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八日游(4)

贤明晚霞

<p class="ql-block">9月15日下午,游览张壁古堡。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冯骥才先生称赞古堡为“被历史遗忘的聚宝盆”和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在張壁古堡,陈列着一张“張壁古堡与星宿对照图”,介绍说,张壁古堡的轮廓与天上奎宿轮廓惊人相似,而且在古堡内部,地面实物也与奎宿诸星一一对应,古槐、水井、元代戏台、龙神庙、将军窑……尤其是古堡南堡门对应二十八星宿中的“张宿”,北堡门对应的是“壁宿”,两者合起来就是“张壁”,古堡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整体布局对应大自然的星象星空,使張壁古堡有“中华星象第一村”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南堡门进入古堡,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p> <p class="ql-block">宗教祠庙密集是张壁古堡的显著特点之一。张壁古堡的庙宇分别集中在南、北堡门处,形成两处庙宇群。围绕南堡门的庙宇,有关帝庙、可罕庙,还有西方圣境殿及其东侧的魁星楼。</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建于清康熙48年(公元170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位置正好在堡门的正对面,起到了影壁的作用,旨在阻挡煞气进入堡内。此外,关帝庙作为影壁,使得堡门不会直接暴露在视线范围内,进一步增强了古堡的防御性和风水效果。</p> <p class="ql-block">殿内壁画为清康熙年间所绘,内容自然是关羽的生平故事,历经三百年仍然色质清晰,也算是镇庙之宝了。</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可罕庙是村中最早修建的庙宇,也在南堡门附近。元代已经存在并重修,与张壁古堡的历史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庙院分为三个高度,二十多米见方,东西两侧是厢房,北面两米多高的月台上是正殿和钟鼓楼,正殿三开间,通面阔十米。正殿正脊中央建制金黄色琉璃饰件,设置年代不详,黄色为皇家专用颜色,登大殿又需登暗九级须弥台阶,可见大殿之“可罕”堪比帝王之尊。</p> <p class="ql-block">可罕祠大殿正中供奉的可罕,是汉民族地区为数不多的以“胡人”为膜拜对象的神庙。关于这位可罕的身份,历史上有多位学者进行过探讨,因此有多种说法,可以说仍是一个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最神秘的是它的古地道。可罕庙旁的民居内,暗藏着一个地道入口。</p> <p class="ql-block">从地道入口处陈列的地道模型看,张壁古堡地下,古人修建的地道错综复杂、规模巨大。据介绍,大部分地道已经淤塞,清理出的仅有1000余米,仅是原始总长度的十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地道,宽处可并行两人,窄处仅能通过一人,大部分区段高度不足1.8米。</p> <p class="ql-block">地道内既有规模较大的屯兵洞、粮仓、马厩,又有陷阱、伏击坑、射箭坑、淹水道、通讯道、将军洞、嘹望孔等军事设施,还有排水道口、逃跑出口,结构复杂,功能齐全,具有攻防兼备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专家考证,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绝非民间建造,而是按兵法所说“明堡暗道”,而修筑的古代地下军事设施。展示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但是,如此浩大的工程竟没留下任何史料记载,究竟是何年何人所建,成为了考古学家的迷。</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是一座神秘的城堡。这座城堡不仅具有军事防御功能,还是居民生活的场所,是中国唯一兼具民用、军事的城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它的确切建造年代和建造者与地道一样,也是一个谜。</p> <p class="ql-block">据有的专家推测,这座古堡可能建于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但也只是推测,在目前没有任何可靠证据和史料证明的情况下,无法对张壁古堡的创建年代予以准确定位。</p> <p class="ql-block">堡内由石块和石条铺成的街道纵横交错,主街仅有一条,是一条连接南北两个堡门的长约300米的石板街道,象征龙身。也称“龙脊街”、“红顺街”。</p> <p class="ql-block">次要街巷则有七条,大体垂直分布于主街两侧,与主街一起形成了村落的鱼骨架式街巷系统。</p> <p class="ql-block">堡内现有30余所保存完好的传统院落,大多数分布在龙脊街西侧,且这些院落一般规模较大且较精致。古堡内的建筑,恰似一部部立体的史书,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在装饰艺术方面,同样表现出多样化和精致的特点,木雕、石雕、砖雕、脊饰均较多,雕刻艺术水平也较高;装饰的内容则同样以展现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愿望等题材为主。</p> <p class="ql-block">“介休革命英雄谱”和“毛主席纪念章展馆”,我进去看了看,陈列展品不多。</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爆米花,小时候在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现在却难得一见了。</p> <p class="ql-block">“龙鹤福”砖雕影壁位于张壁古堡贾家巷,是官绅‌张礼维故居的一部分,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影壁上的“福”字集草书、行书、楷书三种笔法于一体。这个“福”字左边像龙,右边像鹤,整体又像个“活”字,因此被称为“龙鹤福”。其名字的由来不仅因为其独特的书法风格,还因为其寓意深远,象征着龙腾虎跃、松鹤延年、福寿多多。张壁古堡的“龙鹤福”不仅是一个书法艺术的结晶,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品评。</p> <p class="ql-block">“槐抱柳”位于兴隆寺山门前。