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西龙虎山,宛若一颗镶嵌于华夏苍穹之下、熠熠生辉的宝石,静谧地躺在江西省鹰潭市西南二十公里处的怀抱中。这里,不仅是中国道教文化的摇篮,更是世界自然遗产的瑰宝,以其独一无二的碧水丹霞与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编织出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画卷。"碧水丹霞踞虎龙,洞天福地隐仙庭"。丹霞,是大自然的瑰宝,也是我国最明亮的一抹赤红,10月中旬,我们广水山水户外群一行走进龙虎山,探索这一天地奇景的绝美风光,欣赏这一抹碧水丹霞的奇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景区大门进入,乘坐景交车到达泸溪河竹筏漂流码头,开始泸溪河竹筏漂流的奇妙之旅。泸溪河竹筏漂流堪称龙虎山的经典项目,坐上竹筏,顺着河水缓缓而下,不用受徒步劳累之苦,静静的坐在竹筏上就能观赏到泸溪河两岸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犹如一幅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明净秀美、婀娜多姿的泸溪河,发源于武夷山脉,坐在竹筏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条河流清澈见底,河底的鹅卵石、沙砾历历在目。据竹筏工介绍,这条河一年四季呈现出碧青的颜色,与两岸的丹霞山峰相映成趣,故有碧水丹霞之美誉,诗圣杜甫曾经用“蜀江水碧蜀山青”来形容这种美景。泸溪河由南向北似一条碧绿的玉带,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等景点串连在一线。古人用“九十九峰之胜概,二十四岩之异迹”来赞美这条河及两岸的绝妙景色,但见清溪蜿蜒绕山行,奇峰碧波卧倒影,水绕丹峰峰抱水,山浮碧水水浮山,山水相映,美不胜收。我虽然没有去过桂林漓江,但看这一脉山水,我想这里的碧水丹霞绝不会逊于桂林小漓江吧。</p> <p class="ql-block"> 竹筏工和筏上的导游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沿岸的丹霞山峰,坐在竹筏之上,遇滩水清、遇潭水碧,人在水上漂,如在画中游,只听到哗哗的水流声和竹篙的划动声。不由想起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 龙虎山景区内有99峰24岩,密集地分布在泸溪河两侧。乘筏顺泸溪河漂流而下,我们可以欣赏到碧水之畔,一座座丹霞奇峰或独立河岸、或彼此相依、或连绵相接,有的似人、有的似兽、有的似物,栩栩如生,不一而足,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形成了“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壮丽景象。最著名的为仙水岩十景,景景都有或神奇或凄美的传说故事,又被人们趣称"十不得",诸如"彩锦披不得","石鼓敲不得","老婆背老公走不得"等等,美景与人文并存,视觉与精神盛宴,如诗如画,引人入胜,让游客沉醉于美景和深邃的文化氛围里,难怪古人赞曰:"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干越上清滩。秋清云锦溪中过,玉石瑰奇一万般"。</p><p class="ql-block"> 道堂岩(“道堂扬波带福来”):是一座高约60余米的山岩,临水一面由于河水冲刷,形成一个较大的水平洞穴,岩下水深湍急。传说张天师在这里做道场为过往客人祈福保平安。我们乘筏经过时见其下临深渊,水流湍急,漩涡翻滚,如此“道堂坐不得”,据传,此山为一只三脚龟所变。</p> <p class="ql-block"> 仙菇石(“千里有缘仙菇现”):一座石峰露出水面,圆顶突起,高约30余米,像一个大型的蘑菇立在水中。传说是八仙送给张天师的礼物。仙菇石是受河水长期冲刷浸蚀作用,根部内凹成环形凹槽,整体像一只蘑菇立在水中。</p> <p class="ql-block"> 石鼓峰(“石鼓无声天外响”):又叫文豪峰,一座高约80米的孤峰立在岸边,像一只巨鼓。从北面远看,很像鲁迅的头像,也像高尔基的头像,所以又叫文豪峰。</p> <p class="ql-block"> 巨佛像。山顶右璧如一巨佛,头戴佛帽,巨大的鼻子、眼睛、嘴唇,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无蚊村。