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唤起民众共救亡

无悔人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一八”事变和淞沪会战后,徐悲鸿先生创作了不少“鸿雁悲鸣,骏马悲嘶”的作品,寄托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在画马题诗中写下“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等句,以激励国人不畏强暴,抗击日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1939年起,徐悲鸿赴东南亚各国,四处办展。他自担费用,却将所有收入捐献给国家,作为抗日烈士的抚恤金。1939年10月,徐悲鸿在新加坡看到一出抗战题材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深受感动,以此为题创作了一幅油画巨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与《放下你的鞭子》女主角及油画作品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这一经典巨作时,抗战正进入最为惨烈的阶段,为了打通中国与外界仅有的一条运输线,几十万中国军民用简陋的工具,在中缅边境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中,硬是开凿出了一条滇缅公路。徐悲鸿希望通过表现愚公挖山不止的气概,鼓舞和激励国人同仇敌忾,战胜日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徐悲鸿在南洋的几年时间里,创作的作品超过1000幅。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回忆,父亲的一个朋友告诉他,当时画展上大家以贴红条子来认购画作,很多画喜欢的人太多,因而常有一幅画贴了好几张红条。徐悲鸿就马上再画,夜以继日地画,有几张红条他就画几幅,为了抗战他尽了最大的力量。仅在新加坡的一次画展中,徐悲鸿就筹得国币15398.95元,在当时几乎是天文数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