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位于东长安街路北、临王府井大街的北京饭店,或许您并不陌生。即便没在里面消费过,至少也会从它身边经过。</h3></br> <h3>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谢晋导演的影片《牧马人》中,出现最多的北京建筑,便是北京饭店。或许1974年建成的北京饭店东楼最有排面,所以重头戏都放在这里。</h3></br>
<h3>昔日的北京饭店,住宿条件如何、吃饭条件如何、娱乐条件如何,在影片中都有所展示。</h3></br> <h3>对了,有朋友看罢这部电影,真的跑到北京饭店去问:你们这里的冰激凌球好吃不?多少钱一个球?</h3></br>
<h3>留在北京市民记忆深处的北京饭店,或远不止这些。那么,北京饭店是如何而来的呢?</h3></br>
<h3>这件事,还得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说起。那一年冬天,在崇文门大街路东、苏州胡同以南(原址已经不在)有三间门面的铺房,由两个法国人开起酒馆来,一个名叫傍扎(Banza),另一个名叫白来地(Pei- ladi)。</h3></br>
<h3>那时,京汉铁路在长辛店已有了总站存车处,不久,白来地就退股到长辛店开酒饭铺去了。于是这边又加入一个意大利人贝郎特 (Beurande),与傍扎合作。</h3></br>
<h3>1901年,由于小店生意兴隆,便迁到东长安街路北,这才正式挂上了北京饭店的招牌。一年之后,在北京饭店的东侧不远处,出现了一座以服务东交民巷为主的菜市场,即东单菜市场。</h3></br> <h3>因为经营饭店的利润优厚,这两个洋店东就争吵不休。结果,法国人傍扎也撤股到长辛店酒馆去了。这边意大利人贝郎特又找了他的同乡卢苏(Rosso)来合伙。卢苏原在奥地利人开设的公义行管帐。由于经理擦手枪走火,伤了他一只眼睛,赔了他一笔钱,他就拿这笔钱入了北京饭店的股。后来,贝郎特患疯症死了,饭店主人就成为卢苏一人了。</h3></br>
<h3>北京饭店在东长安街经营至1903年。按照80年代的东长安街建筑方位,东长安街路北(东长安街)自东往西,依次是东单食堂、东单菜市场、东单邮局(原为“小白楼”)、北京日报社老社址(后来是报社幼儿园)、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儿童电影院(也就是以前的平安影院)等。</h3></br>
<h3>根据老市民的回忆,1901到1903年的北京饭店,就设在现时东单邮局西侧。此地,在50年代做过北京日报社。</h3></br>
<h3>随着北京饭店的营业日益发达,卢苏决定,将店址迁往东长安街铁路局以西的红砖楼房内。</h3></br>
<h3>到了1907年,卢苏把饭店全部卖给中法实业银行,改为有限公司,法国董事长名罗非(Raphille),法国经理名麦义(Maille)。</h3></br>
<h3>1917年,北京饭店再度扩充,向西发展,盖了五层大楼。此时,饭店内已装用电灯,用东交民巷德国电灯房的电。另安设电话机中继线。又安了暖气管以及锅炉。电梯直达屋顶花园。屋顶花园有舞场、花厅、餐厅,周末有舞会,能容1000多人。</h3></br>
<h3>1940年,中法实业银行把北京饭店的股票按美金出售,美国日侨来到北京纷纷购买,于是62%的股票到了日本人手里,由法文股票改为日文股票。此时的饭店董事长,也换成了日本人。1941年,管理者更是将北京饭店改为日本俱乐部。</h3></br>
<h3>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的北平市长熊斌接收了北京饭店的日本股权。此后,北京饭店先后成为美军的招待饭店、军调处执行部的第二招待所等。中共主要代表叶剑英等,皆入住北京饭店。这便是北京饭店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岁月流变。</h3></br> <a href="https://peking.bjd.com.cn/content/s67720ccae4b06b0a5624e06f.html"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peking.bjd.com.cn,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