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雍和宫是北京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皇帝将这片宅地分封给四皇子胤禛修建府邸,当时称为“贝勒府”。后来胤禛继承皇位,年号雍正,下旨将王府扩建为行宫,并赐名“雍和宫”。雍正皇帝驾崩时,其灵柩就停在雍和宫内,一年后才移往清西陵泰陵安葬。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乾隆皇帝将原来的绿色琉璃瓦全部更换为黄色琉璃瓦。乾隆九年(1744年),信奉藏传佛教的乾隆皇帝钦命三世章嘉活佛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p> <p class="ql-block"> 北京的冬天干冷低温,昨天上午气温在零度以下。但天却很蓝,白云缭绕,络绎不绝的人们沿着方砖铺砌的辇道,去往心灵的圣殿。</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又名四体碑亭,黄琉璃筒瓦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檐为重昂五踩斗栱,下檐为单翘单昂五踩溜金斗栱,和玺彩画,亭内立有一四方碑,上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乾隆帝所撰写的《喇嘛说》。</p> <p class="ql-block"> 门前的一对铜狮,形象威猛,花纹雕刻细腻而精美。</p> <p class="ql-block"> 雍和门,原来是雍亲王府的大门,现在已经成为天王殿,供奉着弥勒佛像。</p> <p class="ql-block"> 须弥山置于雍和宫大殿前,青铜铸造。须弥山是佛教小世界的轴心,环绕着七圈香水海和七圈金山,第七重金山外,环绕着大咸海,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生活在大咸海中的四大部洲之中。</p> <p class="ql-block"> 雍和宫殿原为王府银安殿,现相当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殿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七间,单翘重昂斗栱,和玺彩画,前有月台,围以黄、绿、红琉璃砖花墙,明间上悬雕龙华带匾,中刻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所题“雍和宫”。殿内供有青铜质泥金佛像。</p> <p class="ql-block"> 昭佛楼,原来是乾隆皇帝其母亲修建的佛堂,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铜像,也叫“照佛”。这里最珍贵的却是供奉佛像用的佛龛,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法轮殿是参照故宫里的雨花阁而建,是雍和宫内最大的殿堂,也是平时喇嘛们诵经和做法事的地方。殿内中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德铜像,端坐在一朵巨大的莲花台上。每天早上,喇嘛们都会在里面上早课。</p> <p class="ql-block"> 就在宗喀巴佛像的背后,摆放着雍和宫的绝世珍宝:五百罗汉山。“五百罗汉山”是一座大型的紫檀木雕刻作品,五百罗汉像分别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铸成,每个罗汉高约10厘米,千姿百态,十分精致。为了保护这件珍宝,特意做了一个大型玻璃柜子,但经过漫长的岁月,玻璃通透性差了,无法让人很好的欣赏到这件稀世珍宝。</p> <p class="ql-block"> 五百罗汉山。</p> <p class="ql-block"> 乾隆用过的洗澡盆也在这里,用玻璃框罩着,里面填满了游人供奉的人民币,也无缘看到澡盆的全貌了。</p> <p class="ql-block"> 万福阁是雍和宫的第五进大殿,也是最后一正殿。阁内各层供奉的小佛像共达万尊之多。“佛”与“福”音近,故名为万福阁。最令人瞩目的是由整块白檀香木刻成的弥勒佛像,珍贵的木料由七世达赖进贡。佛总高26 米,地上18 米,地下8 米,直径8 米,立于汉白玉须弥座上,手持哈达,体态巍峨宏伟。</p> <p class="ql-block"> 雍和宫有三绝一宝。</p> <p class="ql-block"> 三绝之一:五百罗汉山。位于法轮殿中,整个山体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层峦叠嶂、阁塔错落,精美绝伦。五百个由金、银、铜、铁、锡铸制的罗汉置身在“小山”上,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这些罗汉有的讲经说法,有的禅坐修行,有的乘鹤飞升,有的降龙伏虎,让人感受到了远离世俗尘埃的洒脱。</p> <p class="ql-block"> 三绝之二:金丝楠木佛龛。位于昭佛楼内,这尊佛龛通高5.5米,宽3.5米,由名贵金丝楠木精心雕刻而成。佛龛从地面直达楼顶,里外三层,布满云水图案,上面雕刻着99条金龙,技艺精湛,栩栩如生。夕照时,佛像肃然而立,脑后的黄铜镜镶嵌在围屏式的背光之中,美轮美奂,透着一股神秘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三绝之三:白檀木弥勒大佛。位于万福阁中,这尊大佛通高26米,由于有8米埋在了地下,因此地面上能看到的高度是18米,直径8米,整体重约一百吨。这尊大佛是由一根完整的白檀木雕刻而成,巧夺天工,并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据说乾隆皇帝为雕刻这座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历经两百多年,如今这尊佛像依然巍然挺立,瞻仰时需要使劲仰着头才能看到佛像面貌。</p> <p class="ql-block"> 一宝:乾隆洗三盆。提起洗三,一些老北京人都会知晓,这是旧时小孩在出生第三天,要洗浴一次的俗称。清代崇彝所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曰:“三日洗儿,谓之洗三。”在雍和宫法轮殿后面也有一个洗三盆,是清代的皇子,后来的乾隆皇帝在他出生第三天时洗浴用过的盆,又名鱼龙变化盆。此盆为金丝楠木所雕,呈豆瓣状,盆上金漆已呈斑驳状,显露出木质本色,有几分沧桑感。其内镶一铜盆,为洗浴水盆。在木盆的正面,雕有一喜气洋洋的小孩,其头部探出盆沿,两手环抱其盆。四周环刻着水浪,翻卷直至盆沿,其上浮雕有四条鲤鱼,最大一条独占一面,为鱼身、鱼尾、龙头。龙头昂首向上,龙须微微低垂,似有腾达九天之势。</p> <p class="ql-block"> 年末岁首,北京雍和宫游人如织,无不被那辉煌的皇家园林建筑、神秘的藏传佛教造像以及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所吸引。由清帝府邸改为藏传佛寺,宏伟壮观、精美绝伦中彰显着古朴典雅的氛围。细致而入微,庄重而华美。特别是美轮美奂的三绝一宝,更令人流恋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