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度阅读》第七讲 来一场苏格拉底式的对话

公子小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阅读交流课的设计与组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整本书阅读需要一场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让孩子们沉睡的内心得以苏醒,并在对话中产生知识和智慧。(P175)</b></p> 交流课难上,但值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文学的乐趣是可以教的。</b></p><p class="ql-block"> 佩里诺.德曼和梅维斯.雷默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乐趣,是可以教的。</b></p><p class="ql-block"> 1.儿童的文学阅读需要成年人的指导,文学阅读的能力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实践过程中慢慢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2.作为成年人,应该以一个读者的平等姿态与儿童展开对话,真正把儿童看成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用成人之间的交流语言与孩子对话,相信孩子的无限潜能;</p><p class="ql-block"> 3.通过对话交流指导孩子习得理解和赏析文本的一些策略,为孩子的文学阅读搭建支架,帮助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读者;</p><p class="ql-block"> 4.好的对话与讨论可以帮助孩子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更好的理解文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交流可以实现“知识转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让深度阅读真实发生</b></p><p class="ql-block"> 从想象构建的角度来看,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一个参与者深化理解帮助他们多角度看待问题。一是帮助学生思考己所不能的问题,二是比较自己与他人观点的异同,增加自己观点的深刻性,三是有助于发展,以某种观点为基础的阐释,四是提升回应他人观点时的敏锐度。( P18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在阅读共同体中获得成长</b></p><p class="ql-block"> 整本书共读的过程就是一个阅读共同体,不断形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在这个团队中,大家彼此互相学习切磋,共同面对创造交流。活动形成的一个场的能量,使他们在独自阅读时无法企及的。</p><p class="ql-block"> 在自我与共同体的张力不断重构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是多面向的,且对其社会化进程有所助益。P182</p> 设计一节阅读交流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什么是好的交流课设计?</b></p><p class="ql-block">好的,交流课设计有着<b>清晰的目标</b></p><p class="ql-block">好的交流课设计有着<b>明确的内容</b></p><p class="ql-block">好的交流课设计有着<b>有效的教育学的活动</b></p><p class="ql-block">好的交流课设计一定是<b>形式服务于功能</b></p><p class="ql-block">好的交流课设计一定要<b>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b></p><p class="ql-block">最好的设计应该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以终为始</b>,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维,从目标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育学的活动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设计一节阅读交流课</b></p><p class="ql-block"><b>1.步骤</b></p><p class="ql-block">第1步直面作品本身让作品说话</p><p class="ql-block">第2步确定交流的主题,让整个交流有明确的方向</p><p class="ql-block">第3步。思考教学目标内容及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b>2.教师要做的</b></p><p class="ql-block">激发学,支持学,促进学</p><p class="ql-block"><b>3.教师心中的两个</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相信</b></p><p class="ql-block">相信优质的文本自有照亮孩子内心的能量</p><p class="ql-block">相信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放手让孩子去讨论,去探索,去实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阅读交流课的一般流程</b></p><p class="ql-block">第1步梳理故事情节</p><p class="ql-block">第2步围绕主题展开话题讨论</p><p class="ql-block">第3步推荐阅读,进入新的阅读循环</p> 梳理故事情节有办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怎样来梳理一本书的故事情节呢?</b></p><p class="ql-block">方法一利用故事地图</p><p class="ql-block">方法二绘制故事地图</p><p class="ql-block">方法三用好目录</p><p class="ql-block">方法四用好书中插图</p><p class="ql-block">方法五创设模拟情境</p><p class="ql-block">方法六用用表格</p><p class="ql-block">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来梳理故事情节,比如利用书名、梳理人物关系图等等。</p><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来自于书中的194页到205页。</p> <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34vamnwe?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197148</p> 主题 话题 问题 <p class="ql-block">整个读书会就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对话应该贯穿阅读交流的始终。</p><p class="ql-block">在这一环节讨论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 style="font-size:20px;">主题 对话 问题</b>”的理解与设计。</p><p class="ql-block">讨论要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没有主题的泛泛而谈,不可能进入。深度阅读也会让整个读书会缺乏方向感,参与者会觉得索然无味。为了让讨论最终抵达对主题的理解,需要设计<b>环环相扣</b>不断深入的话题。沿着话题拾级而上每一步境界都依赖于对一个个问题坚定稳健的探讨来实现。(P205)</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一.确定主题。</b></p> <p class="ql-block">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主体,二是阅读对象,只有在阅读主题和阅读对象的关联中才能谈论阅读活动和阅读能力。在谈论如何确定交流的主题时,我们就可以从阅读主体和阅读对象这两个角度来思考。(P206)</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二设计话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何设计话题?可以从两方面展开思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从主题出发必须探讨的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理清主题与话题之间的关系</span><b style="font-size:20px;">(紧扣主题呈现层级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从学生出发围绕这个主题,他们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的是否都。要让他们看见,如何让其慢慢看见</span><b style="font-size:20px;">(了解学情,对学生起点要有预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三.提出问题</b></p> <p class="ql-block">艾登钱伯斯在《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这本书中把问题分为三种类型基本、问题概论性问题、特定问题。</p><p class="ql-block"><b>特定问题的运用就比较复杂,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说不定会让读者对讨论打退堂鼓教师。要事先想好哪些特定问题与讨论的文本相关。指向文本本身的问题有助于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但是有可能因为缺乏整体设计而写的比较零散。所以最终你会想着围绕一定的主题,沿着话题的方向来提出问题,让讨论有序。开展这一步步的进阶是积累的经验,也是自然而然的选择。(P214)</b></p> <p class="ql-block">P218</p> 讨论催生智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个好的讨论是什么样子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等自由快乐的讨论氛围必不可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能促进高层次的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能学习思维的路径与思维的语言,进而提升思维的品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生能全员、全程、全情参与</span></p> 案例分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绿野仙踪》交流课教学实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