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8日星期六,这即是今年的最后一个周末,自然也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徒步。今天的收官之徒我们包车来到了位于紫云县的亚鲁王城,开始了一场攀登畅游亚鲁王城中立于山脊之上的城墙,既号称为贵州的小长城。</p><p class="ql-block"> 其《亚鲁王》是一部仅口头流传没有文字的苗族长篇英雄史诗, 传唱的是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而诗中的亚鲁王是苗人的首领,是苗族时代颂扬的民族英雄。由此,在紫云的格凸河畔,苗岭深处,将在其遗址上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亚鲁王城,其主体工程之一就是沿山脊而建的小长城。据值班保安介绍,这个王城预计投资5个多亿,已投进去了两个来亿,还有三万多亿的缺口,现虽因资金困扰工程已停工抑或废弃,但王城的雏形已成,可见如果全部完工后其规模之大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巴车驶进了亚鲁王王城的停车场里。在广场上拍下合影,就开始了几乎七八十度坡度上百个台阶的攀爬,徒步伊始就给我们来了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很多人几乎都是四肢并用爬上来的。</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气喘吁吁的上来后,休息片刻先沿着水泥路走了一小段,就转入了一条人工简易修整过的山路向上而行。一路上随处可见掩映在彩林之中的是塔非塔,似楼非楼,似柱非柱的建筑,我想这也许是当地苗族的图腾物或其他的象征吧。在山腰处就和一个墩堡和一段未完工的城墙相遇,自然就成了拍照的打卡点,而这一路上随处可见的彩林彩叶和众多的红子树,都成了拍美照拍视频的最佳拍档,欢笑声在山谷中萦绕回响,现实历史自然就这样产生了共鸣。随后就开始了崎岖山路的攀登,目标就是山巅之上的城墙和墩堡。</p> <p class="ql-block"> 望着耸立在头顶之上的城墙和墩堡,让我们真有点望城兴叹之感。从山脚开始向上攀爬,走在一条几乎不成型的山路,也可以说根本就不是路,只不过踩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的痕迹。山路上除了荆棘灌木就是乱石,大家左右穿插绕行,并四肢并用,借助一切可以接助的东西,终于艰难的爬上了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且极为陡峭的山坡。站在山顶,极目眺望,只见:脚下的亚鲁王城和民居建筑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四周,被一条条的路串联在一起,掩映在淡淡的雾霭中。只见:群峰绵延,山峦叠翠,异峰凸起。此时正值深冬季节,但贵州的冬天依然还是秋天的景色,虽能见度较低,但整个山峦被彩林渲染,一幅壮丽的景色。站在城墙上站在墩堡里,感叹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厚重,更感叹如此巨大的工程没能成为游人们游览的景区,却成了户外徒步的绝美绝佳之地,也同时成就了我们免费打卡贵州的“小长城”。</p> <p class="ql-block"> 此时已临中午,气温略有上升,并没有感受到山风阴冷的侵袭,则山顶上的城墙和墩堡,就成了我们午间路餐最好的餐厅。在这里,现实的我们和历史的传说及自然的景色形成了最为美妙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就从山脊的另一个方向下山,此时气温升高,天色渐亮,呈现出冬天难得的蓝天白云,和那漫山遍野的彩林形成了十分壮观又非常养眼的景色,而那山巅之上的墩堡和城墙又为这景色给予了画龙点睛般的点缀。冬日暖阳,蓝天白云,彩林彩叶,古朴城墙,还有徒行在大山里的我们,组合成了一幅唯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p><p class="ql-block"> 在走到山脚时,有两条岔路,整个队伍也由此分为了两队分别两个方向返回。一是往右翻越一个小坳就原路下山返回,虽路程较近,但下山的难度增大且又是重复路。而另一条路则是向左行进,虽路程较长,但下坡路较缓,并且还可以在城墙里行走,最重要的这是一条环徒线,不走重复路,而我则是走的左边山路环徒返回。</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徒步里程数不高,仅五公里多点,但其强度比较大,高坡度的攀爬,所消耗的体力也是平常徒步的数倍之多,虽如此,大家先后都回到了亚鲁王城的停车场,圆满完成今天的徒步任务。</p><p class="ql-block"> 环徒亚鲁王城,这是一条较为成熟的线路,随处可见的各色路标,说明了有很多的户外徒步群光临此处,也说明了这也是一条深受户外人喜爱的徒步线路。</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4年的收官之徒,我户外徒步十几年,每次的收官之徒后,都会有安全圆满完成今年徒步的激动,都会有身体无恙依然健壮的兴奋,又都会期待着明年新的徒步开始,一个全新的开始。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命不息,徒步不止,钟情山水,融入自然。</p> <p class="ql-block">文字:高原狼</p><p class="ql-block">摄影:高原狼(其中借用了部分友友的照片,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