无蚊村位于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该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该村也是一代巨匠吴昌硕先生的故居,门前由吴昌硕先生的得意弟子王个簃劲书“吴昌硕故居”,门前的昌硕艺术广场则以“诗、书、画、印”体现了一代宗师的四绝艺术成就。无蚊村由前、中、后三个景区组成。前景区以峡谷溪流、曲径通幽为主,两边山谷高耸,山脚溪流潺潺。中景区以茫茫竹海为主,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更有一丈高的撑腰石,相传路人在此倚石休息能治腰痛。无蚊村休闲度假区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登高,冬可踏雪观竹。</p> <p class="ql-block"> 沿途的碧水丹霞。</p> <p class="ql-block"> 女群友陶醉在碧水丹霞的美景中,兴奋地拿起竹篙,也有模有样地划地起来。</p> <p class="ql-block"> 小姑娘兴奋地玩起了小时候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远山如黛,近水如画。</p> <p class="ql-block"> 坐在竹筏上仰望两峰之间的古石桥,左边山上尚有尼姑庵。</p> <p class="ql-block"> 仙桃石(“仙桃甜美入心怀”):一座石峰突起,高80余米,远观外形很像一个被咬了一口的巨型桃子,传说是孙悟空大闹天空时从蟠桃园摘来的桃子,孙悟空反下天庭后从此路过,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以至忘记了手中刚咬了一口的仙桃,仙桃遗落人间,遂变成了缺了一角的仙桃石。据说吃一口可活九千岁,是民间长寿的象征,但是此"仙桃吃不得"。</p> <p class="ql-block"> 莲花石(“三生有幸石莲开”):位于仙桃石左下方,由十多块像花瓣一样的巨石组成圆形,像莲瓣绽开,远观像一朵含风不动的水中莲。中有小石,像莲花结子,石旁还有一座像青蛙的小石,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青蛙戏莲图”。虽为莲花,却"莲花戴不得",莲花石是从较高山峰崩塌落下的岩石堆积而成的小型峰丛类景观。</p> <p class="ql-block"> 群主山端及群友太极人生、草根、夕阳等人在竹筏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 玉梳石(“玉梳梳心不梳发”):这座巨峰下的水中,一块大石头露出水面,石面上有几处带齿的凹痕,外形像一把梳头用的梳子。民间传说用它可以梳去心中的烦恼和忧愁,因此"玉梳梳发梳不得"。玉梳石是从山体上崩塌下来的岩石受流水冲刷,沿节理掏空形成的齿状类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此峰下的码头上岸,参观仙女岩,然后右行过好运桥,到对岸观看悬棺表演。</p> <p class="ql-block"> 仙女岩(“仙女岩前上瑶台”):是一座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一座高约一百余米的石峰坐南朝北,北面石壁下部,像一裸体女子,被称为"大地之母",为“天下第一绝景”,此乃为"仙女配不得"。</p> <p class="ql-block"> 从仙女岩步行前往好运桥,我漫步在泸溪河边,岸边的香樟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已入秋,但夏日的余威犹在,</span>秋日的微风轻轻拂过,叶片发出沙沙的轻响,送来阵阵凉爽。河水清澈,缓缓向前流淌,阳光明媚,热情地洒在河面,送来粼粼波光。对岸的丹峰倒映在水面上,倒影如画,宛如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不似江南胜似江南。</p> <p class="ql-block"> 好运桥对面为僧尼峰</p> <p class="ql-block"> 僧尼峰(“情侣峰下情永固”):又叫情侣峰,山峰高约200米,前峰像女性头像,后峰头部有裂痕,像一个受伤的男子倚靠在女人背上。历史上叫雌雄石,《龙虎山志》记载:雌雄石,在仙岩下,两石如人,抵背而立,俗呼公母石。据说情侣峰有一段凄美的爱情与坚守的传说故事,很久以前,龙虎山有众多道观和尼姑庵,僧尼众多,其中有一对年轻的和尚和尼姑偶尔相识,并日久生情,于是两人决定还俗私奔成亲。然而,寺庙的住持为了严肃寺规,派人前去捉拿问罪。在追捕中,和尚的腿被箭射中,尼姑勇敢地背起和尚仍然拼命奔逃。两人跑到仙水岩时,被河水挡住了去路。尼姑不管深浅,背着和尚趟入水中,但没走几步就被淤泥陷住,再也走不动了。她仍然紧紧背着和尚,决心生死与共。这时,太上老君正好来龙虎山传经布道,发现此情,很是感动,就将他们点化为两座山峰。