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刻《石头记》(吉游30)

宋永利(山东)901629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石頭記》即《紅樓夢》。微刻《石頭記》,突破傳統的創作模式,自成一家,融文學、繪畫、書法、篆刻、雕刻、微刻、裝飾為一爐。新華社就微刻《石頭記》向世界各國及全國發了通稿。國外、港澳地區和國内近百家新聞媒體相繼作了報道。《人民日報》評其"……成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譽"微刻《石頭記》在我國乃至世界尚屬首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微刻《石頭記》是彭祖述先生退休後,歷時八載,又經兩年修整,于二零零二年初完成的一部石書。這部石書,立意新,構圖巧,寓意深。《石頭記》的故事,原本就刻在大荒山下的碣石上,後傳抄到人間,又經曹公編篡即成《石頭記》。今又由彭先生將其回歸到石頭上,實為藝術再現,更為奇趣盎然,頗為才情横溢。這部石書,以戚瘆生序八十回本《石頭記》為底本,總計六十餘萬字,每回一石,加上序言和後記,共八十二塊,每石除微刻文字外,又將每回的中心思想總括为圖像,布刻在石之四周,坦述作者觀點。這部石書,所用之石均為印石之上品,有昌化田黄石、巴林福黄石、昌化和巴林鶏血石、壽山芙蓉石、荔枝石及青田封門青石等,含近五十多種印石名品。每石大者似書,小者盈掌,五彩绚爛,或方或圓,形狀各异。文字微刻于印石中央,字如蠅頭,筆若蛛絲,在十倍放大鏡下,再現書法之姿,筆筆不苟,俊逸流暢,透着濃濃的金石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长春雕塑艺术馆彭祖述艺术馆里,我们领略了微刻《石头记》之神奇。</b></p> <p class="ql-block">彭祖述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彭祖述在刻石</p> <p class="ql-block">红楼石经</p> <p class="ql-block">序言</p> <p class="ql-block">第一回</p> <p class="ql-block">第二回</p> <p class="ql-block">第三回</p> <p class="ql-block">第四回</p> <p class="ql-block">第七回</p> <p class="ql-block">第八回</p> <p class="ql-block">第九回</p> <p class="ql-block">第十回</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回</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回</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回</p> <p class="ql-block">第十六回</p> <p class="ql-block">第十七回</p> <p class="ql-block">第十九回</p> <p class="ql-block">后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彭祖述,1933年6月生,漢族,山東省萊州市人。原任長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長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白山印社副社長、長春微刻藝術家協會主席、長春市特邀政協委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吉林省工藝美術協會、長春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近年來分别被授予"長春市有突出貢獻的老藝術家"、"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第五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書法、篆刻、微刻、雕刻并擅。作品渾厚、粗犷、道勁,頗具金石韵味,曾多次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等全國大型報刊及《書法》、《中國書畫報》等專業性報刊上發表,并在《中國翰園碑林》、《鳳岑古港摩崖》等處刻石陳列。近年創作的微刻作品《牡丹頌》分别獲第八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金獎》,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第八届作品展獲最高《山花獎》。其出版的作品有:(彭祖述篆刻選集》、《石頭記微刻》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2年退休後,專心從事綜藝微刻藝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