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红:山村振兴之路

霖深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文字:霖深(原创)</p><p class="ql-block">欢迎大家访问阅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黎,一个被群山环拥的古老而美丽的村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高黎依山傍水,生活于此的人们祖祖辈辈皆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高黎恰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宁静而又祥和。</p> 高黎红—红军的足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4年9月下旬,红六军团在清水江流域击溃黔军周芳仁旅,并在当地苗族、侗族群众的帮助下,用木船、竹排、门板搭成浮桥,从剑河南加里格渡口、锦屏河渡口顺利渡过清水江。部队在向锦屏婆洞(今启蒙镇)方向进发途中途经高黎并驻留一晚。高黎的村民们热情地招呼红军官兵们进屋歇息,并且准备了颇为丰盛的食物。当晚村民们和几个官兵一起在院坝闲聊,红军政策呐、革命信念啦、你家几亩地、他家几兄弟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乡,你们咋敢收留俺们嘞?”一个北方口音的兵问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军是好人,和那些白狗子们不一样哩!”一个大爷边抖着烟枪边朝大家说道。随后抽了两口烟又道:“红军顾念老百姓的死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队伍是在第二天清晨离开的村子。听老人说,红军想给银钱当作住宿和伙食费,村里人不收,于是偷偷留下才离开。有几个年轻小伙子加入了红军,跟着队伍北上了。</p> 高黎红—因穷而“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热潮。周围的村寨纷纷修路架桥,打通了与外界来往的通道。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各地施行后,乡亲们干得热火朝天。而高黎虽然也推行家庭承包却不舍得毁坏田地去修路,与外界的来往仍然依靠那条坑洼不平的老土路。进入新世纪后,其他村子都因为交通便捷,将自家的农产品卖出了山沟沟,年轻人也去县城做起了小生意,生活愈发的宽裕起来。高黎仍是老样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黎高黎,真稀奇,不修路来舍不了地,赚不了钱来穷兮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家喻户晓,让高黎“红”了。</p> 高黎红—桃子红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脱贫攻坚正式全面展开。扶贫书记刘振的到来让高黎旧貌换新颜。刘书记深信“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于是逐家逐户地去商谈征地修路的补偿事宜。三个月后,高黎通往县城的公路正式动工,两年之后竣工通车。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让高黎这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姑娘走出深闺,见识了更为广阔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书记和乡亲们说:“要想富起来就要敢走新路子,传统的靠天吃饭实现不了共同富裕。”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刘书记发现有几户人家屋后的桃树长得十分高大,结出的桃子又大又红。他便请来县农业农村局的专业人员对土壤进行检测,果不其然,高黎山上的土壤适宜种植桃树。得到专业人员的认定后,在刘书记的带领下乡亲们申请农业补贴、购买树苗、栽种桃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之后,高黎漫山遍野都是桃树。春天来临,桃花灼灼。夏日开启,果实累累。高黎的桃子红了。</p> 高黎红—红旗飘扬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高黎获评“红色文化基地”。村里文化广场上打造了红军战士形象的雕塑。有当年在院坝闲谈的,有红军战士帮村民劈柴的,有村民给红军包扎伤口的,还有几个年轻小伙儿告别父老乡亲的……村民大会决定把红军入村的那天定为“红军日”,而且还设定了“桃子节”。每年一到节日庆典,村民们就穿上民族服饰,摆上长桌宴,用优美的舞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嘹亮的苗歌是对祖国母亲的礼赞。那天村里的每条路边都会插满红旗,最高的一面旗帜是村委会前的五星红旗。无数面红色的旗帜随风飘扬,映红了整个村庄。</p> 高黎红—日子红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黎桃通过村里的合作社成功打造了“线上线下双渠道”售卖模式。当年修的路不仅让高黎的人走出大山,见识天地广阔,也让高黎的桃子走向全国,充盈了村民的钱袋子。后来啊,出去打拼的人都回来了。人多主意多,力量也大。不仅桃子越种越好,还发展了林下鸡和桃子罐头这些由种桃子延展开来的产业。后来在刘书记的建议下,每年的桃子节都增设了两个项目:摘桃大赛和赏桃大会。节日活动越办越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穿苗服、喝农家酒、山歌对唱……乡亲们和游客一起载歌载舞,共享盛宴。高黎百姓们以后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越过越红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黎高黎,乡村振兴号角响,田园处处换模样,青山绿水画一张,蔬果满园飘清香,特产飞出小村庄,幸福生活长又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也是家喻户晓,也让高黎“红”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谢访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