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占地面积10463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二层,总建筑面积91126平方米,设有互动体验展厅、临时展厅、非遗展陈区、工美展陈区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设14个展厅和两层销售大厅。主楼第1、2层为工艺美术购物中心,面积5400平方米;第3、4层为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部的展览大厅,每层各有3个展厅,面积4800平方米,承办国内外工艺美术、文化艺术和轻纺产品等各类短期展览;第5层为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有5个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收藏、陈列当代国家级的各类工艺美术珍品。</p><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内有序厅、陈列厅、珍宝馆几部分组成。序厅1层展厅,可供展览或开幕剪彩用,第2、3层为回廊式展厅兼咖啡廊,每层面积约600平方米。序厅下面是大型铜浮雕壁饰撔巧辽裰输,表现了中国工艺美术5000年的历史和传统。陈列厅内荟萃了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的精华,主要种类有玉器、象牙雕刻、木石雕刻、陶瓷、漆器、织绣、抽纱、景泰蓝、金银摆件、花丝镶嵌、锡器、斑铜等。其中包括老一辈工艺美术大师、专家、教授的传世佳作以及历年获国家金奖或国际金奖的优秀作品等一批国家级珍品。</p><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内还设有工艺品展销厅,出售各种各、高档工艺品、游纪念品和礼品,可满足来馆参观宾客的购物需求。</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内陈列有艺术陶瓷、织锦、抽纱刺绣、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景泰蓝、金、银、铜摆件、泥人、内画壶、漆艺以及民族工艺和民间工艺品。其中包括老一辈工艺美术家、教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传世佳作以及历年获国家金奖或国际金奖的优秀作品等一批国宝级珍品。2022年2月5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开幕仪式展出文物1298件(套)。</p> <p class="ql-block">“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该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p><p class="ql-block">大国匠作”:该展览展出有“四大国宝”,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这四件作品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历时八年。40多位工艺大师和数十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一起合作,原料之贵重,创作之精美,都堪称国家珍品。</p><p class="ql-block">“旷古遗音”:该展厅集中展出了古琴艺术。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古琴艺术成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范例,迎来空前繁荣。展览从“器”“谱”“人”等角度全面展示古琴艺术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丝路丹青”:该展厅是中国国内在壁画临摹、研究方面规模最大、跨度最大的一次集中展出,在壁画技艺传承和艺术实践上有重要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万方乐奏”:该展厅能看到北方笙管、福建南音、潮州音乐、戏曲声腔以及芦笙和木卡姆各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p> <p class="ql-block">与古为新</p><p class="ql-block">-﹣知所从来方明所往</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p><p class="ql-block">泱泱中华,文脉绵长,悠久的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根脉,书写 典籍辞章的字符间,编织在锦缎丝绸的经纬中,镌刻在雕版陶瓷的纹路上,传承着中国人血液里不变的精、气、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也是沟通当前与未来的文明对话。何以文明?何以中国?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本展览以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重点,通过诠释其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新的文化使命,呼唤新的书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刺绣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为当代人们展开了一幅绮丽缤纷的时空长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刺绣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承载了秩序与民间生活之美。