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里的雪乡一一松岭雪村

一介布衣

<p class="ql-block">  吉林省白山市南部的一道山坳里,隐藏着一个不太为人们所知的小山村,村子有一个美妙的名字一一珍珠门。</p><p class="ql-block"> 村子不大,约有百十户人家,座落在长白山腹地老岭山脉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里。山谷无名,可说起老岭山,它却是连及长白山系的一条气候带性质的界山,尤其是在冬季,冷暖气流时常在山区交汇冲撞,大雪漫天就成了这一带独特的气候特征。因此,每到冬季,珍珠门总是大雪纷飞,山村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雪乡”。</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像很多长白山区的村落一样,珍珠门原本寂寂无名,随着旅游热的兴起,人们偶然发现这小山村颇有关东“雪乡”的韵味,于是游客口耳相传,人们纷至沓来,“雪村”之名也不径而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冬季来临,雪村所在的老岭山被皑皑白雪所覆盖,大山逶迤伸展,像披着一袭迎风召展的斗蓬,飘逸而潇洒;山谷里那百十幢东北特色的民居依山而立,错落的房舍规整有序又高下有差,突起儿的屋脊上,堆着厚厚的积雪,陶土的烟囱,木栏围起的院子,院子里堆着黄灿灿的大苞米,挂着大红灯笼的草顶门斗,还有涂着黑漆,帖着红色春联和福字的院门,古朴传统的东北风味扑面而来。于是,人们给珍珠门起了一个吸人眼球的名字一一“松岭雪村”。</span></p> <p class="ql-block">(上两张图片援自网络。冬天的行程未拍到说明情况的照片,只能借用网友的精彩作品,特此说明并致谢!)</p> <p class="ql-block">  据说珍珠门是由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兴建起的村子。村子始建于何年,己经无法查证,但据相关资料显示和老一辈人的回忆,可知的是村子的历史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与日本侵占东北后修建“鸭大铁路”有关。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东北资源,强征大批闯关东的移民为其修筑铁路,劳工们忍受着非人待遇,用血泪、汗水和生命建造了这条铁路。随着鸭大铁路的延伸,山东劳工们聚居在铁道旁,于是便有了珍珠门村。当年村外设有车站,名为“松岭”,如今车站己经取消,可那块写有“松岭”的火车站牌依然竖立在轨道旁,这大概就是“松岭雪村”名称的来由吧。</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春节刚过,借着探乡的机会,我赶紧来到松岭,来看看这个吉林的“雪乡”。沿着进山的村道,踏在厚实的白雪上,脚下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一瞬间,时光仿佛倒流,我好像回了童年,依旧走在回乡的山路上,恍如隔世的情感涌现了出来,我所熟悉的感觉。……停下脚步,我使劲地呼吸着山里的空气,虽然刺激呼吸道,但心情却愉快。呼出的热气撩上眉梢,逐渐形成了眉霜,可一点不觉得冷。环顾山谷,午后的阳光洒在山坡上,风吹着松树林,树木有节奏地晃动着,像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山谷反射着冬日里少有的暖暖的光,给人宁静安祥又和谐温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一个极具东北风情与特色的小山村渐渐地呈现在了眼前。整个村子被大雪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厚厚的白雪簇拥着一座座民居,泥土的墙面,房舍淳朴的不加装饰,整个村子沉浸在一片肃穆安祥的图画里,这简直就是一幅冬日里冰雪打造的童话世界。走在村里,随处可见农家院子里挂凉着的黄橙橙的玉米,在白雪下格外显眼。也许是还在正月里,家家户户红灯高挑,盈联辉映,大面积洁净的雪与纷呈的红色,烘托出了一片喜庆的气氛,小村子那么安祥又喜汽洋洋,充满着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长白山冬天雪大,当地人尤其是山东裔村民,习惯于搭建起脊的房屋,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分散积雪的重量,不容易存雪,还可以防寒,又可以避免大雪给平顶房屋造成的破坏。但雪太大了,一个个隆起的屋顶还是堆上了厚厚的积雪,可这反到使整座村子展现了原生态的模样,体现了雪村的特点,也披上了雪村的韵致。憨萌的略显简陋的乡村房舍竟带上了些许灵气,有了律动感,三角形的屋顶旁,一根根抹着泥灰的烟囱不时冒出缕缕青烟,空气中顿时弥漫着草木灰的气味,游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雪村的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  看的出来,当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还是重视雪村旅游建设的,某些房屋的装饰布局、民宿的设置、招牌的悬挂,必是有心的规划与指导下新添置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钟情雪村的文化和景致,在村里建起了招待游人的驿站,方便来自各地的客人打尖住宿,品赏雪村的风光。只是几处不知依据什么而竖起的门架,怎么看都不像是当地民居的风格,到像是戏剧舞台上“江湖强梁”营寨的山门,与山村质朴的格调不甚搭配,有点滑稽不伦,叫人摸不着头脑,看来纯粹是为了显出风情品味而刻意搭建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因为财力不足,松岭雪村尚没有被大规模地改造开发,基本上仍然保留着原生状态,这是雪村的万幸,也是游人的万幸。美中不足的是村子太小,规模局促,作为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是有限的,可供游人游赏的素材及项目也嫌单薄,无法承担或开发规模化营运的任务,制约了雪村的旅游发展,算是点缺撼吧。不过也正是这些条件,才让雪村能保留下了尽可能多的原汁原味,游客才能感受到“原始”的东北山村。</p> <p class="ql-block">  事先浏览过网友们拍摄的雪村图片,我感觉松岭最美的景色,是在降雪的时节。当大雪漫山遍野地飘洒下来的时候,当天地万物都被雪花遮盖时,弥散的光把珍珠门装饰得天青地素,松岭被大雪泼成了一幅水墨画卷,雪村素雅天成,气韵流动,钟灵毓琇,游客而来,就像走进了丹青卷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了画境。遗憾的是我没能遇上雪村景色最佳的时机,无缘欣赏那画意一般的美。不过,我毕竟领略到了雪村的天然与美妙,那感受同样是美好和难忘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