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盘点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红军第一至三集汇编

江上清风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p> <p class="ql-block">  在这场艰难且伟大的征程中,有30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用“铁脚板”踏上了征途,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无论是爬雪山、过草地,还是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她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她们不仅参与了军事行动,还在后勤保障、医疗救助等方面为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这30名女红军是:</p> <p class="ql-block">  第1名:蔡畅</p><p class="ql-block">‌ 蔡畅(1900年5月14日-1990年9月11日),汉族,原名蔡咸熙,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李富春的夫人。她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成员,蔡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开始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1915年进入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求学,参与反帝反封建运动。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回国后积极投身大革命浪潮,与何香凝等人致力于中国和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与两万五千里长征,是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出任陕甘省委统战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她的贡献被广大人民所铭记。她的坚定信仰、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  第2名:邓颖超</p><p class="ql-block">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河南省光山人,生于广西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期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觉悟社,</span>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斗争。</span></p> <p class="ql-block">  建国后,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等多个重要职务。她提出了许多关于女性权益的重要观点和主张,如女性应求学、有一技之长、参与社会劳动等。参与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为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等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p><p class="ql-block"> 邓颖超与周恩来是亲爱和睦、关系融洽的夫妻,他们的相处模式令人羡慕。她艰苦朴素,与周恩来一样,将个人生活置于革命事业之后,为国家节省开支,体现了高尚的个人品质。</p> <p class="ql-block">  第3名:康克清</p><p class="ql-block"> 康克清(1911年9月7日—1992年4月22日),女,汉族,江西省万安县人,朱德同志的夫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span>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1925年开始投身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早期参与农民运动,积极投身革命。跟随红四军上井冈山,参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在江西瑞金担任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队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两次翻越雪山,三次䠀过草地,历经艰辛,展现出极高的革命精神和军事才能。</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革命中,康克清不仅是朱德的坚定战友,也是一位出色的革命领导者。她严于律己,心系群众,始终坚守党性原则和群众路线。她在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妇女儿童工作,成为全国妇联的重要领导人。推动《婚姻法》的修改,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被誉为“康妈妈”。</p><p class="ql-block"> 康克清1929年与朱德结婚,一生未育,但两人相互扶持,共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在朱德去世后,康克清每年清明都亲自祭奠,持续15年未曾间断‌。她的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以及妇女儿童的福祉而奋斗,她的贡献和影响力深远而持久。她的一生,是对"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第4名:贺子珍</p><p class="ql-block">‌ 贺子珍(1909年9月28日—1984年4月19日),女,汉族,原名桂圆,又名自珍。江西省永新县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贺子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span>她既是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运动领袖‌。</p><p class="ql-block">‌ 贺子珍在大革命前后入党,并积极参与游击战争,成为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第一位女红军战士。她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吉安县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等重要职务‌。</p><p class="ql-block"> 贺子珍1928年与毛泽东结婚,并在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前委机关做机要和宣传工作‌。1934年,她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长征路上为掩护为保护担架上的钟赤兵,身中17块弹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头、背、肺部被炸入弹片,终生没有取出,后被定为三级甲等残疾‌。</span></p> <p class="ql-block">  贺子珍与毛泽东共生有三子三女。然而,两人的婚姻关系在1939年终止‌。1937年,贺子珍因伤前往苏联治疗,但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包括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拘押。直到1947年,她才得以回国‌。</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贺子珍曾在东北任东北财经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浙江省妇联主席等职务‌。1979年,她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这是党对她历史功绩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  第5名:刘英</p><p class="ql-block"> 刘英(1905年10月—2002年8月26日),女,原名郑杰,张闻天同志夫人,湖南长沙人。刘英同志是原中央纪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是张闻天的夫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仅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张闻天同志的忠实伴侣和战友。