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风采依旧

Gang_lv

<p class="ql-block">10年前我曾到访苏大,原以为将所拍摄的照片上传到苏州名城拍客网就万事大吉,永远保存,然却因网站关闭而丢失,令我痛惜不已。这次终于再次预约成功,但却错过了银杏和红枫的观赏时期,只能专注于拍摄建筑。</p> <p class="ql-block">离我家最近的苏大东区入口位于东环路上,与香雪海饭点相对,只需两站路程,步行大约20分钟。若要到达苏大本部,由东区直接步行需经过东吴桥才能到达本部,却要走5站路程。</p><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在小区门口乘坐501公交车更为便捷,在振华中学北站下车,只需几分钟即可步行至学校本部。如此,我自然选择了乘坐501公交。</p> <p class="ql-block">都说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但遇到这,无论怎样调整角度,都难以避开枯枝败叶。也就这样了!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来苏大并非只有地图上常规标志的东南西北各大门,在望星桥小弄堂里面,还有一处可进入苏大的小门而已。</p><p class="ql-block">当我从那扇小门进入时,我遇到了两位保安,其中一位坚持要求查看我的预约凭证,另一位则告诉我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p><p class="ql-block">最终,我得以进入,映入眼帘的是这座现代建筑。尽管十年前来这里就已经存在,但它依然显得那么突兀。</p> <p class="ql-block">感觉只在一楼平地拍摄似乎不能凸现出大门,以及圆窗的光影特点。这次,试图走到楼上换个拍摄角度看看效果如何。</p> <p class="ql-block">果然拍摄角度不一样,效果就出来了,有点意思!</p><p class="ql-block">为拍摄这张片子,等有人进来,拍摄其阴影,我手持手机,至少等了有5分钟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在这正幢大楼,其大门四处都是希腊文字“欧美嘎”形状。端详了好久,细品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总是感觉设计者有着一定设计理念的构思。当看到了模拟法庭,对面一排介绍法律前辈教授的照片介绍,才获知,这整幢大楼就是苏大法学院。</p> <p class="ql-block">查阅了资料才知会,欧米伽图案形状,果然与法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法律保护上,证实了我对图案的第六感觉。</p><p class="ql-block">在各国最高法院的徽章设计中,例如:</p><p class="ql-block">英国最高法院‌:其院徽呈圆形,外部是一个同时代表古希腊字母奥米加(Ω)及磅(♎)的外圈,分别寓意终结及公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法院徽章标志图。应该和法学院的各个进出口的形状有着一定相关意义。</p><p class="ql-block">我兴奋地发现了这一巧妙的设计理念,忍不住有种小得意地暗自笑了起来。我确信,即便是正在苏大就读的学子,身处此地,也未必能留意到这些细节。</p> <p class="ql-block">苏州大学法学的创始者是查尔斯·兰金‌。1915年9月,查尔斯·兰金在苏州东吴大学任教政治学并兼任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时,为了能在中国培养法律人才,在上海创设了“东吴大学法学院”,专以讲授“比较法”为主,因而又称“中华比较法律学院”‌。</p> <p class="ql-block">门口上面“模拟法庭”里面正进行《江苏省高校军事理论巡回课》,门口有人等待,不久苏大校长到场参与。我进入教室拍摄,发现后排尚有空位。若非时间有限,我这位军迷真想坐下聆听一番。</p> <p class="ql-block">进入法学院门口左侧,有一塑像~王健;2000年5月,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的王健先生重返母校,关心法学教育发展,并由其子王嘉廉先生捐资支持法学院建设,苏州大学法学院因此更名为王健法学院,成为全国第一个由海外专项基金资助的公办法学院‌。</p> <p class="ql-block">我随着三楼的走廊径直朝着东向走去。右侧可以望到十全街以及小河,左侧是苏大校长等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出于好奇,我踏入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图书馆,毕竟,我曾参观过多个高校的图书大楼,而这里却显得如此狭小。走进之后,我发现这个图书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内部别有洞天,两个小门分别通往不同的阅读空间,给人一种探索未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掀开帘子,走进了图书馆。这里分为两层,书架上排列着整齐的书籍。尽管今天是星期天,仍有众多学生在这里认真地阅读书籍。</p> <p class="ql-block">每逢遇到比较特殊的楼梯,总是拍摄下来,留念,以备将来积累到一定数量,做一个楼梯专辑美篇。</p> <p class="ql-block">这是整个苏大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当随便哪个人,只要看见这座楼房,就知道是在苏大拍摄!</p> <p class="ql-block">这是数学大楼。这座建筑采用了欧洲哥特式风格,红砖外墙,拱形门廊,顶部有塔楼设计,窗户呈尖拱形。</p><p class="ql-block">有一种富贵,庄严气质,放在一片宽广的绿地草坪上,犹如一座古典城堡一般。</p> <p class="ql-block">一位长发的年轻女学生正尝试进入,她走到门口,发现大门紧闭,于是便折返回了。</p> <p class="ql-block">唯有走到此处,几棵红枫树依旧挺立,地上铺满了飘落的枫叶,营造出一片秋日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早年苏大前身,保留在苏大内部东吴大学的牌楼,如今已经建造了东南西北各大门。