从此,这一对情侣就在泸溪河边,朝朝暮暮,永远地厮守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 龙虎山不仅有美丽的碧水丹霞,我们在乘筏泸溪河的水面上,看到丹峰上的洞穴里有许多真实存在的悬棺。而这一座座丹霞山上的洞穴里,有数百座悬棺群,一直备受国内外人士的热议。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宋理学家朱熹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无独有偶,原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感叹,表示无法用科学解释崖墓的遗憾。如今龙虎山悬棺的“千古之谜”,已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首穷经,欲解其谜。尽管是千古之谜,但人们仍然对其事实的存在进行了多种可能实现方案的探索和实践,2006年景区所做的采用用最原始的杠杆原理进行吊装演示便是其中最为一目了然的方法。我们这次的龙虎山之旅,其中一个观赏项目就是观看悬棺表演。</p> <p class="ql-block"> 泸溪河上的鸬鹚捕鱼队,适时开展表演。</p> <p class="ql-block"> 演示悬棺吊装的两名表演者从崖顶顺索而降,在几乎垂直的悬崖上如履平地,引来观赏者的阵阵惊呼。</p> <p class="ql-block"> 古装水上表演</p> <p class="ql-block"> 古越风情</p> <p class="ql-block"> 桃花洲上众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观赏完古越风情,我们随导游前往龙虎山道教圣地正一观参观。</p> <p class="ql-block"> 途中仰望掩映在山林中的骆驼峰。</p> <p class="ql-block"> 正一观</p> <p class="ql-block"> 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如今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道友向我们详细介绍天师符箓</p> <p class="ql-block"> 离开正一观,我们继续前往参观天下第一象。</p> <p class="ql-block"> 象鼻山,属石梁穿洞类景观类型,是龙虎山地质公园最为典型的景观之一,是长期受雨水冲刷溶蚀风化而脱落,造成崩塌残余型的石梁穿洞类景观。高约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梁凌空垂下,整个山体就像一只巨型石象在汲水,被誉为"天下第一神象"。</p> <p class="ql-block"> 隔空与象鼻相握</p> <p class="ql-block"> 拥抱象鼻</p> <p class="ql-block"> 龙虎山高空栈道,可惜因时间关系,我们没能踏足。</p> <p class="ql-block"> 丹霞峰丛</p> <p class="ql-block"> 金枪峰</p> <p class="ql-block"> 龙虎山久负盛名,是源于其为道教圣地、碧水、丹霞的"三绝"。我们匆匆打卡,一睹了道源教宗的正一观,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领略了美丽的碧水丹霞,置身入碧水丹霞的画卷里,我们留恋忘返。不仅如此,美丽的龙虎山之所以数千年久经不衰,更在于原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当晚居住在龙虎山不远的村镇上,第二天一早,我们几个习惯早起散步的友友漫步在村边,弯弯的小径,清新的空气,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两岸古木参天,翠竹修长婀娜,花果飘香,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静谧而美好。清澈见底的小河边,几个农村大妈正挥槌清洗着衣服,此时此景,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上世纪七十年老家的小山村,那时我们不也是端着木盆,装着脏衣服去清澈的水塘边清洗吗?可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家乡再也难以看到。寻梦,不就是要寻找儿时的绿水青山?在龙虎山,美丽的碧水丹霞不正是我们梦中的绿水青山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