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 刘英出生于1905年10月,早年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并于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丈夫被敌人杀害后,她作为革命遗孀只身赴苏联深造‌。在苏联期间,刘英学习了革命理论与无线电技术,并认识了张闻天‌。</p> <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她被派到中央根据地工作,主要从事宣传与组织方面的工作,并逐渐与张闻天熟悉起来‌。1934年,她踏上了长征之路,与张闻天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1935年11月喜结连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她主要在张闻天身边从事机要以及宣传、组织方面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 建国后,刘英跟随张闻天担任了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外交部部长助理等职务‌,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在张闻天受到错误批判后,刘英受到牵连,被撤销了党内外职务‌。“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她继续受到冲击,但与张闻天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时光‌。刘英于2002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p> <p class="ql-block">  第6名:刘群先</p><p class="ql-block"> 刘群先,原名刘琴仙,<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7年生,</span>江苏无锡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幼时当过童养媳,后在纱厂做童工时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她是博古的妻子,一位杰出的革命者和女工运动领袖‌。</span></p><p class="ql-block"> 刘群先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当选为无锡总工会委员,同年6月到武汉参加全国劳工代表大会。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与无锡同乡秦邦宪(博古)相识,1928年5月二人结婚<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1930年5月回国,在总工会担任宣传干事、妇女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  1933年6月,她陪同李德经由汕头进入闽西、江西苏区,在苏区总工会负责女工运动。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同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并担任妇女队队长。到达陕北后,在总工会女工部任部长。</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武汉、重庆两地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由于操劳过度,高度紧张,且常被国民党特务跟踪追捕而突发神经性疾病,被送到澳门治疗,未见成效。1939年,被送往莫斯科治疗休养。1942年,她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不幸牺牲。</p> <p class="ql-block">  第7名:李坚真</p><p class="ql-block"> 李坚真(1907年1月14日-1992年3月30日),女,原名李见珍,广东丰顺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坚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广东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span>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并参与了长征</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为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粤中区(今佛山市)党委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兼省纪委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是中共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李坚真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1992年3月30日,李坚真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她一生生活简朴,反对浪费,始终坚守信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她献身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60多年,身后没有为自己的亲人留下一分钱,用“廉”字写下了浩然正气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李坚真的丈夫邓振询(1904—1943.8.3) 又名邓仲铭,江西兴国县人,是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8月随新四军部队转移时,任中共江南区委副书记的邓振询遭国民党军队袭击牺牲于秦淮河高桥渡口,时年39岁。</p> <p class="ql-block">  第8名:李伯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李伯钊(1911年3月20日-1985年4月17日),原名李承萱,曾用名戈丽。出生于重庆市渝中区大梁子。戏剧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杨尚昆的夫人。</span>1925年,在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读书,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因参加爱国革命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8年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p><p class="ql-block"> 李伯钊<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9年与杨尚昆结婚。</span>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闽西苏区工作,曾担任红军闽西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彭杨军政学校政治教员等职务,并在瑞金任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员及《红色中华》报编辑‌。此外,她还创办了蓝衫团戏剧学校(后更名为高尔基戏剧学校),并担任校长,为红军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文艺骨干‌。</p> <p class="ql-block">  李伯钊不仅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还多次主演话剧、舞蹈等,深受红军指战员的喜爱。1934年10月,她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干事,为长征途中的文艺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9月,被派到红四方面军办文艺训练班,随军南下川康边。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工农剧社社长。</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李伯钊继续投身于文化艺术事业。