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瑰宝 西园寺

QiHang

<p class="ql-block">   戒幢律寺 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p><p class="ql-block"> 戒幢律寺 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年),最初名 归元寺,别名 西园寺,俗称 西园。</p><p class="ql-block"> 明崇祯八年(1635年),茂林律师任住持,为弘扬“律宗”,改名 戒幢律寺。</p><p class="ql-block"> 戒是戒规,防非止恶。幢,是佛教的一种柱状旗帜,用以庄严佛菩萨及道场。律是修行者应遵守的各种戒律。从这个名字可以知道,戒幢律寺 是一个重视戒律,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律宗道场。</p> <p class="ql-block">  明代嘉靖(1522—1566年)末期,太仆寺卿 徐泰时 把已经衰落的 归元寺 改建成宅园,名为 西园。</p><p class="ql-block"> 徐泰时 故世后,其子 徐溶 舍 西园 为寺,并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延请律宗第21代祖师 茂林律师 住持。寺院从此成为律宗道场,改名 戒幢律寺。</p><p class="ql-block"> 清咸丰十年(1860年),戒幢律寺 毁于兵事。</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年间,广慧法师 重建道场,先后修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放生池 等。</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五年(1926年),形成了全寺的建筑规模,并完成了殿堂内部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1962年,恢复方丈制,明开法师 任 戒幢律寺 方丈,将传统的传法制改为十方选贤制,使 戒幢律寺 成为十方丛林。</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明开法师 挺身而出,保护寺院,使 戒幢律寺 成为苏州唯一没受严重破坏、基本保持完整的寺院。</p><p class="ql-block"> 1986年,对寺院佛像全面进行贴金,其中五百罗汉像还加罩玻璃佛龛保护。</p><p class="ql-block"> 1991年以后,整个寺院几乎进行了全面大修。其中罗汉堂屋顶升高60公分,并加了斗拱,使堂内的空气对流,既利于塑像文物的保护,又使整体美观大方。</p> 戒幢律寺 正门南侧有照壁,照壁北边是并排跨于上塘河上的 福德桥、智慧桥。<br>  照壁长13.8米,高约5米,壁座0.9米,黄墙黛瓦,壁顶上铺简瓦,正脊中央雕有两龙盘绕,正脊两端雕有小兽,壁上大书“戒幢律寺”,另一面是“自觉觉他”。 <p class="ql-block">  山门前的“上塘河”将 西园寺 与街市的滚滚红尘隔离,横跨河道的两座白色大理石桥为 福德桥 和 智慧桥。</p> 智慧桥 与 福德桥 同时修建,结构完全对称。 <p class="ql-block">  戒幢律寺 总面积4967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区。</p><p class="ql-block"> 东区的建筑布局属于典型的汉化佛教寺院布局形式,按礼佛顺序,殿堂沿一条中轴线向纵深展开,空间布局等级森严,对称规整,以程式化的刻板布局方式,以适应静态的宗教活动,渲染宗教庄严神秘的气氛;西区则是为冲淡东区宗教空间的沉闷气氛而另设的游览观赏的活动空间。园林空间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方式,以动为主,增强空间的渗透,连续和流动,力图营造出迥然不同的空间气氛,使游客在开朗活泼的园林空间中进行游览。</p> <p class="ql-block">  御赐牌楼 位于 戒幢律寺 正门外。</p><p class="ql-block"> 四柱三间五楼非冲天样式。四柱挺立,均为石质柱下有埋头,前后有夹榫坚固非凡。四柱隔成三门,中门高阔,左右边门较低窄。上部为木枋楼,皆以单额枋上置平板枋,承斗拱托楼顶。</p><p class="ql-block"> 正中置明楼,形状为单檐庑殿顶,并设一敞开的风门。左、右为边楼,三楼楼顶戗角,翘起来高过屋脊。</p><p class="ql-block"> 中门横额写“敕赐西园戒幢律寺”,中门石柱刻有一副对联:上联为“佛日增辉重开阊阖”;下联为“宗风振律大启丛林”。</p> <p class="ql-block">  正中最上方明楼上竖额写着“震国戒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广慧老和尚五十岁时亲自到北京恭请《龙藏》(佛教《大藏经》的一种),光绪皇帝敕赐“紫衣沙门,震国戒幢”,这就是匾额的来源。</p><p class="ql-block"> 御赐牌楼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经历多次修缮,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山门殿 为寺院入口,位于寺院南侧。五间三进,庑殿顶。明间间宽4米,其他四间间宽3.2米。</p><p class="ql-block"> 山门为寺院的外门,由三扇门并列组成。