欣赏画绣与生活实用品构成中华民族刺绣美的文化功能,形成了以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为代表,众绣迭兴、多姿多彩的技艺风貌。</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绣品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美仪容、彰不群、别风尚、寓吉祥等,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方式的认识与追求。刺绣既有服饰之用,也有悬设之赏;既有端处庙堂,也有地僻江湖;既有严整肃穆,也有活泼逸趣;既有雍容堂皇,也有恬淡清雅;既有精工华彩,也有简约质朴。绣品充分、深入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广纳万象、细理精微,以其普遍的艺术装饰、文化表意的形式和功能成为文化传播、交流、传承的重要载体,分布广泛、应用普遍、积淀深厚、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多元互鉴,在时间与地域、传统与时尚的不同向度展现着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虽然中国刺绣的工艺操作保持着手工劳动的传统形态,但在针法的应用与创新、图案的创意设计、内容的表现等方面却有着与时俱进的积极性和活跃性,在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宣示着时代的精神和中国特色。</p><p class="ql-block">"锦绣中国﹣﹣刺绣公共教育展"汇集了全国多地区、多民族,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绣种在当代传承、创新、融合的优秀成果,分作"黄河铺绮绣""长江驭锦鸾""木棉绽粤江""丹曦映北国""鱼龙舞南溟"五大单元,系统展示出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代表性绣种的源起与流变,以作品结合工具、材料、文献、互动体验等方式进行展出,旨在生动、全面地呈现中国刺绣的发展脉络和当代面貌,揭示它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传统和艺术魅力,解读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讲述中国刺绣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故事、赋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案例,相信刺绣也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新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蜀绣</p><p class="ql-block">蜀绣主要流传于重庆、四川。在巴蜀地区产生、发展和传承经历</p><p class="ql-block">了上千年,在晋代被誉为"蜀中珍宝",成熟、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蜀绣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三十余种之多。主要以传统的花卉、动物、戏装、脸谱、风景、城市建筑、仕女、现代人像等为创作题材,内容极丰富。蜀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地方民间服饰和装饰文化的立体式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社会、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2006年,蜀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湘绣</p><p class="ql-block">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发展起来。湘绣以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等为底料绣制,工艺制作程序主要包括制稿、临稿、选料、印版、配线、饰绷、绣制、拆绷、整烫、饰裱等。湘绣绣线色彩特别丰富,有88种原色,能染制成745种不同的色彩,可以说有色皆备。刺绣作品按针法分类有单面绣和双面绣,其中双面绣难度较大,即在一块透明底料的两面分别绣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物象。</p><p class="ql-block">2006年,湘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苗绣</p><p class="ql-block">苗绣是广泛流传于贵州苗族地区的民间刺绣技艺。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历史记忆全部体现在服饰绣片图案上。苗绣技法多样,色彩绚丽、协调,构图对称和谐,造型夸张,以花、鸟、虫、鱼、蝴蝶、龙以及规则的几何图形组成,天马行空,不拘一格。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数十种,颜色丰富,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由于生活地域环境的不同,苗绣的针法技巧和原料有所不同,特别是图案设置上多有区别。</p><p class="ql-block">2008年,苗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黄河铺绮绣</p><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p><p class="ql-block">-﹣刘禹锡《浪淘沙(其一)</p><p class="ql-block">黄河,自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越千山万水,滋养了华夏大地,也孕育了丰富多元的文化瑰宝。