她曾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顾问以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此外,她还创作了歌剧《长征》和话剧《北上》等表现红军北上抗日艰辛历程的优秀作品,为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和艺术家在1985年4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她的离世让许多人感到惋惜和悲痛,但她留下的革命精神和艺术成就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第9名:钱希均</p><p class="ql-block"> 钱希均(1905年-1989年9月11日),女。浙江诸暨人。1922年入上海平民女校学习。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入党,1926年与毛泽民结婚。<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泽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被称为红色大管家,后英勇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钱希均曾任中共中央出版部发行科科长、交通员,中共顺直省委组织科、机要科科长,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发行科科长。1934年参加了长征,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名女战士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钱希均任陕甘宁边区国民经济部秘书长。1946年任中共上海沪西,浦东区委组织部部长。曾参与领导上海申新第九棉纺织厂工人罢工。</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任轻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钱希均是一位具有深厚革命背景和丰富革命经历的女性,她的一生都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p> <p class="ql-block">  第10名:陈慧清</p><p class="ql-block">‌ 陈慧清(1909年12月8日—1983年4月8日),广东番禺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发的夫人。她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致力于革命斗争和工人运动。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并被选为省港织造总工会常委。参与了广州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29年陈慧清与邓发同志结为伴侣,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span>1931年至1934年,随邓发到江西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安局,任党总支书记及邮政检查员。在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进行的五次大“围剿”中,陈慧清和部队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她跟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入云南,组织派她随陈云经香港前往苏联,因怀孕数月,且在途中患病,陈慧清不得不折回部队,继续随红军长征。陈在长征途中,前后为时两年,途经11省,历尽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一直跟随主力红军于19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陈慧清担任了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省总工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她还积极参与广东省妇联、广东省政协、广东省人大常委等工作,为广东省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点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0位女红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 <p class="ql-block">  第11名:廖似光</p><p class="ql-block">‌ 廖似光(1911年4月~2004年7月2日),原名廖娇,后改名似光,广东惠阳人,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和红军女战士‌‌。她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时父亲去世,5岁时被卖到邻村做童养媳。1928年,她参加了地下党员在村里办的夜校,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于1929年成为村里第一批共青团员,积极参加减租抗税斗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廖似光的丈夫是凯丰,两人于1931年被捕后几经周折被“驱逐出境”,后在上海共青团中央机关工作。</span>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担任红军供给部党支部书记、共青团瓦窑堡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途中产下一个婴儿,但因革命需要忍痛将婴儿送人‌。</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以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代表团身份调到武汉,担任中共长江局工委副主任。武汉失守后,随中央代表团迁往重庆,担任中共南方局妇委成员,当选为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理事‌。</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她回到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和整风学习,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解放战争时期,她担任晋察冀分局党校干部处处长,兼任工人训练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廖似光历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总工会筹备会主任、广东省工业厅副厅长、华南分局工业部副部长、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78年,她担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  第12名:谢飞</p><p class="ql-block"> 谢飞(1913年2月3日—2013年2月14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名谢琼香,</span>曾用名阿香、谢明明,出身于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贫困的渔民家庭。</span>刘少奇同志第三任夫人。14岁加入共青团,1927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在土地革命时期,谢飞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当时30名女红军战士中年龄最小的一批女同志。她拖着伤病的身体,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完了长征,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在长征路上,谢飞与刘少奇相识并结下革命情缘。他们共同经历了革命的艰辛和考验,在战友们的祝福下喜结连理。然而,命运的齿轮不断转动,抗日战争的硝烟让他们渐行渐远,最终选择了分手‌。</p><p class="ql-block"> 她是新中国第一代法学教育家,为新中国政法系统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政法干部‌。历任公安部咨询委员,原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顾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被公安部授予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  第13名:周月华</p><p class="ql-block">‌ 周月华(1904—1977),原名月华,又名仲芳、清尘,湖北广济(今武穴)人,是开国中将贺诚的夫人‌‌。