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坦言相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4年是长宁时报诞生30周年,也是我从大杨浦来长宁的30年。</p> <p class="ql-block">从2023年年底开始就有一个想法,想在2024年用一年功夫通过朋友圈平台回顾我在长宁时报从业以及我来长宁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p> <p class="ql-block">但退休后旅游活动不断,记录旅行生活已是退休生活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与长宁30年专栏,从一开始就被旅行生活所打断,直到1月11日才正式推出。</p> <p class="ql-block">在差不多的一年时间里,又一直经常被持续不断的旅行活动占用,以至于造成到今天12月21日这个专栏才发表了109期,我光回顾自己在报纸上所发表的文章也只到2002年。</p> <p class="ql-block">照此速度,再用两年可能也很难续完我所发过的文章的截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静下心来想想,报纸所发表过的文章截屏,虽是对过往经历的最好记录,但毕竟存在诸多弱势,起码是已经引发了朋友圈的审美疲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好在现在已经接近年底,于是我果断决定,报纸截图式的回忆暂告一个段落,还是在岁尾的最后几天花上几期发一些在长宁时报从业过程中的图片,用光影留痕小形式再占用一下朋友圈平台,然后到年底12月31日,我与长宁三十年,(长宁时报,从业期间的工作相关的)专栏即告结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明年起,想主要以回忆在长宁期间的休闲时光和旅行生活为内容,继续与朋友圈朋友们大家分享自己的那一份快乐。</p> <p class="ql-block">感谢朋友圈所有的朋友的关注,点赞!感谢朋友圈所有朋友的陪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所选取的照片均是我在长宁时报期间在各个不同场合采访,参与活动或参与各种会议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长宁时报发展研讨会上做发言时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区域内工业企业集团老总们一起探讨企业发展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区域内城建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考察过程中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谁?区域内干部一起来到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前,留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当年孙中山题写的天下为公字碑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开门办报</p><p class="ql-block">1995年,长宁时报创刊一周年期间,我们在当年的长宁闹市区天山路食品五殿前,举行读者咨询日活动的场景。这也是长宁时报创刊30年来,首次并是唯一一次以增加读者订报数量为主要目的的街头咨询活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长宁时报创办初期,由于资金编制等均未落实,开始时实行的是自筹自资,自办发行的办报举措。当年的报纸是需要居民自费订阅的,且必须以自愿为原则。我们以长宁报春燕飞入百姓家为办报方针,兼顾主旋律与贴心服务的报道原则,同时,主动推广和展示自我形象。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我们报纸,自愿掏钱订阅我们报纸。街头咨询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经过我们的努力,报纸的读者面迅速扩大,创刊时的发行量才5000份,第二年就迅速达到了两万多份,随后几年稳步推升,使长宁时报在长宁区域内的影响力逐步扩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过头来看,是长宁的读者抚育和培育了我们这些办报人,同时也是由于我们这些办报人的辛勤努力工作成果,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使我们报纸在长宁区域内深深的扎根。</p> <p class="ql-block">如今,长宁时报已经成为长宁融媒体中心几大支柱媒体之一,下图中的当年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报社同仁,现已在融媒体中心领导岗位。回首30年,真的由衷的倍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互动融合</p><p class="ql-block">长宁时报,在最初办报过程中,特别注重媒体人和区域,企业,单位,社区,读者的互动融合,媒体与媒体之间,媒体与区域单位之间经常开展一些互动融合的活动,这些活动非常恰当的密切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使得报社,电视台等媒体成了与区域内单位之间的亲密伙伴。</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记忆中好像是1997年在浙江某地举办的长宁时报通讯员联谊活动留影,我左侧为当年长宁区经济委员会通讯员,我右侧的是当年长宁城市规划管理局通讯员(她如今已是长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领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记忆中是上世纪90年代由长宁电视台和报社联合在江苏无锡举办的区域内媒体通讯员的联谊活动。图中左起分别是当年的长宁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当年的工商管理局通讯员,当年的有线电视台副台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上世纪90年代,在媒体通讯员联谊活动期间报社新闻部三位记者的合影,中间的记者现为长宁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右侧,现在是融媒体中心的长宁时报负责人(总编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记忆中是上世纪90年代末媒体与通讯员联谊活动其间报社同仁的合影,除已介绍过的,左侧现为长宁区政府信息化中心相关部门的主力骨干,右侧为当年,报社引进人才从中国农垦日报,引进的高级媒体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我与当年长宁电视台两位当家主持人,在媒体企业联谊活动期间的合影,左侧为侯晓青(记忆中是引进的某北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右侧为朱静寒(记忆中是引进的原江西九江电视台节目主持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记忆中是90年代末期,报社和电视台联谊活动期间的合影。