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小的我》观后感

南关文苑

<p class="ql-block">  “脑瘫不是傻子”,这句在《小小的我》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台词,脱口秀演员小佳已经向很多人证明过了。脑瘫患者可能伴随智力受损,但仅仅是“可能”,并不是“一定”。和一位在酒吧门口跟我畅聊了一夜的脑瘫患者一样,春和、小佳都属于智力没有受损的脑瘫患者。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终身都要面对自己的灵魂与不受控制的身体之间的撕扯。</p><p class="ql-block"> 除了不能正常控制身体,春和几乎与常人无异,甚至比常人更聪明、更努力。他博览群书,会写诗、会授课,文学造诣颇高。面对公交司机的歧视,他没有当场起冲突,而是洋洋洒洒写了一封投诉信给公交系统,直捣黄龙。他打鼓没有老刁好,但可以帮助老人们解决手机问题。他过马路时需要抢先站到最前面,才能在绿灯变红之前走完人行通道。他想做老师,高考志愿填了远离家乡的师范大学,但想要去培训机构打工时,“不正常”的身体表现令培训机构即使认可他的能力也很难接受他。他不得已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咖啡馆打工,只为谋求一份工作和尊严。</p><p class="ql-block"> 全片最令我动容的不是撕裂身体的解脱梦境,也不是“含糖自杀”的窒息场景,而是他在咖啡馆里报菜名那一场戏:面对咖啡馆老板的婉拒“我只想招一个普通人”,他缓慢说道:“我是个记性很好的普通人”。</p><p class="ql-block"> 没有一个“普通人”需要以这样的方式去证明自己,但他需要。他太需要让外界看到那扭曲的身体里禁锢着怎样一个自由的灵魂了!</p><p class="ql-block"> 不用去谴责培训机构、咖啡馆老板、公交集团,甚至也不用去谴责曾经想过“如果他走丢了,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就会不一样”的妈妈和逃走的雅雅,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面对脑瘫患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扭曲的面部和身体很难令人感到愉悦。尽管近年来,针对特殊人群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但我还是很佩服这个剧组成员有勇气拍摄这个题材。和早期关注社会议题的影片收获的好口碑相比,现在的观众对于这类题材的不宽容度已经和对公益圈无疑:你们不可以做错任何事情,否则就是在吃人血馒头。</p><p class="ql-block"> 这部影片以川式幽默消解了很多苦难。它的完成度非常高,易烊千玺、林晓杰、蒋勤勤在片中的表演都令人印象深刻,看得出来导演也一直都在试图以一种平视的视角去看待脑瘫人群(尽管我现在觉得要完全地平视几乎不可能,因为你的的确确不是对方),呈现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正名,为他们呼喊。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部影片已经做得很好了。</p><p class="ql-block">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春和最爱这首袁枚的诗,是因为在这首诗里,不起眼的苔藓是自己的主角而非他人的配角。这些在阴暗角落里默默生长的苔,或许有着不输于牡丹的生命力。看见他们的存在,将是我们彼此共同的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