她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北省妇女协会特派员。</p><p class="ql-block"> 她在武汉中央军校女生队肄业后,参与了多次重要的革命活动,包括准备参加南昌起义、参加广州起义并担负救护工作。起义失败后,她转赴海陆丰,任工农革命军的相关职务。之后,她前往上海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工作,并在1930年被派赴汉口进行秘密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32年,她任上海妇女反日大同盟组织干事,后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红军中担任多个重要职务。1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并承担了红军的医疗和救护工作。到陕北后先后任卫生部协理员,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检查股长。</p><p class="ql-block"> 1945年夏赴东北,在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及东北军区卫生部任巡视组长、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8月调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工作,后任国家卫生部计划检查局副局长、监察室主任。</p> <p class="ql-block">  第14名:邓六金</p><p class="ql-block"> 邓六金(1911年9月-2003年7月16日),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女战士和革命家。丈夫是曾任国务院内务部部长的曾山,二人共同育有四男一女,其中三个儿子后来成为少将,长子曾庆红更是官至正国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她</span>1929年加入少年先锋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参加长征,成为从闽西长征走到陕北的唯一女红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征期间,她展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span></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邓六金担任了中央财经委员会人事处副处长、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顾问等职务,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她还积极参与妇女和儿童的保护工作,建立了保育院,为失去家园的孩子和烈士遗孤提供了关爱和照顾‌。邓六金在晚年依然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厚谊,人们温情地称她为“邓妈妈”‌。</p> <p class="ql-block">  第15名:金维映</p><p class="ql-block"> 金维映(1904年8月16日-1941年6月),原名金爱卿,又名金志诚,俄文名妮达,出生于浙江舟山群岛岱山高亭镇。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运动的领导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她早年就读于定海县立女子小学和宁波师范学校,并在定海县立女校任教。在校期间,金维映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成为舟山群岛中共定海独立支部的领导成员之一,不幸被捕,但后经组织和家人积极营救,辗转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金维映历任江苏省妇委书记,上海市丝织业党团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等职。1931年,她与邓小平一同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并在此期间与邓小平结为夫妻。然而,他们共同生活的时间很短,前后不到两年便因种种原因离婚‌。</p><p class="ql-block"> 1932年2月,被派往于都,担任县委书记。后来又担任胜利县委书记。1934年10月,她随中央红军参长征,到延安后,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女生区队区队长,陕北公学生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38年,因身体原因赴苏联治病学习,在1941年的苏德战争中牺牲,年仅37岁‌。</p> <p class="ql-block">  第16名:危拱之</p><p class="ql-block">‌ 危拱之(1905年~1973年),学名危玉辰,<span style="font-size:18px;">乳名小玉,</span>参加革命后改名拱之。 抗战初期在河南省委工作时化名林淑英、魏晨。<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南信阳人,出身于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span>是叶剑英元帅的第四任夫人‌。早年投身革命,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国第一批受过正规军校训练的女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危拱之的革命生涯充满了波折。她曾参加广州起义,后赴苏联学习,因反对王明宗派集团而被开除党籍。回国后,她又被恢复党籍,但在“肃反”中再次被开除。1934年10月,跟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途中以模范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再次被恢复党籍‌。</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危拱之在河南省委工作,领导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创办了“孩子剧团”,为宣传民众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她也是豫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委员、分局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乌丹地委副书记、赤峰市委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 危拱之在长征途中与叶剑英结为夫妻,二人的婚姻虽然短暂的三年,但她在革命道路上的坚定信念和卓越贡献,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她于1973年逝世,结束了她既充满坎坷,又波澜壮阔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第17名:王泉媛</p><p class="ql-block">‌ 王泉媛(1913-2009),江西省吉安县敖城乡人,曾是王首道夫人,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女性‌。<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不仅是一位勇敢的革命战士,更是一位深具爱心和责任感的社会活动家。</span></p><p class="ql-block"> 她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湘赣省妇女主席、少共省委妇女委员、少共中央青妇干事‌。1933年入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总卫生部工作团负责政治宣传工作‌。1936年8月,调任西路军总指挥部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7年在战斗中被俘,1939年3月逃脱后回家乡,曾寻找组织未果,辗转流浪各地。</span></p> <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后,王泉媛回到家乡协助当地创办敬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关爱和帮助‌。她还曾担任江西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等职务,1971年担任禾市镇敬老院院长。1985年重新入党,定居泰和县城。离休后,享受副地级政治、生活待遇。