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拍照/云根处士</p><p class="ql-block"> 音乐/平湖秋月</p><p class="ql-block"> 文字/网络.红尘酒客</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13号,韓子随同学去泗坪耍,听闻距荥经县城约20公里的荥河镇,有一块距今1900多年的东汉摩崖石刻,想去观看,却因走错路,遍寻不得。</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30号,同学们又一起重去寻觅,这次叶哥做了调查,还有一位曾经去看过的朋友小刘带路,所以顺利找到石刻。</p><p class="ql-block"> 四川雅安市荥经县是秦汉时期严道的治所,当时严道是蜀郡之边陲重镇,商贸集散地。严道古城遗址距《何君阁道碑》15华里,是古时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p><p class="ql-block"> 《何君尊楗阁刻石》位于距荥经县城约20公里的荥河镇,刻于东汉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是现存最早的东汉摩崖刻石,在史学界有“汉隶之首”之称。此碑刻成后其拓片曾于宋代出现过,后来音信全无,自古以来一直是历代考古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梦寐以求的古文物。很早便被宋代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李清照丈夫)收录在《金石录》中。南宋金石学家洪适在《释例》中说:“东汉隶书,斯为之首。字法方劲,古意有余,如瞻冠章甫而衣缝掖者,使人起敬不暇。虽败笔成冢,未易窥其藩篱也”。此外《碑式》《字原》《墨宝》《金在索》笔名著都对其称赞不已。</p><p class="ql-block"> 何君阁道碑自南宋绍兴年间第一次被发现并载入史籍后,便不知所踪,后来的学者只见拓片,未见实物。直到2004年,在荥河峭壁上沉睡了千多年后,被荥经县民建乡小学老师刘大锦、牟健游泳时发现,这一发现,引爆考古界、书法界。经多方面考证研究,证实其为真迹。同年7月入选全国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先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正面)</p><p class="ql-block"> 严道城址——何君尊楗阁刻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四川省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 二零零六年十月十六日立</p>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背面)</p><p class="ql-block"> 严道城址——何君尊楗阁刻石简介</p><p class="ql-block"> 《何君尊楗阁刻石》位于雅安市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始建于东汉建武二十九年,建于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刻文:“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立。”书法风格极具早期汉隶典型特征,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古朴率直,中锋用笔,以篆作隶,变圆为方,削繁就简,反映了由篆及隶的演变过程。</p><p class="ql-block"> 刻石的发现,为“南方丝绸之路”,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资料,同时也为“牦牛道”荥经段线路走向找到了实物证据,推翻了以往史学界的不实记载。</p> <p class="ql-block"> 《 何君阁道碑》 铭文:</p><p class="ql-block"> 蜀郡大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立。</p><p class="ql-block"> 《何君阁道碑》刻于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共52字,叙述了东汉蜀郡太守何君派下属官吏舒鲔,领服徭役的人修路,建造高脚柱栈道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1.蜀郡:东汉时的蜀郡,大约相当于今天阿埧、温江、雅安三地区域。 </p><p class="ql-block"> 2.大守:古语大通太,大守即太守,郡守。 </p><p class="ql-block"> 3.平陵:古县名,位于今咸阳西北。因汉昭帝葬于此,故以陵名县。 </p><p class="ql-block"> 4.掾:下属官吏。</p><p class="ql-block"> 5.临邛:即今邛崃市。 </p><p class="ql-block"> 6.将徒:将,率领,徒,服徭役的人。 </p><p class="ql-block"> 7.尊楗阁:荥经方言叫放东西的木架子为“望板子”,可以理解为高脚栈道。由大木桩直撑河底的栈道。 </p><p class="ql-block"> 8.衷:袤的古体字,南北长为袤,与此段荥河走向基本上相同。</p><p class="ql-block"> 9.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相当于今天所讲的用了多少个工。 </p><p class="ql-block"> 10.建武中元二年:东汉皇帝刘秀的年号,建武中元二年邵公元57年,距今1947年。 </p><p class="ql-block"> 11.就:完成。 </p><p class="ql-block"> 12.道吏:严道地方官。</p> <p class="ql-block"> 墨拓片</p><p class="ql-block"> 《何君阁道碑》,又名《何君尊楗阁刻石》,刻于东汉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比之前最早的《开通褒斜道刻石》还早。是现存最早的东汉摩崖刻石。</p><p class="ql-block"> 《何君尊楗阁刻石》不仅是研究古代栈道修建的珍贵资料,在研究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实物资料,并且对研究西南地区的交通史也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朱拓片</p><p class="ql-block"> 《何君阁道碑》系东汉光武中元二年所刻,这是史有记载,未曾见实物的国宝,历朝历代的考古工作者、史学家、书法家梦寐以求的珍贵古代文物。</p><p class="ql-block"> 它是以书法传世的古代书法艺术瑰宝。虽曾失踪千年,但典籍多有记载并评价极高。荥经旧县志中晚清举人汪元藻、民国荥经县志主编张赵才对此记录甚详。尤其是洪适在《隶释》中把它推上了隶书颠峰。</p><p class="ql-block"> 观看这个石刻,最大的特点是率性、自然,毫无刻意求工之态。其章法,纵看行距大致齐整而略有穿插,横看则错落参差,洒脱大度。一行中少则七字,多则九字,随字形简繁,结体随意,根据字的个性张弛。</p><p class="ql-block"> 从字形结构上,它带有明显的由篆及隶的过渡痕迹。宝盖长覆及地、“五”字互扭,“舒”中“予”的造型,“郡”字长九厘米,而下面“大”仅四厘米,“尊”竟长十四厘米,与“九十八”三字等长,这是早期汉隶特有的开张之气。</p><p class="ql-block"> 从笔画上看,采用中锋圆笔的篆书笔法,稳健、朴拙,捺的笔画硬挺直出,“大”字明显燕尾,“春”下的“日”作三角形,很有现今艺术字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字体方拙,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古朴典雅,气魄夺人。经一千九百余年大自然的沧桑洗炼,有种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之气,令人陶醉,使人心灵得到极大的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中国文物报</p> <p class="ql-block"> 《何君尊楗阁刻石》照片</p> <p class="ql-block">用玻璃遮挡保护的刻石</p> <p class="ql-block">《何君尊楗阁刻石》刻于栈道上方高约350厘米。宽约150厘米的页岩自然断面上,上面岩石向前伸出,有效的保护了刻石免遭日晒雨淋。</p><p class="ql-block"> 刻石全文52个字,排列7行,书法极具旱期汉隶特征。结构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古朴率真,中笔用笔,以篆作隶,变圆为方,削繁就简。章法错落参差,洒脱大度。</p> <p class="ql-block">荥河</p> <p class="ql-block"> 荥经县县名来源于境内两条河,一条是荥河,一条是经河,这是荥河。</p> <p class="ql-block">荥河</p> <p class="ql-block">荥河</p> <p class="ql-block">残存的栈道孔</p> <p class="ql-block"> 残存的栈道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