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恩瀑布到陇西公馆

黄河行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赶到新平的嘎洒镇,起了个大早,从眠山公交车场赶车到新螺蛳湾南部客运站,一路心里很着急,当我坐上长途大巴时只有两分钟启动时间了。我滴个乖乖,自从坐上这趟大巴,一路都是下坡,直下到新平,从一千八百多海拔高度的高原昆明,一直下到四五百米的新平嘎洒镇。然后嘎洒镇经大开门再到水塘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嘎洒镇是个民族聚集区,也是个旅游小镇,康养小镇,小镇的街面上郁郁葱葱,凤尾竹一排又一排的,这个小镇背靠哀牢山,面临红河,沅江。新平县位于云南中部,有许多旅游景点,最精华的景区是秘境哀牢山,有石门峡、南恩大瀑布、茶马古道等景点……戛洒镇位于新平县境西部,哀牢山脉中段东边,戛洒江斜穿城镇全境,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雄踞其东,形成了“两山对峙,一水中分”的壮美景观,这里就是著名的花腰傣之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戛洒镇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在历史上素有“滇中草皮街”之称。它是连接景东、镇沅、楚雄、双柏等五县的通道。戛洒镇是新平及周边地区商品和物资流通的重要集散地,也是玉溪市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戛洒镇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傣族为主,但是这里的傣族与云南其他地方的傣族不同,西双版纳的傣族叫水傣,普洱的傣族叫山傣,而戛洒的傣族叫花腰傣,因这里的傣族妇女会在腰间系花腰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哀牢山上不止可以种植褚橙,还生长着各种野花野菜,只要去菜市场上转一圈,会发现摊上摆着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菜,而其中最独特的是只生长于哀牢山上的甜菜,可谓野菜中的贵族,刚上市时售价达百拾元一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戛洒虽是个小镇,美食却非常丰富,除了甜菜、蕨菜、香椿、鱼腥草等野菜外,戛洒最著名的美食就是黄牛汤锅,是本地人最爱吃的美味,可以说戛洒人的一天是从吃一碗黄牛汤锅开始的。刚端上来的牛汤,香气四溢汤色浓厚,闻之食欲大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嘎洒地处哀牢山深处。说是镇,其实比边疆的好多县城都大。据说,这里至今还生活着五万多古滇国王族的后裔——花腰傣。在战争失败后南迁的漫漫征途中,落在最后的贵族实在走不动了,一部分就在红河的上游元江沿岸定居下来,形成了这样一个美丽独特的族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嘎洒”是傣语,意思是“沙滩上的街子”。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看出,嘎洒是交通往来、商品交易的小镇,它是连接景东、镇沅、楚雄、双柏等五县的通道。有人比喻嘎洒是一个“山头看自然风光、山腰看历史文化、山脚看花腰傣”的小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上的花开了,有红又有黄,心上的姑娘笑了,比那鲜花还鲜艳。身上的银饰像星星一样闪亮灿烂,白里透红的脸蛋叫人朝思暮想。金镯戴满双手,首饰叮当作响,你就像龙族的公主一样高贵漂亮,一举一动都叫人心动心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抬头仰望天空,碧蓝的天空被高山分割,只留下竹席般大的一块;俯瞰流水,欢快的溪流在岩石的缝隙间嬉戏,跳跃奔腾。还有白云可以擦脸。还有流水可以洗心。如此甚好。越往上走山风越紧。瘦瘦的山路在山间起伏盘旋,景物也突然间有了水墨画意的味道。青山滚滚。放眼望去,仿佛上苍俯瞰人世。一万重山峦如铁,中间夹杂着瘦小的河流、秘密的村庄。