除已介绍的外,左一为当年电视台骨干记者,现依然在长宁融媒体中心担任重要职务。左二,是与我当年同一年进入长宁时报的最年轻的记者,现在依然在融媒体中心担任重要工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为上世纪90年代末报社同仁的合影,除已介绍的外,右二为长宁时报的开创者之一,在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她一直担任长宁时报副刊七彩桥的责任编辑。七彩桥副刊在报界具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国内诸多著名作家均在该版面发表过首发文章。</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为上世纪末长宁时报领导和新闻采访部的一次活动留影。途中除介绍过的以外,左二为当年区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他1998年后任长宁区政协秘书长。右二为当年长宁时报负责人,后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长宁区建交委书记,主任等职。重点介绍左侧站立的魏福春,它是国内著名微型小说家,曾在国内几十家专业文艺刊物以及各类报刊上发表过数百篇(亦或上千篇)微型小说,出版过的微型小说专集记忆中好像是五本。他也是长宁时报创始人之一,他同样长期从事七彩桥责任编辑工作。记忆中一度报社安排他来新闻采访部,他愉快的接受了,并且在新闻采访部写了很多非常出色的新闻。现如今,他虽已退休,依然创作笔耕不缀,各大报刊和文学杂志网站等现如今依然时有他所新创作的微型小说问世,而且他还继续主持着长宁时报七彩桥副刊的责任编辑工作,必须向他表示致敬!</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荣誉光环</p><p class="ql-block">2022年疫情期间,恰逢家中装修,少不了一番弃旧迎新。我在丢弃物品的过程中犯了一个大错,把在长宁30年所获得的一大堆的荣誉奖状丢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时以为,已经退休多年,这些荣誉已是过去。现在感觉至少应该将一些比较难得的荣誉奖状保存下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两天翻阅旧照片,翻到了以下这几张照片,20多年的往事立刻浮现眼前。那应该是1997年至1998年,长宁时报推荐我去解放日报实习,我被安排在政法部,初定的实习期是半年。说是实习,实质是完全独立采访。那段日子我人虽在解放日报,但我长宁时报和解放日报的稿件都采写的很卖力。不仅长宁时报的稿件没有落下,解放日报上的上报率也相当高。1997年和1998年两年都得到了解放日报年度新闻大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所采写的一篇《小小联合国》在当年的解放日报好稿评选中独占鳌头。当时的解放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后来曾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秦绍德,在报社内部讲话中直言不讳,说这样的稿件竟然出自通讯员之手,他这个报社领导感到汗颜。当初我的自我感觉绝对良好,现已几十年过去,这些边不过是眼烟云。</p><p class="ql-block">下图的几张照片,是1999年举行的1998年解放日报年度好新闻颁奖现场所拍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几张照片是解放日报副总编与我的合影和颁奖现场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恩师挚友</p><p class="ql-block">提起贾安坤,国内甚至国际新闻界几乎对他都很熟。其突称他为新闻界泰斗也绝不为过。就我个人而言,称他是良师,应该没有争议,然而说是他的挚友,或许很多人会窃笑。但我确实认识他至今已有30余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是1987年开始职业办报的。当年我接手我所在的水产公司企业通讯编辑工作后,遂将其转换并创办为《申水报》的,我儿时就有当记者的梦想,总算有了职业办报的机会,便一直寻找各种提升自我的渠道。当年贾安坤老师在他繁忙的公务间隙十分关注企业报发展,我便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企业报联谊会年会有幸认识了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后,我又参加了由复旦大学与解放日报合办的报纸总编辑培训班。当面聆听了贾老师关于自己担任解放日报夜班编辑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到长宁时报以后,我和贾老师的接触更多了。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我们报社聘任贾老师为特别阅报员,每一期报纸要送到他家中,他在我们报纸上点评的手迹,我们则取回后在报社的评报栏专门张贴出,供各位记者参考。因我从2023年起任长宁时报的分管行政事务的副总编,这种送报贴报的任务就多担任一些,由此和贾老师的接触和交往过程也就多了一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贾老师虽然德高望重,却很随和。他喜欢抽烟喝酒,作为小辈自然也少不了也时有陪喝。</p><p class="ql-block">本世纪初,我和贾老师还一起去了井冈山。这里留下的几张照片都是当年在井冈山所拍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贾老师所赠的,他所著的书《夜班干苦甘》</p><p class="ql-block">(贾安坤简况:曾主持上海<解放日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后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1994年底任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秘书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担任过上海市企业报协会名誉会长。退休后任上海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p> <p class="ql-block">领导关怀</p><p class="ql-block">我1994至2015年在长宁工作的这20多年其间,受到过各级领导的关爱,这是让我没齿难忘的一个个感人片断。