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铭贤学校。1907年,孔祥熙从美国留学归来,接管了太谷公理会的明道学堂,更名为铭贤学校。</p> <p class="ql-block"> 因明道学堂校址狭小,无发展空间,孔祥熙便与教会协商,将在原孟氏花园内的韩明卫创办仁术医院和贝露女校迁至明道院,铭贤学校占用原孟氏花园。经协商同意,1909年阴历二月初二两地的用途互换,铭贤学校搬进了孟氏花园。</p> <p class="ql-block"> 铭贤学校的图书馆是孔祥熙为纪念其父母捐资兴建的。其父是孔和亭,母亲叫庞玉兰,所以图书馆称为亭兰图书馆。该馆是由我国著名设计师——天津基泰工程司设计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院士)的杨廷宝设计,天津凤记木厂承建。1935年始建,1936年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是传承文化的场所,本来就是文化气息浓厚之地,铭贤学校的管理者有意在图书馆内的家俱设施上,装饰了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加浓郁了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的借书台上镶嵌了17枚瓦当,巧妙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定格在室内家俱上,设计者(代理校长贾麟炳)颇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 瓦当是指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于建筑檐头的筒瓦,用于房顶排水,保护房檐,装饰和美化建筑之作用。瓦当兴于周,盛于秦汉。每一片瓦当都有诉说不完的故事,并记录和沉淀了一段历史。瓦当虽小,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 瓦当充分展现了先人们的想像与智慧,将美好的期许寄托在瓦当上。瓦当上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与文字。常见的图案包括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下面将图书馆借书台上的17枚瓦当分别做一介绍。</p> <p class="ql-block"> 永奉无疆是一个吉语文字瓦当,常见于西汉帝陵建筑遗址。其字面意思是“永远奉行,无有限度”,表达了对于某种美好愿望或理念的永恒追求和无限延续。</p> <p class="ql-block"> 永奉无疆瓦当的艺术风格独特,采用鸟虫篆字体,婉转婀娜,华美流妍,极具装饰性,代表了当时瓦当文字的艺术高度。由于历史久远,许多瓦当都已损坏,因此人们通常将其图案拓制下来以供流传和收藏。</p> <p class="ql-block"> 长毋相忘瓦当来自于汉武帝时期钩弋夫人赵氏的云陵,上面刻着长毋相忘四字。钩弋夫人赵氏,是汉武帝刘彻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传说汉武帝从甘泉宫巡游到燕地时,车队途经赵庄,忽然天空飘过一片云彩,缥缥缈缈,有一股紫气萦绕,随之闻到异样的香味。即刻命人查访,回报称此地有一女天生双手握成拳状,虽年已十多岁,但依然不能伸开。就唤此女过来,汉武帝伸出双手将这女子的手轻轻一掰,女子左手即开,手里还握有一颗豆粒大小的玉钩。武帝惊喜不已,遂将其带回甘泉宫。回到长安后,专门在城西南建章宫内为她修了一座寝宫,名曰“钩弋宫”并封这位钩弋夫人为婕妤,不久便生下刘弗陵。武帝很钟爱这个儿子,常对大臣们说“此儿象朕。”待刘弗陵长到七岁时,武帝已七十有一,欲立其为太子。 武帝担心钩弋夫人太年轻,怕汉初外戚干政之事重演,最终忍痛割爱决定“立子杀母”。钩弋夫人死后,武帝颁昭,立刘弗陵为太子,任命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昭帝即位后,即追封钩弋夫人为皇太后,发卒二万,耗时两年,于陕西淳化修成云陵。并在甘泉宫修建了两个高大的圆锥型台基,名曰“通灵台”,又叫“望母台”。站在台上向南望,云陵尽收眼底。出土于此地的“长毋相忘”瓦当,也深刻地表达了昭帝对母亲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 长毋相忘瓦当,字体为隶变体,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穿过近两千年的岁月烟尘,泛出幽光。此瓦出土于陕西淳化县的甘泉宫遗址。“长毋相忘”,指向的是一种深情,古人将此四字也常铸在定情之物的铜镜背面,赠予心上人。“长毋相忘”既是祈愿,又似戒约。情人间常托嘱的“勿忘我”是一个单向的索取,而“长毋相忘”则是双向的誓盟。即相知、相与、相持。因此,才能相应、相知、相守。