脚下的嘠洒也变成了巴掌大的一块荞饼,在夕阳下闪着微微的灵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在青山白云边,你开始怀疑生命的出处: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得与失、对于错、幸与不幸,不过都是正午的阳光驱散的挂在树梢上的淡淡烟岚……悠悠的河水穿过大山的裂缝,无际的松风掠过群山和大地、石头和田野,我们一路追寻,却最终发现,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别处。面朝水塘,我心蔚蓝,双脚已经寸步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还未见亮,我就开始起床,整个小镇都是拉猪羊的车来来往往,我已经带好了水和路餐开始向南恩瀑布方向跑去,车来的时候路上还能看得见亮光,等车过了又是漆黑的一片。路上拉脐橙的车子也不少,也掉了不少在路上,我也就捡起来吃掉,权当用水果解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未来之前就听说哀牢山里藏有金银宝贝,到了南恩瀑布,逆流而上到一个南达南洛洞的地方就能找到宝藏。我今天特意一步又一步跑步上来找这三百箱宝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陇西公馆里有许多神秘的符号,特别是墙砖上,房梁上的符号,令人难以破解。这些符号就隐喻着主人藏宝的深邃密码信息。三十年前我的探过一次宝,那一次未能寻访到,今天我再次脚踏实地来认真探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神秘的信息推测,南恩瀑布逆流而上,大石头下面有一个石洞。当年特意放了一股水冲了几块巨石,将这个南洛洞堵塞起来了,所有的宝藏待在洞中颐养天年,地老天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陇西世族庄园,是清朝乾隆御封岩旺土把总世袭土司李显智末代传人李润之的宅地,位于哀牢山主峰地段戛洒镇耀南村大平掌,距县城120余公里,距戛洒集镇36公里,经南恩瀑布上行十公里可直达庄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陇西公馆的管理人员看到我是这把年纪还跑步上来探宝时,无不大惊失色,叫我不要购票了,直接进去现场勘察,看我的自然功底能不能看出一二玄机来。也有路上开车上来看到我都已经跑到了,都说我的速度还真是相当快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陇西李氏兴起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陇西世族庄园,祖先李毓[yù]芳因征战有功,被皇帝诰[gào]封为“云骑尉”,其子李显智又被封为岩旺土把总,后来数代都为世袭土司。李有富,陇西世族末代传人,这位袅雄掌权后,采取黑吃黑、走私贩盐、经商、办厂等手段,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李家一步步走向暴富。1938年冬天,李有富经筹划大兴土木建盖“陇西世族”庄园,并从省城用马帮驮来红毛泥(现今的“水泥”),在十里河开炉炼铁打制人造钢筋用于建房。经过5年的努力,1943年春,这座哀牢山深处的土司庄园终于建成问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庄园的建筑风格离不开时代背景,为提高防卫功能,李有富采纳了欧洲中世纪城堡式的建筑风格。从外观上看,庄园有坚厚的墙基,高大的外墙,雄伟的尖顶欧式大门。门两侧、后山墙、左右廊房大墙都设有枪眼。庄园的选址、布局结构上也相当考究,西靠白虎山白虎崖,门向朝东鸟瞰戛洒坝和红河谷,使庄园形成西依山险、东控平川之势。整座庄园布局结构紧凑、功能齐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庄园主体分为门前广场、前院、中院、大院、正堂五大主体,建筑时能工巧匠们采取“依山借势,层层深入,三院一堂,风格各异,院内苏铁吐蕊,兰花芬芳,缅桂馨香沁人心脾,体现出庄园四季如春的幽静高雅。左上侧是养晦园,供人欣赏游玩、休息之地。右侧是仓库和厨房,专门用于储藏和烹饪[rèn]食物,所以它具备游览、欣赏、休息、住宅、防卫等诸多功能。其风格可用16个字来概括:“完整平衡、宽敞适用、中西合璧、俨然紧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洒满歌声的大槟榔园花腰傣文化生态旅游村享受了精神愉悦之旅。