在黄河流域这片广袤而深厚的土地上,刺绣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精湛的工艺,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成为黄河流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单元汇集了黄河流域及其流经华北平原的京绣、鲁绣、汴绣等刺绣作品,一针一线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对美的追求,映射着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京绣】源于宫廷的北京特色刺绣艺术,为"燕京八绝"之一。起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现主要分布于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京绣主要工具有绣针、绣绷,工序为绘图、打样和绣制,绣法分金活儿和绒活儿。京绣工艺讲究平、光、齐、韵、和、顺、细、密。技艺特色以真金或真银捻线盘出图案,辅以绒线、平绣或打籽,遵循图必有意、纹必吉祥。构图满而不滞、纹样端庄稳重、造型生动匀称、用色富丽奢华。</p><p class="ql-block">【鲁绣】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史称"齐纨"或"鲁编"。基本技法是用"衣线",也就是加捻的双股粗线勾轮廓,再用细线紧密地、均匀地缠绕粗线,针脚致密,朴实美观,于粗犷中现精微。</p><p class="ql-block">【汴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北宋时期,开封作为北宋时期的都城,刺绣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东京梦华录》中"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说的就是汴绣。汴绣针法三十六种,其中继承宋代及中原民间传统针法二十二种。汴绣以绣制中国古名画著称,以针代笔,以彩线代墨,运用恰当的针法和色线表现不同物质的形象和质感。汴绣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突出了其"平、齐、亮、细、密、顺"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长汇驭锦鸾</p><p class="ql-block">「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p><p class="ql-block">﹣李纲《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p><p class="ql-block">长江,这条蜿蜒万里的巨龙,源自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穿越崇山峻岭,横跨广袤平原,最终浩荡东流,注入东海。这条中国最长的河流,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在长江流域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刺绣艺术同样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本单元精选了长江流域的代表性绣种,譬如被誉为四大名绣中的苏绣、蜀绣、湘绣以及台绣、发绣、汉绣等各具特色的地方绣种。这里的刺绣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精湛的技艺,继续书写着属于长江文明的华彩篇章</p><p class="ql-block">【苏绣】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地区刺绣技艺总称。作为四大名绣之一和江南文化的杰出代表,苏绣以其"平、顺、和、柔、匀、光"的六大特色著称于世。其绣工细腻温婉,宛如春风拂面,擅长捕捉山水之灵秀、人物之神韵。作品图案秀丽,构思精妙,针法活泼多变,色彩运用清雅脱俗,尽显江南水乡独有的温婉与雅致,是中华美学的生动诠释。</p><p class="ql-block">【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在巴蜀地区产生发展,成熟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蜀绣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三十余种。蜀绣擅长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花鸟虫鱼等自然之趣,同时也不乏山水之作的磅礴气势。选用本地优质丝缎与散线为材料,施针严谨,用线工整,设色典雅而不失鲜艳,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艺术风格,是巴蜀深厚文化的直观展现。</p><p class="ql-block">【湘绣】源自湖南,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湘绣现已形成五大类七十二种完整的针法体系,为完美地表现文人绘画和现代摄影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湘绣绣品构图严谨,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湘绣题材广泛,品种繁多,将传统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巧妙融为一体,风格多样、雅俗共赏。【台绣】便利的海运让台州成为近代浙江最早开放的地区。20世纪初,来此传教的法国修女会绣一些茶垫椅套,她们所用的"雕铛""抽纱"技艺,与本土的"挑花""彩平绣"融合,形成"雕平绣",这就是台绣的缘起,也是早期中西艺术和技艺交融的体现。【发绣】用发丝为材料进行绣作的传统工艺,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发绣主要工艺流程有:构思构图、选头发和绷底料、上底稿、绣制塑造形象、下绷装裱和装框等。