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与过“年”,压“岁”与压“祟”

<p class="ql-block">2024年就要画上句号,紧接着甲辰年也将接近尾声。即将迎来2025年(农历乙巳年)的到来。而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是干支纪年。到西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双重纪年。在春节这个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际,我们不得不说一说被当代人误解很深的节日习俗文化。谈到过年,那么“年”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年”?除夕,什么是“夕”?过年给孩子红包是压“岁”还是压“祟”?</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都在说“年”是祸害人们的妖怪,除夕就是要除掉这个叫做“年”的妖怪。甚至有些权威性的文章里,小学课本里都是这种说法。这其实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首先,“夕”字,《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夕,半个月亮。太阳刚刚落下,还有余光,月亮刚要升起来,还没有完全升起来,一种悠悠的,朦胧的,似见而又未见的一种模糊的存在。而“年”字象形字是下面一个人,肩上扛着成熟的粮食。《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象征着丰收和吉祥如意。试想,谁会把这样寓意美好的“年”除掉呢?所以正确的说法是除掉“夕”,过丰收“年”</p> <p class="ql-block">过年的时候,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现在改成鞠躬行礼了。长辈也给用红纸包包着的压“岁”钱,以示对晚辈的祝福和辟邪驱鬼。然而,我们知道,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长辈给晚辈过年的礼物,是用于驱邪避祸。最初叫“压胜”。是一种制成钱币形状的东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p><p class="ql-block">到了宋代逐步演变成红绳穿着的钱币。那时叫做压“祟”。相传这个“祟”是个长着黑身子白手的鬼怪,每当孩子睡着的时候,出来吓唬孩子,导致孩子哭闹,发烧。相传,有一个老人家,给她的孩子一串钱币玩耍,哄孩子睡觉。那个叫做祟的鬼怪来了以后,一下碰到枕头下的一串钱,看到了穿着钱币的红绳,犹如一道火光,吓跑了那个祟。后来人们就用红纸包着一串钱币,是却邪避灾的意思。所以,叫做压“祟”,而非压“岁”。</p> <p class="ql-block">“岁”,《说文解字》:岁,木星也。就是说,岁的本意是木星。因其运行周期为十二年,故又称“岁星”。故又引申为年岁,一年为一岁。而岁好比时间,时时都在长,每年都在延长。如此看来,“岁”是压不住的。长辈盼望着晚辈无病无灾,健康平安的快快成长,而不是要压住孩子的岁,难道不让孩子成长吗?事实上,压“岁”’,恰恰违背了人们期盼孩子快快长大的愿望。而要镇压住给孩子带来惊吓的邪“祟”才是人们要做的事!因此给孩子红包是为了压“祟”,而不是压“岁”!</p> <p class="ql-block">当下,给晚辈的红包越来越美观,红包上图案精美,且红包里的钞票越来越多。呈上升趋势。而孩子的“拜年”却越来越简单化。从趴在地上磕头到弯腰行礼,再到站立问好,甚至随意打个招呼或形式化的通个电话就算了事等等阶梯式的下滑。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忽略甚至根本不去追根穷源。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中国人感到悲哀的事!现在的红包不仅用在晚辈驱邪避灾上面,更多的是一份收入,一份积累。红包的作用与用途远不止如此,喜事送给新郎新娘的贺礼,表示喜庆祝福。还有公司送给员工的表彰成绩和贡献的“利是”等等。到无论如何,包一定是红色的。这是我们中国人对这个颜色的钟情与神往,还有一份沉甸甸的寄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道 2025年元月(甲辰年腊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