这株槐抱柳由一棵国槐和一棵柳树组成,国槐的根部生长出一棵粗壮的柳树,其中槐树虬枝龙蟠,向三面延长,而柳树挺拔直立,参入云天,两者相互依存,极富有构图之美感,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据传,这株槐抱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槐树初植时有七棵,后经古代战乱,仅一棵幸存。到了唐朝时,有一个刘姓木匠看到古槐孤苦伶仃,便在槐树干凿了一个小洞,将一棵柳苗插入,使其与槐树为伴。没想到,柳苗在槐树的呵护下,长成与其比肩的参天大树。这株槐抱柳不仅展示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生,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为张壁古堡增添了新的生机和美感。‌</p> <p class="ql-block">北堡门庙宇群:二郎庙、痘母宫、吕祖阁,真武庙、三大士殿、空王行祠等。</p> <p class="ql-block">空王行祠,建在张壁古堡北门的丁字门顶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间。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据万历三十三年碑文记载,张壁村在建空王行祠之前已有空王寺,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空王佛俗名田志超,法名慧超,民间称其为田善友,俗家陕西凤翔府人,后寄居于太原府榆次源涡村,曾到太原开化寺和介休义棠虹济寺修行,后于绵山坐化成真。</p> <p class="ql-block">殿内塑有空王佛像,山墙绘有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画。</p> <p class="ql-block">殿顶的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烧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在空王佛行宫的前廊下有两尊罕见的琉璃碑,琉璃碑通体采用罕见的孔雀蓝釉琉璃烧制,记录了空王功德及庙宇建造的始末。这个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琉璃制作工艺的高超技艺,也成为了研究张壁古堡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所在的介休,素有"琉璃艺术之乡"之称。古堡中的寺庙殿宇,大多是琉璃覆顶,飞龙舞凤,走兽奔马,牡丹怒放,武士静立。这些琉璃艺术品,其细腻的纹理、绚丽的色彩,历经数百年来依然光彩熠然,彰显着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堡的街巷之间,触摸着古老的墙壁,仰望着那些精美的琉璃装饰,让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肃然起敬。 </p> <p class="ql-block">扎染坊是张壁古堡内新设立的一个文化体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扎染坊内,挂滿了青花瓷蓝的扎染布,青花艺术肆意绽放,每一抹色彩都是匠心与创意的深情对话。在这里,游客可以亲手体验传统扎染工艺,将一块块白色的布料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清新脱俗的蓝白相间,在你的手中绽放出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校场保存了古堡古校场的原始风貌,包括帅台、兵器、战车等军事设施,以及仿真的士兵铜像。</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正在打斗的士兵铜像,骏马奔腾、长茅铁盾、彩旗飘动,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古时练兵的场景。让人回想起那个战火纷飞、刀光剑影的年代,使得游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代军事训练的氛围和场景‌。</p> <p class="ql-block">走出北堡门,游览就完毕了。张壁古堡,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雪,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格局风貌和丰富的建筑遗产,成为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中国北方堡寨聚落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更有现代生活的便捷与舒适。古堡的沧桑与岁月的静好交织成一首无言的诗,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前往游览和探秘。</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晋陕之旅,原定15日返回杭州。因受台风“贝碧嘉”的影响,航班被取消,15日仍在太原住宿一晚。16日上午自由活动,有的去晋祠,有的去“省博”,我们大多数旅友就近选择了柳巷和山西晋商博物院游览。</p> <p class="ql-block">柳巷是太原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绚烂的火花,高楼大厦与古朴街巷并存。各式各样的商铺鳞次栉比,从国际品牌到本土特色,应有尽有。是太原最繁华、热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柳巷的时间是上午8点左右,来的不是时候,店铺都还关着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柳巷一片静寂,看不到与其他城市街道的特别区别,所以,我们是匆匆走过。</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的主要游览地晋商博物院要9点开放参观,所以,我们接着逛了钟楼街。</p> <p class="ql-block">钟楼街与柳巷相连,因一座始建于明代的钟楼而得名。是太原府城内一条始建于宋代、盛于明清、兴于民国的千年古街,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钟楼街保留了众多特色的百年老字号,如华泰厚服装店、上海饭店、老鼠窟元宵等,同时也有着众多的时尚、潮玩商品,是年轻人喜欢的商业潮流集散地、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钟楼街还保存着众多历史建筑,独具特色的民国风格与晋派古典建筑美学相互交融所营造出的街区氛围,弥漫着浓郁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钟楼是整个钟楼街最高的一栋建筑。