龙吻正脊,戗脊上布3个瓦质戗脊兽,飞檐翘角,前椽悬铃,呈钟型,内系铜珠。</p><p class="ql-block"> 山门前立有一对石狮。门前4级台阶,踏面0.33米,踢面0.17米。殿旁附属建筑风格与山门殿统一。</p> <p class="ql-block">  山门正上方是“戒幢律寺”匾额,两边的楹联为:“一水设双桥广度群生登觉岸,三风垂百世严持净戒证菩提”,山门内另有“宗风真脉”匾额。</p> <p class="ql-block">  戒幢律寺 以中轴线为基础向两侧配置,天王殿 前东西两侧分别布置 钟、鼓楼,大雄宝殿 前东西两侧分别是 观音殿 和 罗汉堂。</p><p class="ql-block"> 从 天王殿 至 三宝楼 之间主体建筑两侧再以院落的方式配置辅助性用房,包括西侧的 西园 和东侧的 方丈室、僧寮 房等。</p><p class="ql-block"> 整个 戒幢律寺 布局轴线清晰,秩序明确。</p> <p class="ql-block">  戒幢律寺 的建筑布局属于汉化佛教寺院布局形式,以殿堂为中心,以中轴线的形式将不同等级和用途的佛堂串联起来,形成秩序和空间递进。其轴线上的建筑节点包括上塘河南侧的入口照壁、山门殿前的花岗石牌坊、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藏经阁、三宝楼。</p><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上的建筑,大雄宝殿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五级台阶配以雕饰栏杆,形成视觉的焦点。</p> <p class="ql-block">  作为苏州城内的一座寺庙园林,其寺庙与园林相结合的建筑特点,应是受明代时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虽然 戒幢律寺 在其历史发展上几多兴费,但从后续的重建和加建上还是基本保留了传统汉族寺院的标准配置。从整个建筑布局来看,戒幢律寺基本符合唐宋以来确立的伽蓝七堂制: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罗汉堂、库房。中国传统建筑的中轴线承载着“以中为尊”的礼制文化,轴线在佛教中又被认为是生命轮回的极轴,它上接天堂,下达地狱,象征宇宙的秩序。戒幢律寺建筑布局严格遵守此法,主要建筑依附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排列,附属建筑放置在轴线两侧。整体空间层次丰富,秩序明了。</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 位于 钟鼓楼 和 大雄宝殿 之间,是寺庙供奉四大天王之处。殿堂黄墙黛瓦、气势恢宏,坐北朝南,为重檐歇山建筑,顶势平坦,飞檐翘角,庄重肃穆。明间设有踏步。正中供奉 大肚弥勒,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其背后供 韦驮。</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 分布左右两侧。</p><p class="ql-block"> 钟楼 左右分别布有两颗树龄为110年的古树,一为榉树,一为香樟。</p><p class="ql-block"> 钟楼 屋顶为三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明间前设三级石踏步,额枋上架平板枋承三踩单昂头拱。</p><p class="ql-block"> 木门平日锁起,晨钟暮鼓开启。</p> <p class="ql-block">  鼓楼 位于天王殿西南前侧,置有大鼓。整体结构与钟楼相同。</p> <p class="ql-block">  西园寺 内古树很多,香樟、银杏树等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沿甬道往北,路的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走过甬道后能看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 东侧有 观音殿,西侧为 五百罗汉堂。</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 位于 天王殿 之后,两殿之间古木参天,殿前香樟、银杏树龄都超百年。</p><p class="ql-block"> 庭院香花桥下的“香积池”,与放生池相通。香花桥梯段宽1.8米,4级台阶,桥面平台面积3.2平方米。香积池周围由栏杆保护。</p> <p class="ql-block">  大殿之前是露台,露台高0.8米,台周栏石浮雕云纹,栏杆望柱,柱头雕作复瓣仰莲,栏杆高0.82米,加柱头总长1.2米。露台正中有花岗石座,铁铸“万年宝鼎”屹立其上。</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 是寺院的中心建筑,面阔七楹进深五间,明间开间5.8米,梢间开间5米,重檐歇山顶,龙吻正脊,戗脊上布3个瓦质戗脊兽,飞檐翘角,前椽悬铃,呈钟型,内系铜珠。</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气魄雄伟,梁枋均施苏式彩绘,绚丽夺目,是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统领整个寺庙建筑空间序列的强度。