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探访行一一沿途风光(八)

莽原

<p class="ql-block">青藏铁路从格尔木市向南50公里就是昆仑山口,巍巍昆仑,万山之祖,雪域昆仑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昆仑山脉山势宏伟峻拔,峰顶终年积雪,屹立在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南,</span>横贯中国西部,位于青藏高原北缘,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全长2500余公里。</p><p class="ql-block">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着“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的道场所在地。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然而,昆仑山并非许多神话里所提到的那座“昆仑山”,而是昆仑山脉。神话中的昆仑山乃是不存在于现实的“昆仑仙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山口站是新青藏铁路的起点,也是老青藏铁路的真正终点</span>。从南山口开始,客车就驶离柴达木盆地,前方驶入昆仑山区,高原铁路风光就从这里开始揭开神奇的面纱。</p><p class="ql-block">南口车站海拔3080米,于1984年启用。该站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车站,也是青藏铁路一期西宁至格尔木段和二期格尔木至拉萨段的连接点。</p> <p class="ql-block">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位于青藏铁路昆仑山口,距格尔木市约50公里。</p><p class="ql-block">1950年,随着慕生忠将军运送援藏物资进藏,他率领的部队边运物资边修路。当路修到现在的昆仑桥时,部队被咫尺天涯的一线天所阻,只得绕道十几公里,在山沟里地势较平坦的地方搭建起了一座木桥。1956年,李子荣设计师针对一线天的险要地形,设计出了单行道土路面石拱桥,并于当年9月竣工。1965年,陈毅元帅将天涯桥更名为昆仑桥后,一直沿用至今。1984年由武警交通一支队在单行石拱桥的基础上,搭起了一座石拱桥,至此,昆仑桥变成了双向石拱混凝土桥。</p> <p class="ql-block">昆仑桥之壮观不在大桥本身,而在于桥下的巉岩绝壁和万丈深涧。发源于昆仑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汇合而成的格尔木河,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峡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将河谷的千板岩长期冲刷穿凿成了一条深40多米、宽数米的石峡险谷,其中最窄处只有4米左右。昆仑桥两岸,绝壁相对,巉岩嶙峋,谷顶平坦,谷底幽深,形势极为险峻。人们站在桥上俯身鸟瞰,但见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险峻的幽谷中急湍喧泻,喷涌咆哮,不断地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发出阵阵犹如雷鸣般的轰鸣,真是令人望之目眩,闻之丧胆。因此许多过往行人,一般都要到桥头凭高俯瞰一番。</p><p class="ql-block">昆仑桥飞架在两岸岩石上,全长虽然只有4米,却曾经是青藏公路上难度最大、耗时最长又非常重要的桥梁,在青藏公路2000多千米的路程上,只有这座桥至今还有专人看守,有军事桥梁之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九年在昆仑桥下拍摄</p> <p class="ql-block">在昆仑山口距离青藏公路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座被废弃的隧道,它就是著名的雪水河隧道。这座长度只有80米的隧道见证了青藏铁路建设的艰难岁月,铁道兵第十师47团2营官兵1960年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开凿50米后停工封闭。1978年铁道兵第七师35团再次开挖,一个月后停工下马。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改线施工,雪水隧道被废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