我在长宁时报工作期间因为工作关系,时有对各级领导的当面采访。可是我在近日翻阅旧相册时,几乎没有找到一张采访领导时和领导在一起的照片。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百上千张旧照片里,终于还是翻到两张有与领导同框合影的照片,同时还翻到两张领导赠送的明信片。感觉很有意思的是这些照片和明信片虽然很有限却很有代表性,应该是涵盖了区领导四套班子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区委副书记,区政协主席齐允海。从图片画面看,这是一个有家属参与的新年团拜会。前排站立的,除举杯的齐允海主席外,左一为我女儿,齐主席身边的是我妻子和我。我女儿身后的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雅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为长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雅琴在接受长宁时报和长宁有线电视台采访后,主动邀请我们媒体人合影留念。图中左二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雅琴,左一为本人,右一为当年的人大秘书长,右二为长宁有线电视台台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区委书记茅明贵在参加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后,赠送给我的由其亲笔签名的党代会纪念邮封。记得那是1997年的九月,茅书记刚从北京开完党代会回沪,那是个星期天的下午,他在自己办公室接受了我的采访,然后专程赠送给了我当场由他签名的纪念邮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加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纪念邮封。这是2007年10月间的事,估计应该是时任区长赠送的,当时没有直接签名,也就记不得是谁了。</p><p class="ql-block">这些照片和纪念邮封其实是许多领导关怀的极小的一部分,但是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领导对我们的关怀,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感觉非常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民族和谐</p><p class="ql-block">熟悉我的都知道我是回族,1994年来到长宁后,当年的八月,就参与了一场长宁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培训班。</p> <p class="ql-block">此后,在长宁区少数民族联合会里,连续担任了三届的常务理事,还担任了两届新华路街道的少数民族联合会会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长宁区结交的众多朋友中,少数民族朋友是我朋友圈中较为特殊的朋友,这30年里,我们之间曾经的无数回忆常常深深的打动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翻阅家中的老照片,和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照片特别多,这里选取的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谨以此作为这几十年来我对长宁区少数民族联合会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一份敬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11少数民族干部在井冈山参加培训班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少数民族们在2019年长宁区少数民族联合会理事会大会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社区的少数民族工作者们在清真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陈家桥街道的社区民族工作者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新华社区的民族联峰会秘书长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少数民族干部在江苏扬州菱塘民族之乡考察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真心希望我们这份民族和谐的情谊能够永远延续!</p> <p class="ql-block">走近“老板”</p><p class="ql-block">在长宁时报从业期间,我采访过的企业家不计其数,可是,近日翻阅旧相册,居然怎么也找不到。回想起来,国有企业区属的集团公司,新长宁集团,九华集团,万鸿集团,上海服装集团,几乎都走遍,与这些集团公司以及下属企业的老总都曾多次接触,也应该有过许多合影照片,现如今却寻找无门。所接触过的民营企业家就更多了,一般的不说,就说说后来先后进入上市公司的几位吧,最早的望春花集团的女老板,后来的置信电器,春秋国旅和春秋航空的老板都有接触。春秋的老板王正华,还曾经与我同住虹康花苑。可是和他们的合影照好像也没能留下来。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几张外籍(非大陆籍)采访或活动期间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为与美籍华人美国洛基山集团公司董事长黄天文(左一)以及他的前妻奥运会中长跑冠军王军霞(中)的合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为在采访新加坡卡帝乐鳄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进(新加坡籍)时的留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在采访台湾著名企业家钟晨亮在其企业花之林人文茶馆端午期间举行的万“粽”一心活动时的留影。(图中右一为钟晨亮先生)</p> <p class="ql-block">致敬战友!</p><p class="ql-block">我们平时常喜欢把一起工作的同事称作为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但我与在长宁的新闻媒体工作期间的那些战友相比总感觉自己有些相形见绌无地自容。</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上的左退休前为长宁有线电视中心主任唐建,其姐唐宁是国内新闻界著名高级记者编辑,其姐夫为威震海内外的大作家巴金之子。右是来长宁时报前的金山石化电视台的记者编辑王安诺,她的父亲新中国第一代著名的话剧导演王啸平,母亲著名的作家茹志鹃,其作品是进入教科书的。