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城的记忆】 老鹰讲古 梧州有条银行街

老鹰小鸟

清末民国以来,梧州工商行业中,素以银平两业为最大,银,即银钱(金融)业;平,即是平码(商贸)业,是形成梧州商埠的支柱行业。 <font color="#ed2308"><b>一、 清末民初时期</b></font><br>   梧州在清光绪三十年已有日升昌、百川通、协同庆、新泰厚4家官银号,大部分是山西人开设。所谓官银号是指私人开办的但专做官方生意的银号,如代收代解官府的晌捐税收等,官银号的负责人还由清政府给以官衔。这四家官银号在清皇朝垮台后也跟着没有了。在这期间,还有私商银号均隆等5家,这些私商银号多是广东人开设的。 <br> <font color="#ed2308"><b>二、 第一次世界大站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b></font><br>   <br>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互相混战,在亚洲暂时放松了对华的侵略,我国的民族工商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梧州物资集散地位进一步加强。各行业大大兴旺起来,特别是平码行、银钱业、航运业、进出口贸易业等行业发展更快,在民国五六年间至民国二十六年这20年间,银钱业更有了很大的发展。银号发展到35家,共拥有资本白银300万元。在私商银号中的业务一般有:存款、汇款、贷款、兑换等。在这时期,兑换很兴旺,在大南路、五坊路等处,专营或兼营兑换的店铺有二三十家之多。兑换店赚取兑换差价而获利。 民国15年(1926年),广西省银行总行在梧州成立,这是广西桂系的官方银行,1929年3月总行迁往南宁,梧州改为分行。该银行除了一般的银行业务外,还先后在梧州铸造西毫银毫300万元,发行桂钞纸币1700万。 <font color="#ed2308"><b>三、 抗日战争时期</b></font><br>   <br>   1938年秋广州沦陷后,在广州的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相继在梧州设行并开展业务。广西银行在这时期由于统一币制后,业务大大减少,已没有了钞票发行权,仅仅放些短期贷款给私商。其时广州的私营银行也纷纷迁来梧州,其中有:金城银行、工矿银行、实业银行、盐业银行、上海银行等数家。此外广东省银行也在梧州设了分行,但业务很少,在市场上影响力很小。至1944年秋,日军入侵梧州后,对梧州实行狂轰滥炸,把梧州市中心大片街道炸毁烧光,包括银钱业在内的各工商行业损失惨重。 <font color="#ed2308"><b>四、 解放战争时期</b></font><br>   <br>   抗战胜利后,梧州各工商行业逐步恢复,银钱业的官方银行都相继恢复营业,但私营银行只有上海银行和金城银行恢复营业。而私营钱庄却增多起来,有专营汇款的;有经营金饰兼营汇款的;也有平码行兼营汇款的等等。这些银号钱庄大多炒买炒卖港币、黄金、白银和桐油、茶油、火油、汽油、棉纱等重要物资,甚至是买空卖空,猖獗一时。 由于投机活动盛行,在五坊路、大南路一带的店铺门口或骑楼底摆张台专做兑换的钱档(那时人们称它为剃刀门楣,意思是指兑换时出入都刮取差价)达五六十档之多。在1948年至1949年期间,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圆券、银圆券,货币猛烈贬值,钞票成麻袋地装,保险柜已派不上用场,人们称这些纸币为"湿柴"。由于货币恶性贬值,港币已成为市场流通货币。直至解放初期,人民政府通令禁止使用。人民\政府除了接收一切官方银行外,私营银钱业都停止了经营。 <b><font color="#ed2308">交通银行梧州分行旧址</font></b><br>1938年交通银行总处核准在梧州在成立三等直隶支行,1941年改为交通银行梧州支行。此楼是1947年由建筑师谭天宗设计,1949年建成,为交通银行梧州支行旧址,五层西式楼宇,雄浑美观,别具风格。解放后曾为中国人民银行梧州支行行址(现六堡茶文化馆)。 <font color="#ed2308"><b>“日升昌”银号</b></font><br>座落在东中路。清光绪30年已有记载,属官银号,即私人开办、但专做官方生意的银号。“日升昌”是山西人开的银号。清朝时,交通不方便,商人来回押运金银既麻烦,又不保险。道光四年(1824),山西平遥“西裕成”颜料庄经理雷履泰把颜料行改组成经营汇兑业务的商行,取“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定名为“日升昌”,从此揭开了我国金融史上崭新的一页,“日升昌票号”有“中国第一号”的美称。该立面采用欧洲古典主义处理屋顶、山花、板等,同时也采用中国传统的鱼、虫、花、鸟等吉祥图案,为中西合壁巴洛克式骑楼建筑。 <font color="#ed2308"><b>均隆银号</b></font><br>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梁颂唐将其经营获取的暴利白银300万元,与人合伙在梧州开设均隆银铺。成为梧州第一家私营银号,光绪三十年(1904 年),开设福隆银铺,三十四年(1908年)开设慎隆银铺,这是当时梧州三家最大的银号。其后,梁颂唐将其雄厚的资金,投入经营航运、杉排、平码、杂货、烟丝、酱料、谷米、药材等行业,同时又在各地设立分号,扩大联号共30多家。旧址在五坊路 。 <font color="#ed2308"><b>福隆庄银行</b></font><br>梧州福隆庄银行,资本雄厚,在香港设有分行。与香港汇丰银行沟通,为外国货在梧州倾销服务。梧州是广西最早使用港币(纸币)和港毫(银币)的城市。港币在梧州一直使用到1950年。旧址在五坊路 。 <font color="#ed2308"><b>梧州的银行街</b></font><br>贸易的发展,使梧州成了广西富庶之地。自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17年(1905至1928年),梧州海关最低年收入白银32万两,最高年达74万两。当时,广西财政年收入70%来自梧州,而其中的一半来自五坊街。民国24年(1935年)统计,在五坊街开设的银钱业商号有福隆、慎隆、广昌、立成、恕德、普隆、大荣、荣丰、以德、德安、合源、邓泽、逢源、三栈、德栈等16家。占梧州市银钱业商号18.39%,其中最大资本的前10名均在五坊街。<div><br><font color="#167efb"><i>解放前的五坊街、大南路,聚集了很多出名的银号银行,所以说这两条街是梧州的银行街,也不为过。</i></fon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