工艺形式以线或线面结合为主,以针脚的疏密变换、叠加,应物施针来绣制形象,艺术手法有在白底上用黑发绣、黑底上用白发绣和做底补色绣等,分单色发绣、彩色发绣和做底补色等。题材包括人物肖像、风景、花鸟、山水、静物等内容,展现出精致细腻、素色淡雅的艺术气质。【汉绣】流传于湖北省武汉市及荆州、洪湖、仙桃、潜江等江汉平原一带的民间刺绣技艺。可追溯至两千余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刺绣。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针法简洁、色调浓艳、光灿华丽,构图追求"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汉绣特征。</p> <p class="ql-block">作为国之瑰宝的中国刺绣,集历史与文化、审美与实用、传统与时尚于一体,在用、赏之间,满足人们章身、悦志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与精神文明需求。博物馆里读中国,与刺绣的史、技、物、人的多重感受与互动体验,人们可以从传统技艺、传统文化内涵的特质和意蕴中获得生动、亲切的体认和感悟。</p><p class="ql-block">20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当代中国刺绣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内容、形式、技法等方面均形成了显著的现代化创新。传承人和从业者在绣、画方面的沉研进一步拓展,丰富了个性化的创新设计,培育了高雅的审美观念和开拓性思维。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与生活方式选择的多样化,以及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更多的交融,传承人和从业者愈加广泛和深入地探索刺绣产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回归、融合与创新,强化传统手工艺与社会密切、深刻的关联,力求保持与时代同步。</p><p class="ql-block">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当代刺绣充分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中国元素,以跨越时空的奇思妙想,结合地域特色与精湛技艺,展现出的多元艺术和技艺的创新、交流与融会,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包容和中华美学的深厚底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保持并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环境中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绣出了新时代的锦绣华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涵丰富立体,形式生动具体。崇高端庄的国家形象、和谐健康的社会生态、幸福祥和的人民生活,这三个层面是美好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时代课题。</p><p class="ql-block">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许多工艺美术工作者热情参与到国家仪式事务中,守正创新,推出众多彰显大国气度、民族气派的各种类型工艺美术创意和作品;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创新发展模式,融入时代生活,为实现精准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开展多种务实探索,做出积极贡献,也从中获得了工艺美术从复兴走向振兴的时代力量。</p><p class="ql-block">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召唤工艺美术家以专业的激情深度融入百姓生活,于日用中扬善弘美,以更加精湛的技艺和新颖匠心,让生活洋溢出隽永魅力,人民在心旷神怡的享受中获得幸福感,增强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服彰华夏</p><p class="ql-block">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解释"华夏"</p><p class="ql-block">一词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深刻地将服饰之美与礼仪秩序连缀在一起。今天,服饰已脱离了古代礼制,但古礼的儒雅风范和委婉风韵已积淀在传统服饰之中,随"国风"风格贯通华夏文脉,润泽生命心田。</p> <p class="ql-block">重要馆藏</p><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内四件大型翡翠珍品:山子岱岳奇观、花含香聚瑞、插屏四海欢腾、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则为国宝。</p><p class="ql-block">《翡翠珍品山子》:重368kg。艺术家以概括的手法表现泰山雄伟壮观、春意盎然,日出东方的景色。象征中华民族勇攀高峰的精神。正面山峦挺拔,树木青翠,背面山峦树木灰暗,黄昏景象,两面对比。扣唐诗诗意“阴阳割昏晓”。</p><p class="ql-block">《四海腾欢》:所用原料重77公斤,呈扁长方形,最厚处为8厘米,但质地色泽很好,绿色多而密,晶莹而透亮。由于原料质地优良,四海腾欢极为难得,所以艺术家们将它设计为插屏,经过极其精密的测算,将扁长方形、厚仅8厘米的翡翠平均剖为4片,除去0.8厘米的损耗外,每片翡翠的厚度为1.8厘米,达到了最佳程度,充分表现了翡翠质地、色泽的美。