</p><p class="ql-block"> 王媛原姓欧阳,因家庭贫寒,被卖给茶园村一王姓人家做童养媳,后改姓王‌。她与王首道曾在湘赣省委共事,并在长征途中携手合作,结为夫妻。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两人曾长时间分离,直到王首道病逝前,两人才再次相见‌。</p> <p class="ql-block">  第18名:李桂英</p><p class="ql-block">‌ 李桂英(1907年-1997年2月10日)李桂英(1907-1997),江西省寻乌人。原名李桂红。<span style="font-size:18px;">杰出的女性革命家‌。1929年参加革命,成为寻乌县破除旧俗的第一女子‌。</span>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红军,任麻州区委书记和扩红突击队长,被中央政府授予“扩红模范”称号。1932年任会昌委妇女部长,1934年8月,任粤赣省委妇女部副部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担任中央卫生部运输连政治指导员,负责医疗器械的运输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1936年12月被捕入狱,1937年9月获释。1939年担任皖南特委妇女部长。同年调到新四军一师,先后任妇委书记兼政治部支部书记、后方勤务部、上海后勤总支部书记等职。解放时期,因生产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后,先后任华东军区军需部组织科长、华东军区军事工业工会组织部长、政治处主任、山东青岛疗养院副院长。1997年2月10日,不忘初心、革命一生的李桂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  第19名:阚思颖</p><p class="ql-block">‌ 阚思颖,又名甘棠<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0年3月1日~1971年11月28日)、阚士英,四川南溪区人。</span>是一位杰出的女红军战士‌。1924年考入宜宾女中(现宜宾市二中),在进步教师和学运洪流的影响下,坚定地加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她曾在中央特科工作。1934年,调到中央工作团,在卫生部、总供给部工作。同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任政治部宣传科长。后奉命编入川南游击纵队,任政治部宣传队长,后又调司令部任指导员兼政治部组织干事。</p> <p class="ql-block">  长征途中,她还与另一位女红军李桂英在梅硐山区共同面对了敌人的反复搜捕,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逃亡。她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斗争,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和坚韧‌。</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中,甘棠(阚思颖)在川黔边区开展了艰苦的游击战争,立下了卓越功勋。她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战士,更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对党的事业充满了无限的忠诚和热爱‌。1954年,甘棠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后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 <p class="ql-block">  第20名:危秀英</p><p class="ql-block">‌ 危秀英(1910年-2005年)‌,江西省瑞金县叶坪乡乌泥塘乡‌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开国中将钟赤兵的夫人。她出身贫苦农民家庭,6岁被卖到兴国县当童养媳‌。1930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剪去长发投身红军‌;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红军时期历任任江西省兴国县苏维埃代表、县苏维埃政府常委、县妇女委员会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干事‌。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承担照顾伤员和做民工思想工作的任务‌。<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长征途中,她虽身材矮小却背负重伤员,展现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她作为中共的重要妇女干部,不仅在后方组织妇女支援前线,还亲自上前线参与救援和宣传工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她与其他妇女干部一起,深入农村,发动妇女参加土改反霸斗争,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妇委会书记、全国妇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华南农垦总局副局长、江西省政协常委等职‌。全国妇联第二、第三届执委。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点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0位女红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 <p class="ql-block">  第21名:谢小梅</p><p class="ql-block">‌ 谢小梅(1913-2006),福建龙岩人,原名谢素梅、又名谢章萍。<span style="font-size:18px;">谢小梅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她的三个哥哥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她于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1年,谢小梅与罗明结婚,罗明是福建的省委书记,因反对“左倾”主义路线而遭到错误对待。</span>1934年,谢小梅随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在长征初期,她被分派到干部团休养连,因刚生产完毕,身体虚弱,但她依然顽强地跟上部队。</p> <p class="ql-block">  长征途中,党中央指示,要罗明与谢小梅夫妻一起留在贵州开展工作。就这样,二人告别了生死与共的红军长征队伍。自此与组织失去联系,几经磨难,无论身陷囹圄,还是贫病交加,谢小梅始终与罗明患难与共,坚定信念,以“党外人士”的身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渡过难关。</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谢小梅历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委书记、广东省农垦厅副厅长等职。1980年10月,党组织恢复了罗明的党籍,党龄从1925年算起。1981年又批准恢复了谢小梅的党籍,党龄从1930年算起。两位老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他们盼望了4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87年,罗明逝世。2006年,谢小梅逝世。</p> <p class="ql-block">  第22名:钟月林</p><p class="ql-block">‌ 钟月林(1915—2009)‌,江西于都人,是一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1930年参加苏区儿童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进中央苏维埃大学学习,次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主要从事扩大红军、照顾伤员等工作,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到达陕北后,她曾在陕北妇联、中央妇女部工作,并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12日,她与开国上将宋任穷同志在延安窑洞结为革命伴侣,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到中央军委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台技术,毕业后主动要求上前线,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1951年转业地方,任云南省保育院副院长。