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31日,又到了年末岁尾的时候,网上到处都是新年祝福,总结一年的收获,新年的计划满满。我没有着急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因为我一直很勤奋。但我想总结我从20岁以来这30多年的奋斗历程,经验很简单,就是我们碰到了一位好老师。所以2024年的最后一篇文章,我就用它来致敬我们的绍兴师傅——王立导老师。 王立导,男,1943年出生,浙江绍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画蛋”代表性传承人,绍兴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工艺美术和民俗文化研究。曾先后在瓷厂、扇厂、工艺厂、地毯厂等单位从事工艺美术产品绘画、设计、开发工作,多次获奖。曾受聘为《绍兴市志·工艺美术篇》主笔,历时5年完成编志任务。主要著作有《中国传统寓意图像》《中国寓意吉祥图案要览》《绍兴民俗风情》《吉祥图案》等。参与编写《浙江民俗大观》《吴越民俗》《绍兴百俗、百珍图赞》等十余种书籍。 之所以聊这个话题,是因为一个奇妙的缘分。不知不觉我做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已经是20年了。那时我只有三十多岁,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我对这些历史上的故事感兴趣。细寻源头,却是30年前在浙江绍兴学习的时候,见过老师的一篇绍兴扇文化文章,之前我们只知道扇子摇起来凉快,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用途,那么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没有想到,文史的种子从此就种在我的心里。12年后,因为我所在的乡镇做旅游规划,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从此我就开启了在历史文化海洋遨游的行程。<br>1992年,因为所在的企业要上马地毯项目,我们一行七人,被单位派到浙江绍兴学习。我们的老师,是浙江省外贸公司推荐的王立导老师,从设计到生产销售,他样样精通。其中学习设计的人,王老师是亲自面试的,我也因此认识了这位瘦小的南方老头。王老师没考我画画,就让我画了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就被选中了。于是,20岁的我,就这样和同事们登上了南下的列车,来到了绍兴。 王老师是对人对事都非常认真的人。在他眼里,既然你们花钱请我当老师,我就会全力以赴去把他们教好,让他们回去就能胜任工作。既然成为我的学生,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严格要求。比如说8:00上班,那就是8:00开始工作,而不是8:00到岗,生病只要不是去住院,就必须坚持工作。虽然老师要求很严格,但我们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肩负着一个企业转型升级的希望,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快速成长和满满的收获。<br>跟王老师学习是学有所值,学超所值。本来他们只要教我们学会画图空格,会基本设计就好。而不是煞费苦心地给我们讲欧式地毯与京式地毯的差别,讲中国画画的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布局结构。我们深深体会到达·芬奇画蛋的枯燥,因为地毯设计中大多是花卉,特别是牡丹花比较多,要练习好画花头画叶头。我们爱惜每一张纸,把叶子画得满满的再换一张,每个人光叶子就画了厚厚的一打,有五六厘米厚。小叶子不能修改,勾叶复杂,老师要求只能画三笔,三笔以后,画得再难看也不能改了。这个要求,让我们更加注重观察,掌握比例,让我更谨慎地落好每一笔,特别是第一笔尤为重要。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根本就没有给我们修改的机会。 为了让我们的学习不至于太枯燥。王老师也是煞费苦心,让我们看绍兴的名胜古迹,看柯桥镇的纺织品批发市场,请我们到他家,让师娘给我们做山东菜,给我们讲绍兴做生意的故事,现在叫作案例。<br>王老师还教我们一点,知识是有价值的。向他学习要付学费,找他要材料图纸要付资料费,因为这是他辛辛苦苦积攒出来的经验,他也是花钱买来学到的,这种“道不轻传”,是对专业的敬重,也是让人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div>我们在绍兴学习的时候,平均年龄20岁,刚刚走出校门不久,很多事情都是懵懵懂懂,是老师帮我们扣好了人生第一粒纽扣。我们虽然称呼王老师为老师,但是在心里,还是认为他是我们的师傅。我们不仅仅是他的学生,更是他的徒弟。师傅是一种尊称,是教你干活的,师徒情同父子。老师教我们做好人,也教我们识别善恶,不贪便宜不吃亏。王老师的老师曾经教他一句话,就是“顺境之中要节制,逆境之中要坚忍。”王老师又把这句话教给我们,三十年来,我们也经历了很多风雨,但是老师的话我们一直牢记,节制和坚韧,使我们一直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div> 我们三个学设计的人,到最后没有一个干本行。我们的三人小组组长,后来去了韩国,学了传媒又干了外贸。我考了公务员,在本地继续发展,小孔去了日照,做些小生意。虽然从事不同的行业,但是我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有韧性,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努力。有时觉得王老师真的像孔子一样因材施教,授之以道,授之以渔,我们都长成了最好的自己。<br>我们的梁师兄刚到韩国的时候,语言不通,也是慢慢坚持下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孔师姐刚到日照,做给酒店供应一次性用品的小生意。刚开始谁也不理会他,但是小孔并没有放弃,只要是途经这些酒店,她都会主动进去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大家很快就喜欢这个性格开朗爱笑的年轻人,时间长了她要不去,那些人还挺想他的,市场就慢慢这样打开了。他们夫妻俩就这样子做小生意,居然在日照买了两套房,还有自己的门店,生活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却也风平浪静。最后聊起来,我们都是受益于王老师的教育。<br>有了绍兴学习的经历,后来我们在工作学习上,主动对标绍兴,我们学。学自绍兴,自然要紧跟绍兴,我们这些小山东,身上也有了绍兴的元素。我们的身上也有了王老师的影子。最后还是小孔说了一句最有哲理的话,论专业,我们谁也没学到老师的本事,但是我们学到了老师的精神。那就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顺其自然,随机应变。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扎实的工作作风,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开放的思维模式。后来我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还是源于王老师当年的教育。现在想来,真的是特别感谢企业,感谢王老师对我们的培养。<br> 临沂与绍兴天遥地远,老师和我们很长时间没有联系,这些年也小聚几次,但每次都不忘了谈王老师。我们三个人学习结束以后,因各种原因陆续改行,没有一个从事和设计有关的专业,但王老师始终保持初心,继续在工艺美术和历史文化领域深耕。自从有了微信群以后。王老师经常在群里和我们分享他的一些创作心得,我们也因此知道老师还擅长在蛋上作画,而且到了80多岁,仍然有一种比较好的创作状态。其实我们一直在向老师学习,只不过以前学的是业务是专业,而现在一直学习的是他那种坚持。 不管是30年前我们南下学习,还是近几年干部南下学习,除了开阔视野,学习人家先进的工作经验以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那种精神。南方人的敬业精神,确实是非常让我们值得去我们学习。既然选择既然接受,就要全力以赴做成最好的。我们跟王老师学了什么呢?总起来说,一个是学了好心态;二是严谨的工作态度。三是文化的研究方法。这是我们终身受用的财富。<br>2025年马上到了,谨以此文,致敬王立导老师,致敬我们在绍兴的青春岁月,祝王老师健康长寿,精品频出,而我们也必将跟随老师,脚踏实地,一路青春,共赴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