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章背后鲜为人知的几件事</p><p class="ql-block">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不幸与世长辞。上海《文汇报》社拟刊发两篇纪念文章。</p><p class="ql-block">新华社南京军区记者站顾站长将组稿任务交给了记者站记者吴东峰。交代任务时,顾站长特意叮嘱,不要找在任领导。作为军事新闻战线的“新兵”,顾站长的这番叮嘱,并没有引起吴东峰的注意。</p><p class="ql-block">受领任务后,吴东峰首先向两位正大军区级领导约稿,两位首长的秘书很快给了回复,均以首长身体不好婉拒。随即,他又向几位副大军区级领导约稿,也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这个结果,着实令吴东峰始料不及,十分纳闷!</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北京方面,在粟裕大将的治丧和讣告的问题上,也是“一波三折”。最初的讣告,共三段,全文仅有634个字。这样的讣告,对于我军一位战功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高级将领,是草率和不恰当的!据时任总政朱副主任说:这份讣告是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同志在一个小时内完成的。</p><p class="ql-block">最终,经过多方努力,在中央军委主要领导的过问下,形成了一份新的讣告。然而,宁人遗憾的是,这份讣告,未能就粟裕大将,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所遭受的错误批判,给予澄清。</p><p class="ql-block">直到1994年12月25日,经中央军委决定,由军委刘华清、张震两位副主席联名,发表署名文章(据说,江泽民主席在审批时,仍有人对他施加影响,企图阻扰平反一事),为粟裕大将作了公开、正式的平反。</p><p class="ql-block">就在吴东峰为组稿毫无着落,而心绪不宁时,他听说,南京军区政治部要召开纪念粟裕大将座谈会,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机会,于是决定参会。</p><p class="ql-block">座谈会由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孙克骥主持,大约有十多位老同志作了发言。会后,根据大会发言情况,经过斟酌,吴东峰选择了孙克骥、周蔚昌撰写文章。</p><p class="ql-block">也就是在这次座谈会之后,吴东峰了解到,这个座谈会是老同志们顶着压力,自发组织的,而且也是南京军区最高规格的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周蔚昌接到约稿任务时,交稿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报社要求,在中共中央发布讣告时,文章见报。</p><p class="ql-block">那几天,周蔚昌废寝忘食,奋笔疾书,为此倾注了极大热情和心血。终于按时交稿。</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今天看,仍然是一篇质量非常高的文章。</p><p class="ql-block">文章标题《艰苦岁月 坚韧战斗》,仅用八个字,高度凝炼地概括了苏中抗日战争的环境和斗争特点。</p><p class="ql-block">文章在《文汇报》发表后,反响热烈,有几件事,至今印象深刻。第一件事,家里接到许多来电和来信,军内外都有,约稿和采访的人多了起来。其中最具戏剧性的是,我们接到了一位老同志的寻亲电话,寻找他战争年代,失散多年的哥哥。第二件事,家里的书橱里,摆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1942年,在北新桥,粟裕大将为周蔚昌拍的肖像照。战争年代,粟裕拍了不少的照片,但是,给师部参谋人员,目前只看到这一张。</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可以看出粟裕大将多才多艺,拍摄技法真好!另一张,拍摄于1980年,南京中山陵5号3号楼,由朱楹秘书拍摄。</p><p class="ql-block">这两张照片,没有与家里的影集放在一起。一直保存在周蔚昌的书房抽屉里,他也从来都没有提过这些事,全家都蒙在鼓里!我父亲的“保密”工作做得如此好。这就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p><p class="ql-block">第三件事,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军科一些领导的冷淡,且时有不实不敬的言辞。</p><p class="ql-block">为了保证《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军事文集》编撰工作的质量,避免龃龉。楚青阿姨毅然决定放弃,由军科帮助整理粟裕大将的历史资料,转而自己组织人搞。</p><p class="ql-block">为此 ,受楚青阿姨委托,南京方面成立了11人小组,负责整理《粟裕战争回忆录》和《粟裕军事文集》。</p><p class="ql-block">主编孙克骥,副主编周蔚昌、金冶。成员有:司今、孙克骥、朱楹、金冶、周蔚昌、张效琳、徐充、徐玉田、秦叔瑾、彭诚、谭肇之。其中,楚青阿姨特别指名,要周蔚昌参加。后来,我曾经多次看到楚青阿姨给周蔚昌的信里,都提到“这件事,有你在,我就放心了”!</p><p class="ql-block">这个11人小组中,有5人,都在50、60年代,南京军区战史编辑室工作过,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是:周蔚昌、徐玉田、秦叔瑾、彭诚和谭肇之。</p><p class="ql-block">在此,需要特别感谢原军科战史研究部一室副主任王希先同志。他曾经在粟裕大将处工作三年多,帮助整理史料。比如《粟裕战争回忆录》中,《豫东战役》一文。他也曾经为军科领导对粟裕大将的不实不敬之词,据理力辩,得罪那位领导。</p><p class="ql-block">今年是《艰苦岁月 坚韧战斗》一文,发表40周年。承蒙《文汇报》社莫政老师的慷慨帮助,从报社的档案馆里,为我们复制了这篇文章。睹“文”思人,触“文”生情,写下这些,全当是“朝花夕拾”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