1955年调中央组织部,为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钟月林与宋任穷感情深厚,新中国成立后,她曾表示要为宋任穷生一窝孩子。她确实为宋任穷生下了11个孩子,晚年时在回忆录中表达了对宋任穷和孩子们的深深爱意‌。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  第23名:吴富莲</p><p class="ql-block">‌ 吴富莲,1912年生于福建省上杭县的贫农家庭。<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工农红军的妇女杰出代表‌。</span>她自幼失去父亲,家庭陷入困境,被送去做童养媳,度过了艰辛的童年。1929年,红四军解放上杭,吴富莲毅然参加了革命,并很快被吸收入团,不久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在革命生涯中,吴富莲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区委委员兼区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县委委员、省委委员兼省委妇女部巡视员等。她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坚定的信念,逐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女性领导者‌。</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吴富莲随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任红军野战医院政治处干事。在长征途中,她历经艰辛,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1936年,她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妇女先锋团政委,亲自指挥着女先锋团的战士们奋勇前行‌。</p><p class="ql-block"> 1937年春天,吴富莲在甘肃肃南县的战斗中不幸被敌军俘获。面对敌人的严酷审讯和死亡威胁,她始终未曾屈服,展现了极高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信仰。在绝望之际,她选择吞下缝衣针,结束了年仅25岁的年轻生命,以此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  第24名:杨厚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杨厚珍(1908年12月—1977年)‌,江西瑞金人。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小时候双脚被缠成了“三寸金莲”,但她内心强大,渴望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很早就有了独立自主的觉醒意识‌。既是一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也是中央红军中唯一一位有着“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27年,与当时身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九师营长的罗炳辉结为夫妇。他们二人心灵相通,有着相同的革命目标和追求‌。1929年 1 1 月,跟随罗炳辉参加吉安起义,从此参加红军。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先后担任护士、护士长、管理员、指导员和福建军区机关合作社主任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是长征“八大姐”之一‌。长征途中有一天遭遇敌军轰炸,她没来得及躲,一颗炸弹在她附近爆炸,她瞬间被炸晕。当时她浑身多处受伤,毫无知觉,也没了呼吸,大家都以为她被炸死了。结果是康克清发现她还有气,叫来傅连璋救活了她。真可谓是九死一生。</p><p class="ql-block">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罗炳辉随红九军团留在红四方面军,南下转战川康边;杨厚珍则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文化部体育用品工厂当过厂长。1977 年因病去世。</p> <p class="ql-block">  第25名:萧月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萧月华(1911年~1983年11月3日),汉族,原名阿华,又名阿香,广东大埔百侯人。</span>她早年曾当过童养媳,但后来受革命影响,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萧月华被调到江西瑞金,在少共中央局担任收发员。<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5月,她在延安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在革命生涯中,她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陕甘宁东三边地委妇女部长、热河承德市中共第一区委员会书记等。1960年,她还被军委总政治部授予大校军衔‌。1982年以副军职离休。</p> <p class="ql-block">  萧月华曾是李德的第一任中国妻子。这段婚姻起初是出于政治需要,由李坚贞等人安排。然而,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以及李德的性格问题,这段婚姻并不幸福。萧月华在婚姻中遭受了李德的暴力和冷漠,最终于1937年与李德离婚。</p><p class="ql-block"> 离婚后,她并没有沉沦,而是迅速调整心态,继续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政治舞台上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83年11月3日,萧月华因病去世,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第26名:李建华</p><p class="ql-block">‌ 李建华,原名涂秀庚,1912年出生,江西高安市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报务员,是红军第一位女报务员。1933年底,与红军新闻台台长岳夏结为夫妻。</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李建华参加长征,在长征途中,她不仅白天黑夜行军赶路,而且每到一处就紧张地架设电台,抄、收、翻译各军团拍来的电报,并迅速准确地将军委的指示发给各军团,为毛泽东调兵遣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战役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1939年,李建华在延安生下第二个男孩,取名“延生”。此时,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孩子生下1个月,她就将孩子送给当地一户人家收养,自己毅然奔赴抗日前线,担任新四军报务主任。其丈夫岳夏亦调往山西太原,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电台台长。</p><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建华调延安中央党校工作。1946年,调任中共佳木斯市委委员兼一区区委书记。次年去世,年仅35岁。李建华的革命精神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第27名:曾玉</p><p class="ql-block"> 曾玉,1912年出生于湖南郴县(今苏仙区)坳上镇苏木头,12岁时成为童养媳,16岁时与丈夫李石久一起参加了湘南起义,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女子连,后调到师部任通讯员‌。</p><p class="ql-block"> 在郴州“反白事件”中,她安全转移师部公文要件,掩护党代表蔡协民成功脱险,受到师长邓允庭的表彰‌。1928年4月,李石久在资兴战斗中牺牲,曾玉强忍悲痛,随部队转移到井冈山‌,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同样来自湘南起义的红军营长周子昆结为革命伴侣。</span></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曾玉怀由于怀有身孕,在长征出发时被留在了苏区,但她却只身追上了长征的红军部队。担任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一团团长,负责后卫阻击,尽管身怀六甲,仍组织了多次成功的阻击战‌。</p><p class="ql-block"> 1935年夏,曾玉在行军途中产前阵痛发作,生下孩子后因找不到寄存孩子的地方,只能把孩子留在空屋的稻草上,自己继续随部队前进‌。