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城”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上)

东方君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一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古城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东亚地区史前大型聚落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1996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由良渚古城核心区、水利系统、祭坛墓地和外围郊区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规模极为宏大。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占地面积约3.66平方公里,是良渚文化遗存分布最为密集、最为核心的地区。公园内有多个重要景点,包括莫角山宫殿区、南城墙遗址等,展示了良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代城市的防御体系。<br><b>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导览图(点击小图看大图)</b><br> <b>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入口</b><br>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共有四个门:南入口、凤山宕口入口、西入口(暂未开放)、东入口(暂未开放)。其中南入口是最常用的出入口。<br>在通往公园南入口的路旁,竖立着两个巨大的白色玉琮,上刻“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篆体大字。<br> <b>雕塑《良月流晖》</b><br>公园南入口前的广场上矗立着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设计的高20米的主题雕塑《良月流晖》,由火焰、玉器、基座和水池几部分构成,彰显了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内核和精神延展。<br> 公园南门 <b>施昕更铜像</b><br>进入公园后,就看到路旁竖立的良渚遗址发现者施昕更先生的铜像。<br>施昕更(1911—1939),余杭县良渚镇人,他最早主持了对良渚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从1936年12月----1937年3月,考古发掘共进行了三次,获得了大量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实物资料。<br> <b>陆城门</b><br>良渚古城空间布局呈向心式三重结构,自内而外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组人工营造的遗存组成。内城与外城共有9个门,包括8座水城门和1座陆城门。进入公园不久就来到第一个景点——陆城门。陆城门外,有多组雕塑还原了良渚王打猎归来和百姓进城的场景,人物栩栩如生。<br><b>良渚古城布局(点击小图看大图)</b><br> 陆城门 陆城门雕塑 <p class="ql-block"><b>玉器穿行</b></p><p class="ql-block">由陆城门进入内城,很快就来到“玉器穿行”景点。一个个仿照良渚古城出土的“玉器”布置在道路中和路边,游客在“玉器”中穿行,可以体验新石器时代良渚先民精湛的玉器制作艺术。</p> <b>南城墙发掘点</b><br>经过“玉器穿行”,就来到南城墙发掘点。在南城墙发掘点,游客可以亲眼目睹考古工作的现场,了解良渚古城筑城的有关情况,感受考古学的魅力。<br> 良渚古城筑城有关情况介绍 <b>南城墙东水城门遗址</b><br>在南城墙发掘点附近就是南城墙东水城门遗址。<br> <b>居址与作坊展示区</b><br>这个展示区是根据考古发现而设立的,主要展示了良渚时期人们的居住和手工制造场所,分别介绍了房屋建造、打磨石钺、角骨器制作、竹木器制作、木陀螺、漆器制作、纺织、分发陶器、水井等情况。<br> 房屋建造 打磨石钺 角骨器制作 竹木器制作 木陀螺 漆器制作 纺织 分发陶器 水井打水 学生进行研学活动 <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