“长相思、莫相忘”是人间永恒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平阿宫乐瓦当。两千多年来汉家宫阙历经沧桑,尘封的历史扑朔迷离,比如“平阿宫乐”瓦当出土至今,专家学者对瓦文就一直有着多种释读的争论。</p><p class="ql-block"> 主要训读有二:其一认为读作“平乐宫阿”,根据有二,第一《三辅黄图校注·苑囿》有“上林苑有昆明观,武帝制。又有茧观、平乐观……”,何清谷校注引《西京赋》辞句:“大驾幸乎平乐,……临迥望之广场,程角觝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认为所记载的“平乐观”是一所装饰豪华,可以容纳大型乐舞和摔跤、举重、走绳索等杂技表演的皇宫娱乐场所。</p> <p class="ql-block"> 第二,《汉书》中多次提到西汉武帝、宣帝以及大臣在“平乐观”的活动,似乎提供了瓦当训读“平乐宫阿”的铁证。但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释读有“按图索骥”之嫌,“观”“宫”不能互训,并根据当地出土的秦代封泥“平阿禁印”,以及汉初的四字瓦当一般按右起上下再左面上下顺序读法的基本规律,读作“平阿宫乐”。</p> <p class="ql-block"> 延寿万岁瓦当。在汉代,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和接近神灵的风气盛行,这种风气反映在日常生活用品上,如瓦、砖、镜等物品上常常刻有吉祥语。延寿万岁瓦当就是其中之一,其寓意寄托了人们对长寿和健康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婴桃转舍瓦当。婴桃寓意:婴桃,即婴儿和桃子的结合,桃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而“婴”字则可能隐含着对新生、繁衍的美好祝愿。婴桃图案的运用,可能寄托了古人对家族兴旺、子孙满堂的美好愿望。转舍寓意:“转舍”二字的具体寓意可能因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结合瓦当这一建筑构件的功能和位置,可以推测其可能与居住环境的变迁、家族的传承或某种吉祥的转换有关。</p> <p class="ql-block"> “婴桃”同樱桃是名称名号,“转舍”同“传舍”是古代的旅馆。《居延汉简释文》曰:“此为西汉传舍之瓦,樱桃为传舍之名,传舍有斗食啬夫管理其事”。樱桃传舍可能是甘泉宫附近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院内外有大樱桃树。</p> <p class="ql-block"> 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这瓦当上的铭文,正是统治者以自然现象附会神灵祥瑞之兆的见证,同时也是他们内心谦卑与警醒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统治者希望借此警示自己,要承天顺地,调序四时,以保王朝永固。这不仅仅是对上天的敬畏,更是对百姓的承诺和责任。既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盼。它告诉人们,只有顺应天意,心怀百姓,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p> <p class="ql-block"> 长生未央,吉语瓦当。意思很简单,希望生命长久不衰,没有始尽。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西汉修建未央宫,是西汉大朝的正宫,修建目的,就是祈愿汉王朝长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兰池宫当瓦当。 兰池宫当瓦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与兰池宫的建设密切相关。是秦始皇引水所造的池,并在池之北侧建造的宫殿。兰池宫的具体位置大致位于咸阳市东四十五华里杨家湾之南,现今遗址已不可寻,可能被渭水北移所淹没。</p> <p class="ql-block"> 黄山瓦当。黄山宫见诸《汉书》等古文献,据记载为汉初所建,汉武帝巡游曾到过此处。近来考古发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推断黄山宫是秦代所建、汉代又进行修葺,</span>且建造年代不详。黄山宫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兴平的东南。</span></p> <p class="ql-block"> 黄山瓦当应为黄山宫所用。关于黄山宫的地址,文献皆云其宫在槐里,《元和郡县图志》《雍录》等书记载亦同。汉槐里县在唐至德二年(757)改为兴平县,知黄山宫当在今陕西兴平县境内,但具体地点尚未确定。