基台为水泥混凝土结构外包深灰色墙砖,雄浑厚朴,正面额书“凫氏洪声”四字,背面额书“锦绣太原”四字。钟楼门洞南北相通,从拱形甬道或钟楼东西两侧均可以去钟楼背面的钟楼小广场。站在门洞向北望去,二市场巷中式歇山顶建筑错落有致,像是被框在了一幅画中。</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商博物院,是一座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人文历史性质的博物馆。这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神秘的大院,从建造之日起就与山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百姓生活等紧密的连在了一起。历史上曾是明清时期历代巡抚衙门和民国期阎锡山的督军府。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山西省政府的办公场所。2017年9月,山西省政府搬迁,迄今已渡过六百多个风雨春秋。这在举国之内可能也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几百年来伴随着改朝换代,历经沧桑,屡经修缮、改建和扩建。2019年,以“太原督军府旧址”之名,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至今,晋商博物院运行。对广大游客开放,实现了其功能的华丽转身。当我迈入晋商博物馆那庄重的大门,一股浓郁而厚重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门楼原为清代山西巡抚衙门大门,气势恢宏,面阔五间,为二层木结构,单檐歇山顶,顶覆黄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巨大的斗拱结构繁缛,施以彩绘,更显华美典雅;六根红色的廊柱粗壮有力、顶天立地,既可支撑建筑,又有着美妙的装饰效果,红绿相间,层次分明;红色木门上金色圆钉、铺首,更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门前两尊石狮威猛霸气、雕刻精美,是珍贵的遗存文物。</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线第一进院落。院落北门即仪门上有一块匾额,上书“鑑往惕来”四个大字,是曾任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先生手书,意即以史为鉴,时刻警醒,不重蹈覆辙。仪门南边,立有两尊咸丰五年的石狮。</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落的主要建筑是渊谊堂,渊谊堂位于原为清代巡抚衙门的大堂,民国时期改建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渊谊堂主体建筑外观为二层,前设抱厦,面阔三间。正立面为石质,由半圆形壁柱、圆拱门构成,建筑正中匾额“泽润蒸黎”寓意政通人和,安泰吉祥。此匾为清雍正皇帝亲书。新中国成立后称为山西省政府1号楼,1985年改造为贵宾接待厅,次年竣工后由薄一波亲笔题写“渊谊堂”堂名,“渊谊”二字有友谊源远流长之意。</p> <p class="ql-block">5号楼:1953年建造,主体建筑为当时流行的苏式风格,外立面施水磨石,门窗上设计中国传统纹式。时代特色显著,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督军府旧址建筑群多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风格融合的形式。时间跨度为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属于民国后督军府时期修复、修建。以中轴线核心建筑为主体,分东西两路并列,总体格局完好。中路建筑由大门、工字楼、仪门、渊谊堂、内署院、御书楼、梅山,组成核心轴线。整个建筑群的风格和肌理呈现古今交融、中西合璧、风格多样;同时融入了山西特色的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因为看展览多花了时间,我没有走遍大院,只看了中轴线的前面部分建筑,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没有看到。主要是自省堂、梅山钟楼等,建筑景观真的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天下晋商”基本陈列展,就是在中线的几幢楼内展出。以其独特的展览设计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晋商源流”“海内称雄”“汇通天下”“万里茶道”“晋商精神”等板块,复原历史场景,概述了晋商发展的重大事件和成果,全面再现了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辉煌业绩,全面展示了晋商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晋商精神的千年传承。</p> <p class="ql-block">渊谊堂“序厅”,主要讲述了华夏文明根祖的博大和雄浑,晋商的起源与辉煌。在展厅中,展示了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青铜器,陶寺遗址的风采,尧舜禹的足迹等,它们都是山西——华夏文明发祥地的历史见证者。而晋商的起源与辉煌,从这里找到诠释和坐标。</p> <p class="ql-block">其他各个展厅,展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那些精美的算盘、泛黄的账本,记录着晋商们的精明算计与诚信为本;精美的金银器具,璀璨夺目,淋漓尽致地彰显着他们的富足与奢华;还有那一辆辆古老的马车。恍惚间,似乎还能清晰地听到当年那“驼铃声声”,以及商队坚定前行的豪迈步伐声。</p> <p class="ql-block">沿着陈展布局参观,你就可以看到晋商崛起的文化基因、晋商发展的历史脉络、商业崛起的艰辛之路等等,从而对晋商精神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p> <p class="ql-block">西区以园林建筑景观为基础,形成开放式的区域游园,营造出宜人的游览环境。</p> <p class="ql-block">园林景观设有仿唐、仿宋、仿元、仿明、仿清五组建筑和园林景观,雄浑大气中透出温婉细腻。</p> <p class="ql-block">以听雨轩为主体,亭池廊桥,奇石假山绿植密布,曲径通幽。穿行其中,有一种置身江南水乡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漫步晋商博物馆,领略历史的厚重与商道智慧。</p> <p class="ql-block">9月16日下午,我们乘坐MU2541航班回杭州,圆满结束了晋陕八日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