤碗换了位置,这样夏小姐就把自己放了砒礵的汤喝了,临死时呀呀的说不清话,估计她想问,天呀!怎么回事,有鬼,死错了!生来就是来搞笑的吗?一场游戏,一场梦!</p><p class="ql-block"> 上一段文字描写,我好象看到曹公又回来了,续作者还是很有水平的。</p> <p class="ql-block">  ⑧迎春——被称二木头,老实,麻木不仁,一般不言语,整本书也没几句话,丫头司棋为了她的一件饰品,和她奶妈的媳妇吵翻了天,她无事人般,捧着本‘太上感应篇’看得津津有味。后来还是探春看不过,为她主持公道。真是位侯门大家闺秀,可惜她父亲大老爷贾赦为了抵债,把迎春给嫁了一头真正的中山狼,这还能有什么好日子过呢?</p><p class="ql-block"> 探春——聪明正直,正统有志气,有本事有头脑会管家,也有理想,有能力,诗也做的好,由她首倡建海棠诗社。</p><p class="ql-block">虽然是庶出却有嫡出的气派架势,她说,恨自己是一女子,如是男子早出去立一番事业。也得贾母,王夫人的喜欢,王熙凤少夸人,却对她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惜春——虽然年龄最小,却有很高的智慧悟性。</p><p class="ql-block">妙玉打坐入魔走火,惜春听了,默然无语,因想:“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可惜我生在这种人家不便出家。我若出了家时,那有邪魔缠扰,一念不生,万缘俱寂。”想到这里,蓦与神会,若有所得,便口占一偈云:</p><p class="ql-block">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p><p class="ql-block">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p><p class="ql-block">可见惜春是极具独特鲜明性格和脱俗人格魅力的一位。</p><p class="ql-block">惜春不善诗,却喜画。贾母向刘姥姥介绍惜春,叫她把大观园画出来。刘姥姥说“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p><p class="ql-block">她,却早早看透了:贾府的生活——包括这热热闹闹的聚会——就是虚幻,就是那幅她永远没有画完的大观园图。</p><p class="ql-block">她不会像王熙凤,执念于贾府的“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更不会像宝玉臆想“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p><p class="ql-block">她有的,是“勘破三春景不长”的心思;她图的,是在一个小环境中实现自己的妥帖与安全。终于有一天,付诸“缁衣顿改昔年妆”的实践。一个自幼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可怜绣户侯门女”,要一下子“独卧青灯古佛旁”,扪心自问很难,但是惜春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  ⑨史湘云——是一位让人不得不喜欢,难忘的可爱女孩。她浪漫豪爽,妩媚兼有风流倜傥的男儿气概‌。虽然父母早亡,孤女一人,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生活并不富裕。在家还要做针线女红到三更半夜。也常在贾母身边住。但不改她生性豁达乐观、才思敏捷、恣意潇洒,凭借性格魅力和才情,备受贾府众人的喜爱。她在贾府中拥有特殊的地位,深受贾母的宠爱。</p><p class="ql-block">史湘云因她生性豁达,豪爽开朗,所以不拘小节,心直口快。说话诙谐有趣,常常表现出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态度。</p><p class="ql-block">‌史湘云才思敏捷,诗词造诣极高,曾在海棠诗社中夺魁,展现了她出众的才华。</p><p class="ql-block">根据曹雪芹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手法和判词推测,她最后可能与卫若兰结为夫妇,但因夫婿亡故,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p><p class="ql-block">红楼梦曲中有: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时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p><p class="ql-block"> 晴雯——我觉得她就是怡红院中的代表,灵魂。虽然袭人是得意的首席Y环,贾母却说她是没嘴的葫芦。没有她怡红院都少写了,没啥看了。宝玉少了晴雯的每天骂,也没劲常病了。</p><p class="ql-block">晴雯原是管家赖大家用银子买的,才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这晴雯进来时,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故又求了赖家的收买进来吃工食。赖家的见晴雯虽到贾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却到还不忘旧,故又将他姑舅哥哥收买进来,把家里的一个女孩子配了他。</p><p class="ql-block">可惜,这样一个伶俐单纯,有情有义的清白女孩却入不了王夫人的法眼,且王夫人并不是个恶人,她常吃斋念佛,具有菩萨心肠,人也是天真烂漫。却总做糊涂事。忘了她曾一个把掌,打得金钏含冤跳井,虽事后自责,但没有教训。又把晴雯当狐狸精看了,怕她勾引带坏宝玉,硬是把晴雯赶走了。本是要好,心高气傲脾性的晴雯,使其又气又怨,本已病的弱体,没挨几天,就不幸病痛抱屈夭折。</p><p class="ql-block">正应了对她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p><p class="ql-block">贾母识人无数,她是看好晴雯的,她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所以给了宝玉房里。还有许多Y头,人物可写。</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看不尽,也写不完。</p><p class="ql-block">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研究红学一辈子,还是研究不透。八九十岁了,几乎目盲耳聋,还在研究,书写红学著作,视频演讲。我也曾看过。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创立曹学、脂学、探佚学三大分支。</p><p class="ql-block">他认为红楼梦貌似小说而非小说,中华文化的文史哲无所不包。应把《红楼梦》上升到中华文化小说的高度,提出“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红楼梦》应列为第十四经。</p><p class="ql-block"> 辞旧迎新年,来年会更好!</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