进入村子,要先通过花腰傣小姑娘用彩绳制成的“门”,对游人来说走路都像跳舞一样,七扭八拐好不容易才进了这道“门”。之后,要饮一杯傣家醇美的迎宾酒,才能进村寨。来到大槟榔园就进入了花腰傣的风情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良忠兄弟一路打电话问我追踪到宝藏没有?他不放心又赶到南恩瀑布来会我。我到了几个关键的洞口都没人。进去一探究竟,天地造化,人情练达。让这批宝藏滋润着森林山川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漂亮的姑娘让人眼花缭乱,动听的歌声让人心醉沉迷。花腰傣纹身、染齿、纺线、织布、刺绣、藤艺、制陶等传统技术让人大开眼界,秧箩饭、鸭蛋以及干鳝鱼等美食让人满嘴生香。据说,花腰傣不仅有曼妙的情歌,还有浪漫的“东方古滇情人节”,当地人称“花街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戛洒乡村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开发了农家民俗文化体验游、自然生态体验游和历史文化探寻游等产品。火腿、腌鸭蛋、干黄鳝、老普干巴、花腰傣刺绣、竹编、制陶工艺等旅游商品都被开发出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云南玉溪新平戛洒哀牢山著名景点有张“藏宝图”,虽人人可见,却至今无解,专家不敢否认。在很多朋友印象中,“云南”是个四季如春,风景宜人的好地方;但在历史上,这里不光山清水秀,还是古代王朝的边境,名义上隶属中原,实际则由“土司”把持。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哀牢山上,至今还有一处著名景点——“末代土司府”;强调一下,让这里声名远播的不仅是其浓郁的民族特色,还有府内的神秘符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然,围绕神秘符号的则是更为神秘的“宝藏传说”和这里曾经的主人——李润之。李润之,家里排行老三,祖籍本是甘肃陇西人,但其祖上在乾隆年间平乱有功,因此封为“云骑尉”,赐“哀牢土司”;实事求是的说,“土司”的官职并不多,不过七品衔,但在穷山恶水的哀牢山中,“世袭”土司就成了这里的统治者。就这样,“李家”世袭六代,到了李润之这一代已是显赫家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润之家里排行老三,理论上是没有资格继承“土司”的,这就引出了关于他的一段传奇。哀牢山“李家”六代世袭土司,最初的李润之仅是个纨绔子弟,尤其对赌钱情有独钟;一次赌到半夜,李润之昏昏沉沉走夜路回家,不巧碰上了土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润之为了保命,就把身上的钱洒在地上,趁土匪忙着捡钱,李润之随手捡起根木棒就把一名土匪打昏;从此李润之性情大变,回家就向哥哥借兵,亲自带队进哀牢山“剿匪”,经过四个月的奋战,哀牢山中匪患尽灭,山中各族百姓也被屠杀了不少。从此,哀牢山周边诸县对“李家”谈之色变,尤其李润之还成了各族百姓口中的“恶魔”;李润之秉性难测,除了是“恶魔”之外,还有人称他为“慈善家”,至今尚存的“润之中学”就是其典型代表。话虽这么说,但在“润之中学”周边又有枪支修理厂、钱币铸造厂和他创办的“富昌隆”商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此,李润之的势力逐渐扩大,影响远涉新平、双柏、镇沅、墨江等县,也正是这个原因,他虽是家里的老三,却最终继承了“土司”的官职。当上“土司”的李润之更加猖狂,开始垄断迤南烟土的运销及滇南盐业;还不止这些,哀牢山本就是“茶马古道”最为凶险的路段,李润之又在这里私设关卡,甚至“半匪半商”的劫掠、敲诈过往商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此,李润之在成为哀牢山一带最大毒瘤,凡来任职的县、区官员,先要送礼拜谒李润之方可就任;凡路过的迤南商旅,首先要送礼拜谒李润之,购买“富昌隆”的小黄旗插在驮上,之后才能通过。有了钱和势力的李润之,第一件事自然是修缮府邸,遂在耀南村半山腰建起一座气势恢宏,且极具民族特色的大宅院——陇西世家,又称“土司府”;这座易守难攻的大宅院至今尚存,其占地四亩多,由大院、花园、马厩三大建筑群组成,房间共有65间(传说还有密室,因此又有人说69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乍一看,“李家”似乎达到了鼎盛时代,但李润之也有烦恼;1947年,解放军在战场上连连获得胜利,李润之也嗅到了危及。