</p> <p class="ql-block">按照上述推算,牌楼应该是公元1948年在此建造。</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直通的西大门,是在70年代时期,苏大与其他几个学院合并的前身,当时门口挂牌校名为:江苏师范学院。</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星期天的下午,沐浴在阳光底下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欢快地在草坪上奔跑、追逐,笑声不断。</p> <p class="ql-block">按照以往进入苏大,这里应该是钟楼的前门:该建筑始建于1903年,是为了纪念学校奠基者林乐知而建。钟楼以其恢宏的外观和历史底蕴成为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苏州大学的精神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此塑像,是学校奠基者林乐知先生铜像。</p> <p class="ql-block">走出西大门100米后,你就能见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十梓街18号的</span>圣约翰堂,是美南监理会于1881年创立的苏州第一座教堂。最初名为“首堂”,后于1915年扩建并更名为“圣约翰堂”,以纪念约翰·卫斯理。该堂由约翰·M·慕尔博士设计,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全球仅有三处,另外两处分别位于美国和日本。</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堂曾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的祖父李仲覃牧师服务的地方,李仲覃是中国第一位华人教区长。20世纪50年代,该堂被医院租用,直至1995年归还教会并进行了修复。现在,圣约翰堂不仅是基督徒的礼拜场所,还举办慈善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来,它的侧面也很有教堂的代表性建筑风格,但是前面像蜘蛛网般的挂着无数根电线所挡住,使人看的惨不忍睹。影响了整体感官视觉,故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苏大本部与东区隔河相望,中间有座“东吴桥”相连。这张照片拍摄于本部最东端的南北大道,紧邻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沿东端最边上,拍摄的是校外沿河步行道中段的亭子内、护城河以及河对面的居民楼一景。</p> <p class="ql-block">逸夫楼的来历:由香港电影大王、邵氏影业的创始人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建筑物。迄今为止,邵逸夫向内地捐赠的款项已达17多亿港元,用这些捐款兴建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等项目已达1800多个,受惠的高等院校遍于内地大江南北,逸夫楼、逸夫图书馆、逸夫会议中心等等。</p> <p class="ql-block">在别人眼里24-26岁这个年龄段,应该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时间,然我却看不到未来,几乎是在车间打杂,干着各种活,还无端被人整。<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到一路走来最低谷期,</span>但天蝎男的那份逆境前不畏挫折,坚持到底,是心中那份不甘始终没有将学习彻底放下。</p> <p class="ql-block">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该夜校班就读地方就在这座楼内~苏大办的《新概念英语》口语班。连读了一年半的时间已开始读到第三册Developing Skills,当时正感觉渐入佳境的时期。然解决学历问题是根本,英语口语只能是锦上添花,只能狠心放弃。</p><p class="ql-block">为此,苏大的徐老师特意打电话来工厂做劝说工作,说你放弃太可惜了,因为在课堂上我常与老师直接用英语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最后只能放下,这一丢就是7-8年的时间。此后的状态再难恢复到当时的水平,即便是跳槽后,用英语同国外公司进行电话沟通,一急就开不了口,只能用Email进行。</p> <p class="ql-block">走到学术报告厅门前,看着是锁了,没法进去一看究竟。随即沿着左侧道路前行,看见一幢楼,上面一行字:马克思主义学院。嘿,真没想到!在这个综合性大学,还有这样一个学院?我想,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应该都是党政机关里的从政人员。</p> <p class="ql-block">无论出差还是探亲访友,至今已游览过几所名校的本部,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原上海铁道大学(并入同济大学前)、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正值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之际)、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以及河海大学(曾短暂居住在该校家属区半年之久,因而几乎每日都会前往)。此外,尽管在东大求学三年,但两点一线,鲜少涉足其他地方。遗憾的是,学业结束后,虽然南京去了数次,却未曾重返母校,即使最近虽旅游厦门,却错过了参观厦门大学的机会,实为一大憾事。</p> <p class="ql-block">我热衷于探访大学校园,对现代建筑的流线与创新赞叹不已,然而,我对历史悠久、充满人文气息的古典建筑更是情有独钟,无论是中式还是西式。这些古老的建筑总能带给我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深沉的历史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