她妹王安忆,更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上的女主角是长宁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静寒,1995年来长宁前为江西九江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其现场采访能力极强。我曾见证了她来长宁的第一场采访活动, 被她的提问艺术,调节现场氛围的能力,语言的悠扬顿挫等所深深折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上的右边的那位为长宁有线电视台老台长王关平。当年在长宁很多部门的领导常将我与他相混淆,因为我们两人长得有些相像。但他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极强,是我无论如何也难以望其项背的。来长宁前他曾任上海机电报总编,机电局又曾是一些中央、市领导曾经工作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报社和电视台是长宁两大主要媒体,我们一起也常有相聚甚欢一刻。左一为长宁电视台台长王关平,左二为长宁时报总编赵成梁,(进入本世纪后,他走上了行政领导岗位,分别担任过区城市规划局局长,区建设交通委书记,主任以及区巡视员等职),右为长宁电视台副台长邱惠芳,她现定居美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长宁时报创刊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报社部分同仁的合影。图中左一为第一次在我朋友圈亮相的曾经的同事邓亦繁,虽然她在报社的时间很短暂,但在我心目中,她是位绝对的才女。可惜在报社待了没几年她就移居国外发展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经常有采访过程中报台同聚的时候,报社采访往往只我一人,电视台就需要司机记者摄像标配,王台长常兼司机角色,图中右一的郭廷河曾是东北某电视台的摄像。这张合影照表明,在那些岁月里我们常就是这样组合着出现在被采访单位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三张不同时期的不同组合的长宁区新闻媒体人的合影照片,但可惜的又不是全体的合影。每次看到这些照片,都会让我陷入深深的回忆。我在长宁时报工作的21年,正是有了那么多出色的同事,让我耳濡目染了他们的许多优秀的品质!我在这里真诚的向他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副刊部主任王小平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部分报社电视台记者与区委宣传部同仁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宣传系统干部们外出考察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报社部分员工在参加相关年会过程中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报社与宣传部的有关领导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互动联谊</p><p class="ql-block">在长宁时报工作期间,与区域内被采访单位的关系如何,是对自己工作评估最好的一种检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顾在长宁时报从业期间,除了在长宁时报上可以翻阅到大量的与区域内各单位密切合作后所撰写的新闻采访稿之外,我在翻阅老照片时,也翻到了一些和区域内单位一起的合影照片,已经记不得这些照片中的具体年份,以及当年的确切的背景,但是从这些照片中还是可以看出我与那些企业单位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切真的很值得回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难得的历任虹桥临空园区部分领导难得团聚合影照片。我自1994年来长宁后一直是分管联络虹桥临空园区的,见证了园区的可喜变化。</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随长宁区区属工业企业考察团前往海尔集团考察时的留影。从1994年开始,一直联络区属工业企业,为其写了大量专题报道,同时也和该系统的诸多企业家结下了浓厚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长宁区万宏工业投资集团六位女企业家合影。在长宁时报从业期间,曾经为其中大部分女企业家做过专题专版的报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长宁区政府代表团共同考察千岛湖景区。在长宁时报期间,一直分管旅游条线的采访活动,和包括春秋国际旅行社在内的几十架区域内的旅行企业老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两位长宁区市政管委会主任在新建成的高架桥留影。市政管委会也是我分管的条线较长的一个部门,曾经获得过该条线诸多的荣誉,才写过很多相关的报道。</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工商管理局,消费者协会干部一起与九州眼镜公司员工合影。九州眼镜是一家由温州商人经办的民营企业,在天山路从业期间,积极为市民服务,受到了消费者协会的高度肯定。</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部分长宁区城管干部在广州黄埔军校前的合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上海市的城管干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随长宁区旅游局领导共同为办好场景旅游节前往某江浙旅游景点考察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长宁区规划管理局,在位于兰州的黄河第一大桥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旅行社老总们一起,凭借旅游景点的特色风光</p> <p class="ql-block">在赴外考察期间,与考察团朋友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区域内干部一起在外省学习,取经过程中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参与对口支援单位的互访活动时候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与区域内干部一起,在孙文纪念公园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区域内城管干部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前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