</p> <p class="ql-block"> 上林瓦当在陕西西安上林苑遗址出土,属西汉时期产品。上林瓦当显然为苑名的题书。汉代文景时期出现的文字瓦当,所用文字绝大多数为篆书,偶尔可见有一二分隶。</p> <p class="ql-block">汉代瓦当上的篆书是以小篆为基础加以规矩方正,与当时的汉印文字(缪篆)风格一致。书写时文字笔划依照当面的弧形而弯曲有致。汉代瓦当当面边际凸起的弦纹一般只有一道,真品中有双重弦纹的极为罕见。该块上林文字瓦为单弦纹,文字竖读,疏落有致。瓦边平整较为宽阔。</p> <p class="ql-block"> 长生无极瓦当。是吉语瓦当,多出现于皇后宫殿、陵庙。长生、无极是西汉常用祝福颂寿之词,指生命长久,没有极限尽头。 </p> <p class="ql-block"> 右将瓦当是西汉官署用瓦。边轮略残。中心圆突外"右将"二字环绕排列。为适应狭长的圆形空间除了充分运用篆书线条婉转,"右"字笔画拉长,使之舒展圆润,"将"字的偏旁被巧妙部首被巧妙移位,使左右结构改为上下结构,疏密匀称,流畅自如。</p> <p class="ql-block">"右将",即右中郎将,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汉书·百官职官表》:"中郎有五官、左、右三署。"此瓦应为右中郎将官署所用。发现于陕西兴平。</p> <p class="ql-block"> 衛(卫)字瓦当出自西安汉城。当是汉卫尉寺并宫内周垣下区庐之瓦,故瓦之形制、纹饰、字体往往不同。一般都在瓦当中央书一“卫”字,外缘用二道或三道粗细线为饰,通常外用粗线,内饰细线。</p> <p class="ql-block"> 方春蕃萌。 是汉代瓦当上的一种铭文,意思是春天到来,草木萌发,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方春蕃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方春蕃萌”不仅是对春天到来的描述,还反映了秦汉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爱护。汉代的文化和历史中,春天被视为万物复苏的季节,该瓦当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宗正官当瓦当。此瓦为汉宗正官署建筑用瓦。西汉宫署用瓦。字体规整端序,笔画方圆结合。方框与外圈弦纹间饰规矩纹,具有较强的装饰性。</p> <p class="ql-block"> 宗正宫当,“宗正”,宫名。秦置,汉因之,是掌王室亲族事物之长官,由皇族人充任,为九卿之一。《汉书•百官表》载:“宗正,秦宫,掌亲属,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属官有部司空令丞、内官长丞。”《后汉书•百官志》载:“(宗正)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此瓦为汉宗正官署建筑用瓦。出土于西安汉城章城门东南。</p> <p class="ql-block"> 甘泉上林瓦当,西汉官署用瓦。甘泉上林为甘泉上林苑中一宫之名。《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山都侯王恬启,曾孙当以元封元年坐阑入甘泉上林免。甘泉上林长是甘泉上林宫所在一带的都水官,有丞四人,以收取水税或渔税。</p> <p class="ql-block"> 亿年无疆瓦当。亿年无疆瓦当,是西汉时期的一件文物,在陕西咸阳汉阳陵出土。馆藏于汉阳陵博物馆。属于吉语类的祝福语。</p> <p class="ql-block"> 瓦当上的文字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宫殿、官署、陵寝建筑名称、地名、纪年、记事、记氏和吉语等。其中,吉语文字瓦当数量和种类最多,出现最早,流行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p><p class="ql-block"> 瓦当仅是一种建筑材料,但在中国人的手里变成了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 铭贤学校的代理校长贾麟炳,属于国学大师侯之麟的高足弟子,在铭贤学校中是国学研究的娇娇者。它从燕京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一致服务于铭贤学校,孔祥熙看中了他的人品及学问,又资送他赴美留学,获美国欧柏林学院的教育硕士,归国后一直服务于铭贤学校,铭贤学校的发展功不可没,也是师生敬佩的管理者。他管理学校的理念遗存于铭贤学校建筑物中,遗存于学校的设施中。太谷著名书法家赵铁山尝赠一联云:“顾视清高气深稳,文章彪炳光陆离。”众学子心悦诚服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