</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 兴建于清光绪年间,到了近代,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江南名刹,在1980年落实宗教政策时,维修了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 内部为穿斗式构架,梁枋均施苏式彩绘,典雅富丽。檐枋悬有“西乾应迹”匾额。每间四开门,门宽1.1米,门槛高0.35米。</p><p class="ql-block"> 入殿迎面是三尊高大的佛像,在三佛背面的后壁,是一组影壁群塑,宽铺三间,上齐殿顶。东、西两壁塑二十诸天金身立像。大殿中还有柱楹联和檐枋匾额作为殿堂装饰,多为佛家传道之理。</p> 碑廊 <p class="ql-block">  在浩瀚的佛教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高僧,他以卓越的佛学造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佛教事业的深切热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就是 明开长老。</p> <p class="ql-block">  明开长老,俗姓徐,名德贤,法名明开,法号真源,191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普通家庭。</p><p class="ql-block"> 自幼孤苦无依的他,17岁那年踏上了寻求心灵归宿的道路,前往杭州昭庆寺出家,并于同年受戒。从此,一颗向佛之心在苦难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明开长老的佛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以惊人的毅力,四方参学,遍访名山大寺,先后在常州天宁寺学戒堂、宁波观宗寺法学社等地学习,经过五年的苦读,他终于考入了著名的闽南佛学院,师从太虚大师,进入更高一步的深造。</p><p class="ql-block"> 在闽南佛学院的三年,长老的佛学造诣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继续寻求深造,先后到宜兴海会寺阅藏、于吴县穹窿山大茅蓬习禅,为佛学修习打下了深厚的学问与实证根基。</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全国,戒幢律寺 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千余名红卫兵,意图摧毁寺庙和经书。在这危急关头,明开长老 挺身而出,指挥若定。他一方面迅速将文物室的各种文物收藏起来,其中最珍贵的36件秘密移交给市文管会保管;另一方面,他带领僧众日夜巡逻,严禁外人入内,誓死守护寺庙和经书。</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浩劫中,明开长老 被打成双耳失聪,但他依然坚守岗位,以身护寺护经。最终,西园戒幢律寺 成为苏州市唯一一座基本没受到破坏的寺院,8万多册珍贵典籍和众多殿堂佛像得以完好保存。为佛教界保存了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在担任 戒幢律寺 方丈期间,明开长老不拘泥于传统,敢于革除旧弊,极力主张选贤任能。他将传统的传法制改革为十方选贤制,使寺庙成为广纳贤才的丛林。这一改革举措不仅得到了教内有识之士的普遍赞许,也为中国佛教协会后来的规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p> <p class="ql-block">  明开长老 深知人才对于佛教事业的重要性。在担任 戒幢律寺 方丈期间,先后传授了两届三坛大戒,共为176人具足戒法,为寺院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佛学知识的年轻僧才。</p> <p class="ql-block">  明开长老 的一生,正如 茗山长老 在《明开法师颂》中所说:“自利利他,精进不懈;爱国爱教,僧伽师范。”</p> <p class="ql-block">  据说,时下许多女孩子专程到 西园寺,只为做四件事:抄经,撸猫,喂鸽子,吃素面。</p><p class="ql-block"> 寺内据说有猫近百只,或卧于草丛,或立在廊下,安静亲人 ! 有人地上捡跟狗尾巴草当做逗猫棒,小猫咪就能和你玩半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西园寺 的素斋馆位于天王殿西侧,观音面是招牌,浇头是黄花、烤麸、豆芽和木耳,典型的苏式口味,清香四溢,价廉物美。</p> <p class="ql-block">  五百罗汉堂,为 戒幢律寺 最独特建筑,规模宏大,硬山屋顶,第一进石拱门圆框,雕刻精美,为明代遗物,其余均为清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建。戒幢律寺 的罗汉堂,是中国四大罗汉堂之一。</p><p class="ql-block"> 罗汉堂屋宇深广,共四十八间,城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分单双号相对排列。</p><p class="ql-block"> 一进门,正中就是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p><p class="ql-block"> 这尊金身立相的观音妙相庄严,身穿天衣,腰束飘巾,折式衣裙,犹如轻纱;头戴天冠,天冠中雕有化佛;胸前双手合十,其腰间双手置腹下作禅定印,肩上双手伸过冠顶,似托头顶放光化佛之状,其余两手持法器;身分四面,总具千手,掌心各刻一眼,以示千手千眼。