艺术家们将4片厚1.8厘米的翡翠采取左右对称的手法,拼合为一块大插屏,比原来的材料大了三倍,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翡翠晶莹透绿的质地美。在拼合后,整件作品不仅平整,而且在接缝处平直一致,严丝合缝。题材上,设计为矫健的九龙在云海中翻腾的场面,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精神。静中有动,具有强烈的动感。龙的形象吸收了历代龙的图案的精华,既有唐代苍劲有力的风格,又有清代丰满的优点,剔除了清代流传的臃肿、呆板的缺点,使之生动、活泼而传神。艺术家们因材施艺,充分利用原料的天然色泽,在绿色部位设计为龙,以深浮雕的技法精心雕琢,突出绿翠;在白、粉白、浅青色等部位则设计为云彩、水波纹,以浅浮雕的技法雕琢而成,以衬托龙的主题和绿翠。</p><p class="ql-block">《岱岳奇观》:高88厘米,原料净重368公斤,采用了镂雕、圆雕、深浅浮雕等手法,体现层层叠叠的树木、小桥,中景、远景则采用浅浮雕、阴刻等手法。它以世界上罕见的重368公斤的大翡翠加工而成,艺术家们根据原料呈等边三角形的特点,量料选题,即根据材料的形状、色泽、质地等特色来确定题材,设计为五岳之首的泰山,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寓意深远。同时,因材施艺,随形就势,尽量保全珍贵的原料,占用边沿和棱角料,既保持翡翠体积大的优点,又使山脉峰峦起伏,错落有致。在布局上,作者们经过三次上泰山写生、观察,在艺术上进行概括和集中,突出重点,以中天门为中心,集中表现十八盘、天街、玉皇顶等主要景观,舍弃一些次要的景观,使作品不致于成为表现真实景色的模型。在作品的正面,由于绿翠多而密,所以设计为泰山的阳面,雕刻以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树林,并以亭台楼阁、人物、鹤、鹿、羊(鹤、鹿、羊均寓意吉祥)、小桥、瀑布、溪流等作为近景,刻划入微,突出展现翡翠质地的精华及玉器制作。中景的山峰没有过多的琢磨加工,充分表现翡翠质地的美。翡翠的阴面,呈深沉的油青色,所以艺术家们设计为泰山的阴面。在左上方,刻着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以铁线篆字体琢碾于其上,填以金色,风格古朴高雅。特别提及的是,在正面右上方的边缘有一块红棕色的翡,艺术家们利用这一难得的俏色,设计成一轮红日在山巅徐徐升起,隐现于云彩之中。</p><p class="ql-block">《群芳揽胜》:原料重87.6公斤,不仅体积小,而且是四块料里质地和色泽较差的一块,所以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为提梁花篮,用提梁、活动链条的形式增加作品的高度,使作品提高将近一倍。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花卉的花朵、枝梗、叶子等可以比较自由地穿插,所以能去除不好的地方,保留并突出绿色、藕粉色,加工为花叶。另外,还采用了掏膛的手法,挖出花篮中颜色好的料,制作为提梁、链条和花叶,从而使深沉的暗青色玉料变薄透亮而呈浅绿色。在布局上,艺术家们在色泽较好处设计为牡丹、菊花等,放在主要位置,突出翡翠的美,其次衬托以玉兰、月季、梅花等十多种花卉,相互交插,疏密有致,效果丰满,生动,花卉枝叶繁茂而富有生气。整件作品在设计、制作上克服了原料体积小、色泽差、裂纹和脏多的弊病,取得了奇妙的艺术效果。5</p><p class="ql-block">《含香聚瑞》:原料重274.4公斤,形似长方形,外形完整,绿翠多,材料质地优良,所以艺术家们将它设计为球形花熏,它不仅发挥了中国玉器艺术史上高难度的套料工艺,而且以料中套料,小料做大的手法,增加原料绿翠的面积。花熏由底足、中节、主身、盖、顶五部分组成,并以主身和盖组成的球体为中心,周围饰以圆雕的九龙。在盖、中节、底足的三个部分,以深浅浮雕的技法和开光的艺术形式,装饰传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图案。盖的周围除四个开光图案外,通体镂雕唐代传统的番草图案。整件作品在五个部分的组合上,底足和中节、中节和主身、盖和顶的结合都采用镙口相接的方法,达到镙纹角度精确,子母口密切配合,制作精细而准确。11</p><p class="ql-block">《白玉五行塔》:作品以新疆白玉雕刻而成。中央为七层八角形的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的分塔,从主塔的第五层的四个飞檐,每个飞檐各有两根环环相扣的活动链条分别连接四周的四座分塔,共有八根链条,使中央的主塔和四角造型不同的四座分塔连为一体。塔群构成正方形,东南西北的四个正面各有两尊玉坐狮,玉狮之间又有一座玉制香炉,主塔和分塔之间,地面上又有走廊相接,与悬空的相接的八根链条相呼应。此作品取五代阴阳五行的学说而为名,制作精巧,历时两年之久,充分展示了玉器精细的镂雕工艺。10</p><p class="ql-block">《虾盘》:作者将玛瑙料中黑色部分雕成盘,白色透明部分雕成大虾,洁白的虾在黑盘衬托下,格外醒目。虾有大小六条须,二十条腿,有的镂空,有的重叠,姿态各异,相互交叉,显得十分逼真,白虾、黑盘宛若天成。12</p><p class="ql-block">《丰收大白菜》:作品以北京牙雕的传统作品“蝈蝈白菜”为创作题材,以白菜为主,以菊花、谷子、蟋蟀等花卉、果实、虫草为陪衬,表现了秋天丰收的喜庆景象。整件作品构图匀称,造型美观,形象逼真。作品再经着色,给人以清新自然,具有田园色彩的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自贡扎染》:2023年10月28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贡扎染正式入驻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文创店。</p> <p class="ql-block">本人因身体原因没有逐一拍摄记录,留待日后再去欣赏。<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工艺作品精美至极,并且每一件都有极高的技艺和动人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span></p> 2024年12月19日手机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