为保护自己的势力,李润之先在大平掌山要冲兴建“河边街”,强迫迁民数万,以民威胁、阻碍解放军进攻哀牢山;之后,他又在河边街两侧山梁上兴建造枪厂、造(银)币厂、纺织厂和发电厂。李润之在戛洒、新平两县和昆明都有宅邸和商铺,以方便与反动派勾结联络;与此同时,李润之又网络土匪,组建反共第三纵队,1950年时,规模已达十二个大队和一个直属江防大队,人数最多时近万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反动派的教唆下,1950年4月,李润之命令匪帮攻入新平县城,杀害党政干部和征粮队员百多人,5月3日,又把陇西的六十余名征粮工作人员包围杀害;另外还制造了“血染戛洒江”,“蒿芝地惨案”等一系列土匪暴动,杀害解放军战士及人民群众百多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实事求是地说,尽管李润之在哀牢山一带势力庞大,但与百万解放军对比,他远远不是对手;解放军面对土匪的一系列暴行,终于在1950年10月,滇中独立团与42团两面夹击,一举攻占“土司府”,活捉李润之、胡笑波等二十名匪首和特务,1951年3月25日,李润之被公开审判并枪决。说到这,李润之的“传奇人生”似乎就此结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他的故事却并未完结,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宝藏”;简单地说,解放军占领土司府后,共搜出重机枪2挺、轻机枪35挺,长短枪支2700套,鸦片(烟土)和银元等财物十多箱,直白点说,这些东西对于李润之来说仅是九牛一毛,更多的“宝藏”有藏在哪里呢?对此解放军也曾进行过调查,很多同期抓获的“李家”帮凶供认,早在解放军攻进土司府之前,李润之已经将大部分家产进行了转移;但究竟转移到了哪里,多数人并不清楚,解放军也一直没有找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资料记载,当年有“李家”土匪曾在半夜押运过20多匹骡马,约有200多只麻袋;出发地正是土司府,目的地“南达”,这里也是李润之女儿出嫁的地方。经土匪介绍和分析,这批驮队载的很可能就是李润之生前的“财富”;但遗憾的是,那名押运驼队的土匪并没有抵达目的地,半路就被别人替换,至于“宝藏”究竟藏在南达什么地方,解放军始终没有头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资料上还有一种说法,当年有李家佣人供述,李润之的“宝藏”就在土司府的地道内,但地道入口究竟在哪里却无人知晓;理论上这种说法比较切合实际,因此当年的解放军曾在土司府中掘地三尺,却最终一无所获。对此“国家宝藏”节目的记者还曾做过调查采访,受访的是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也是当年李润之“贴身保镖”之一;据他提供线索,“宝藏”并未离开土司府,就藏在府中四处秘密地点,具体地标由“神秘符号”显示,就刻在院子里的四块地砖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根据这一线索,很容易找到刻有“神秘符号”的四块青石板地砖,和预想的不同,四块地砖就堂而皇之地分布在土司府院子中的四个角落;院落右侧的一块石板上刻着一个不规则的五角星图案,左侧石板刻着像椭圆又像音符的图案,其余的两块与之类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到这或许有好事者会说“这些只是地砖造型吧?”最初时,探宝者也联想到了这一点,但很快又否认了这种说法。如果图案是地砖“造型”的话,和当年李润之的身份完全不匹配,因为这些地砖既不平整,图案刻画得也不规则,与那些工整、精致的雕梁画栋很不对称;但是,说它“藏宝图”又很难让人信服,因为上面既没有方向地标,图案也不连贯,很难将其与地图联系在一起。还有个重点,当年解放军将土司府掘地三尺,如果李润之的“宝藏”就在院子里,理论上早应该被找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探宝者在寻访中,又得到一个“宝藏”下落的信息,有人说就埋在李家祖坟。