</p><p class="ql-block"> 还有五百座贴着金的清代罗汉塑像,造型各异。尤其“数罗汉”这一特色活动。男左女右,选一尊自己看得顺眼的开始数,一尊一尊依次数到自己虚岁年龄停下,你面前的这尊罗汉就代表了你的今生。记住罗汉的序号,到罗汉堂门口请一张对应的罗汉卡,上面有注释签文。</p><p class="ql-block"> 罗汉堂的南侧有济公雕像,北侧有疯僧雕像,两座雕像的衣带与褶皱都仿佛真的一样,相传是当年塑造五百罗汉像的两个带班老师的比美之作。</p> <p class="ql-block">  东边礼佛区严整肃穆,但一墙之隔,则是风格迥然的园林空间。西花园 布局与江南私家园林并无二致,湖中心筑有六角亭,楼阁形式,双重飞檐,轻盈多姿。水域被湖心亭的步道划分为两部分,北部水域设湖心小岛,南部水域较为空旷,形成对比,并以曲桥贯通两岸,构筑颇为巧妙。环池布置假山、亭台、花架、厅堂等,淡雅朴素,细腻精美,是极具苏州特色的寺院园林空间。</p>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 虽然是佛寺的独立附园,但却是寺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布局自由灵活的园林空间打破整个寺院的冷漠肃穆,冲淡了寺院空间森严沉闷气氛,与中轴对称、严谨庄重的宗教建筑空间,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增强了空间的渗透、连续和流动性。</p> 西花园 内亭台廊榭,绿树掩映。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 内有很多鸽子,有的落了整整一树。香客走过,白鸽翩然飞起,又亭亭落于檐下。</p> 西花园湖心亭,位于 广仁放生池 中心。<br> <p class="ql-block">  湖心亭,六角重檐,双围柱攒尖蝴蝶瓦顶,通面阔5.2米。在外围对应原下架柱增加一圈外柱作为重檐下架檐柱,这样就形成内外两圈柱子的带廊亭子,里外柱子由穿插枋串接起来,并在各外柱顶端安装檐枋,在外围柱顶上横施抱头梁与里柱榫接,再在抱头梁外端上安置檐檩,并在里柱抱头梁端之上,各里柱之间连接“承椽枋”。</p> <p class="ql-block">  湖心亭 以粉墙分间内外,东西两面各设大门,通过九曲石桥与两岸连接。亭外檐廊设置靠栏,可供游人休息。</p><p class="ql-block"> 亭子内间供奉两尊佛像,另外四面墙设六边形雕花窗,顶部有一圈连续横向长窗。</p> <p class="ql-block">  湖心亭 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建筑,西侧的临水建筑名“高云极乐世界轩”,单檐翘角,单间单进,外设檐廊。东面临水筑露台,台上有一古典厅堂,名“四面厅”,四面置大门,墙壁均为镂空窗花,宽敞明亮。</p><p class="ql-block"> 湖心亭 西北侧隔池有一恬静之处,三面环水,中间用石块垒起一平台,一周是幽径环绕,树木扶疏。平台上有石桌、石凳,三五为伴。</p> <p class="ql-block"> "九曲红桥花影浮,西园池内碧如油。劝郎且莫投香饵,好看神鼋自在游。"这首诗中的"神鼋",说的正是生活在 西园寺放生池里 的 斑鳖。</p><p class="ql-block"> 据 真净法师 介绍,寺内的 斑鳖 可能来自太湖。从最早 西园 出现 斑鳖 时至今,已有400年。原来池内的 斑鳖 有一大一小,大的叫"圆圆",小一点的叫"方方"。僧人们称 斑鳖 为"老祖宗",当作镇寺之宝一样看待。</p><p class="ql-block"> 放生池 约 2700平方米,池水与运河相通,都是活水。池深1.5米至3米,适合 斑鳖 生存。</p><p class="ql-block"> 天气好时,"方方"经常会浮上水面晒太阳,而"圆圆"则很少出来。</p><p class="ql-block"> 然而,2007年8月19日,恰逢七夕节,"方方"离开了陪伴了它数百年的雌鳖"圆圆", 离开人世。</p> <p class="ql-block">  目前,放生池中专为 斑鳖 晒太阳所建的池心小岛上空落落的,唯有两个神鼋的铜像,静静地守在池边。</p><p class="ql-block"> 斑鳖 Rafetus swinhoei 俗名"癞头鼋",是一种已有2.7亿年历史的古老龟类动物,目前已成为比 中华鲟 更濒危的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原来全球已知存活的 斑鳖 只有5只,中国4只,苏州3只。苏州动物园1只、西园寺2只、长沙动物园1只、越南还剑湖1只。</p><p class="ql-block"> 不过,在2007年8月19日,西园寺"方方" 离开人世后,根据报道,越南的一只 斑鳖 也已经死亡。 </p><p class="ql-block"> 全球 斑鳖 还剩最后三只。</p> 典型的苏州园林风格,细腻雅致,古韵十足。 不到西园廿载强,应真犹是气昂昂。<br>  名贤五百芳邻接,第一姑苏选佛场。<br>  木质金章丈六身,慈威丰瘦各存神。<br>  捻珠托钵拈花笑,抱膝摩肩体态新。<div> 清 . 张紫峰</div> 西园寺,寺在园中,园即寺景,不愧为苏州瑰宝。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8日,天高云淡,秋意正浓,正是赏秋好时光。赴苏州游览,游完 拙政园 后,来到西园寺,人气极旺,不负盛名。</p> 注: 文中部份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等网络资料。 Qi Hang 摄影 制作 于 2024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