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春雷滚滚49518590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知青生涯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5年高中毕业后,我在长治市正准备服从安排,下放到长治市下属的平顺县一个偏避的小山村去,我己拿到通知书,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和革命老区。全境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土壤瘠薄,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抗战时期平顺县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朱德、杨秀峰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过,我的许多同学都去了。但我没去成,因为父亲落实政策,工作调动,我便随从他从山西长治市来到了湖南娄底的冷水江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社会上悠游晃荡,等待从新安排,一年后,二弟正好高中毕业,二兄弟按政策只能留一个安排工作,另一个必须下乡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肓,二弟去市机械厂报到参加了工作,我便踏上了浩浩荡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末班车,当时我是跟着轻工局的一批子弟一起上山下乡的,不是集体安置,是插队落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落户的生产队是冷水江市中连公社永兴大队笫三小队。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怡人。这个生产队有4O多户人家,有一半农户住在古朴典雅、灰墙黛瓦、木板门面的大宅院,这里是当年的一个大地主庄园,住在这里的都是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而另一半农户的住房,是靠山脚而分散零星建造的一栋栋长方形的土墙瓦房。这里的农民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夏天,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山下是平坦整齐的良田。村前的一条小河,清澈碧透,缓缓流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住的地方是队里原做仓库的房间,是个两层的木板楼,楼下是谷仓而我住在楼上虽然有些岁月,但木板比较厚实。门前有个水塘,旁边有口当年地质队打出的碗口大的井,它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喷出那甘甜的泉水,这里是女人们洗衣,男人们洗澡,孩子们玩水的地方,也是人们生活用水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住的小屋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外面四周一片漆黑,但房内充满青春朝气,许多队里的回乡青年和其它队里的知青们常来此光顾,陪我度过了无数个的孤独的不眠之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家在一起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有时大家在一起也打打扑克唱唱歌,苦中作乐,以排解一下在农村孤独寂寞和烦恼。记忆中最多陪伴我的便是田地里的蛙虫鸣叫声,还有村里乡亲们家中的土狗叫吼声,以及我房间小屋中那一盏昏暗的5w灯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房后有条弯延的山路,直接通往后山,再翻过两座山便是隔壁大队白石村。山上的知青点住着二十多个男女知青,他们是市煤炭局下放的子弟,一来二去都成了朋友,她们每次返城回村我这小屋也就成为白石村知青的憇脚之地。每次路过都会在这里玩几个小时再上山回城,赶上吃饭时便一起动手,吃饭后再回山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是这一方水土沐浴了这一方人。这里的农民生活在青山绿水之中,滋养了他们朴实充扑善良的品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生产队里一个工分是10分制,一般男壮劳力10分,我当时第一年还不错能拿7分。1976年年终结算,一个工分只有一角2分钱,好再有点知青补贴。第二年下来我拿到全劳动力工分一元六角钱,不过领口粮时倒还欠生产队的钱,主要是其它知青们来每次米酒招待,欠生产队帐太多,只能最后由父母亲给拿钱补贴还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下放的这二年十一个月的知青岁月里,我苦过、累过、哭过、笑过,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了。有了知青岁月的经历,它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自立,自强,自尊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区别于任何一代人的一种特殊的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段知青岁月己渐渐的远去,只留下一道道踪迹,或深或浅,但就是这段知青岁的生活点点滴滴,不管经过多少年,我永远忘记不了那段知青的生活,忘记不了陪我一起生活的永兴村父老乡亲,忘记不了我的那些知青兄弟姐妹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10.3日于长沙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它们静静地摆在相册里,等待着我去解读。每一张熟悉的脸庞、每一个当时场景,都是我与过去连接的纽带,让我得以窥见自己承经生活的轨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