1938年,她转战至新四军,继续为抗日战争贡献力量。1939年在济南被捕后,曾玉遭受严刑逼供,但她宁死不屈,最终于1940年英勇就义‌,年仅28岁。</p> <p class="ql-block">  第28名:刘彩香</p><p class="ql-block">‌ 刘彩香(1915—1981年)‌,女,又名彩霞,江西赣县人,是一位杰出的女红军战士。1930年,年仅15岁的刘彩香参加了红军洗衣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央苏区时期担任了于都、会昌县委妇女工作部部长以及粤赣省委妇女部部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她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刘彩香和另外10名女红军被分配在红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任政治战士,主要工作是照顾伤病员,分派担架。行军路上,她经常抬担架,为伤病员挑东西,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革命的“女挑夫”‌。</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部队到达毛儿盖后,刘彩香和革命恋人开国中将毕占云被批准结婚。婚后,刘彩香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毕占云则于1936年10月西渡黄河,参加了西路军的艰苦征战。</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刘彩香任河南省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副校长,1958年转业到地方,后任郑州市二七人民公社社长。1962年,刘彩香重回部队工作。她从不居功自傲,不计较个人荣誉得失,1981年在河南省郑州市逝世前只享受团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  第29名:邱一涵</p><p class="ql-block">‌ 邱一涵,原名邱信贞,曾用名李晏温,1907年12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芦洞乡丁家源村‌。她出身于革命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早期的中共党员,受他们的影响,邱一涵早早地就走上了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 1926年,年仅19岁的邱一涵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并迅速成长为湘赣鄂九区组织部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来,她与袁国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结婚</span>。在随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尽管她曾裹过小脚,行走困难,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甚至在一次摔倒后,也拒绝了特殊化待遇,选择自己拉着马尾巴爬过雪山‌。</p> <p class="ql-block">  邱一涵不仅在革命战争中表现出色,还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上海市妇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全国妇联执委等‌。然而,1956年11月2日,这位杰出的女红军在南京逝世,享年49岁‌。</p><p class="ql-block"> 她的逝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葬礼上,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省长以及宋时轮、唐亮、钟期光三位上将亲自扶灵,上万群众为她送行,场面令人动容‌。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哀悼,更是对她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的缅怀。</p> <p class="ql-block">  第30名:吴仲廉</p><p class="ql-block">‌ 吴仲廉‌(1908年12月6日—1967年1月19日),原名统莲,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城关镇人,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同志的夫人。1926年考入衡阳女三师,1927年经曾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了湘南起义,跟随朱德、陈毅的部队上井冈山。</p><p class="ql-block"> 在红军中,她历任红四军前委组织干事、红军总司令部直辖女子义勇队指导员、红三军政治部秘书等‌。不仅从事文书工作,还积极参与了战斗和后勤支持。她与曾日三结为革命伴侣,曾日三于1937年4月27日牺牲,时年33岁。在长征途中,她领导的担架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看护伤病员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吴仲廉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员、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监委副书记、省委妇委书记、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等职务‌。她在审查死刑案件时特别慎重,被誉为“女包公”‌。她是中共七大、八大正式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在“文革”中,吴仲廉遭到残酷迫害,于1967年1月含冤逝世‌。1978年,她得到平反昭雪‌。吴仲廉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有胆有识的巾帼英杰,她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 编后语:</p><p class="ql-block"> 长征路上的女红军赞‌</p><p class="ql-block"> 长征路上,女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抗争的精神,书写了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她们是英勇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毫不畏惧,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女红军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她们中有知识分子,也有出身贫苦的女性,但共同的目标是北上抗日、争取民族独立以及寻求社会与妇女的解放。</p> <p class="ql-block">  她们是坚韧的象征‌,在长征的艰难险阻中,女红军们用“铁脚板”踏上了征途,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无论是爬雪山、过草地,还是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她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女战士曾玉在长征途中分娩,几个女红军围着她,在枯草上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这既是生命的奇迹,也是女红军坚韧精神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她们是革命的巾帼英雄‌,女红军们不仅承担了战斗任务,还担任了干部、机要员、炊事员、医务员、担架员等工作,为红军的后勤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柔,关怀着每一位战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气概。如贺子珍为掩护担架上的伤员钟赤兵,身中七块弹片。</p> <p class="ql-block">  长征路上的女红军,用她们的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不朽的时代丰碑。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时代楷模。她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让我们向这些英勇的女红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