李家祖坟在哀牢山关东岭跑马场上,但赶到时,坟墓还在但已千疮百孔,唯有残缺的石雕和那棵高5米的石柱还能看出曾经的气派景象;记者走访得知,原来李润之被枪决后,“宝藏埋在李家祖坟”的说法就已流传,李家祖坟不知被多少盗墓贼挖过,也没听说盗出什么宝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戛洒,座落在五百里哀牢大山中,四面环山,每一座山都神秘,这个小镇的神秘和美丽,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第一印象宾馆客栈多,一家挨一家。可以想象这里接待过多少的客人。第二是小镇上有公交车至少三路,全国县级不可能都有公交车,第二这里的姑娘特别美,傣族姑娘水一样的清秀,在戛洒生活着花腰傣,姑娘用银饰装扮,从戛洒大道上傣妹的塑像可看出,第四,农贸市场果实菜蔬多,新鲜蔬菜水灵,香蕉芭蕉橙子很多,价格也便宜,第五,新平酸菜,酸笋以及哀牢山的山货红糖可是一等一的好。第六,能吃到正宗的傣味,进了饭店让你歇不下筷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再次无功而返,据当地有关部门人员罗忠俊说“来观光的人,听了这段宝藏的故事和看到刻在地板上的符号时,有的付之一笑,有的心潮澎湃,在古宅中流连忘返,将每一个墙角都瞅个仔细,特别是藏枪的密室、曾是水牢的地下室、土司夫人为藏宝物而设的暗室、土司为正房设的取暖暗道以及为防偷袭而设的枪眼等处,但至今没有人发现蛛丝马迹”。总而言之,土司府刻有“神秘符号”的地砖犹在,但究竟有没有“宝藏”却一直众说纷纭;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万一破解了“藏宝图”岂非惊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总而言之,土司府刻有“神秘符号”的地砖犹在,但究竟有没有“宝藏”却一直众说纷纭;我今天跑步再去破解“藏宝图",李润之的老祖宗,曾经在乾隆年间立下过一些功劳,被封为土司级别的七品官。管理着东到斗门界八十里,西到漠沙江五十,南到戛洒江五十,北到哀牢山百余里的一片地界。别看这官小,但在偏远地方,却是一手遮天,说一不二,如同土皇帝一般。也正是因此,李润之的祖上在云南楚雄地区积累了不少人望,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基础,四处敛财,积累了极多的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此循环往复,待到李润之这代,不论是地位还是财力,都达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程度。为了守护住自己经营了大半辈子的基业,1950年4月,李润之率领着自己召集的土匪们,以公开抗粮抗税为名,欺骗胁迫群众武装暴乱,大肆破坏,杀回了新平县城。李润之就率人杀害了新平县城的干部和征粮队员100余人,令人触目惊心。但李润之觉得这样还不够,5月3日,他又率领匪众将陇西的60多名征粮队员悉数杀害。之后,更是一手造成了“血染嘎洒江”、“蒿芝地惨案”等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案件,使我军战士以及普通老百姓伤亡过百。李润之的疯狂行径,最终加速了他走向灭亡的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10月,在滇中独立团和42团历时三个月的共同进攻下,土司府被攻下,李润之在昆明他的商行被活捉。押回玉溪新平县城李润公审枪决。为确保一方平安,滇中独立团留下一个加强连下辖四个排一个机动班、一个后勤保障班,作战官兵160余人,驻防戛洒江下游哀牢山东麓漠沙江畔丙习干坝,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军区玉溪军分区独立营一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6年1月担负五个监区六个执勤目标看押任,1983年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玉溪支队直属二中队,土匪和犯人暴动方案演练一直延续至1990年2月,武警玉溪支队二中队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整建制撤离漠沙、戛洒(红河上游沿岸)组建武警总队三支队九中队,驻防昆明关上,1992年奉命参加文山平远街禁毒作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