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活动来源:</p><p class="ql-block"> 又到了午睡后起床梳辫子时间,女孩子们一个个过来排队等侯梳辫,这时,洛灵跑过来说:“老师,我等不及了,我自己先扎辫子啦!”她一边说一边三下五除二徒手绑了个低低的马尾。呀!低马尾看过去有点些粗糙,但真的还挺不错,其他女孩见了立刻投去羡慕的眼光,有些还跃跃欲试。看她们兴趣所至,于是问她们想学扎辫子吗,她们个个兴奋地尖叫起来:“要要要!”</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从女孩子们的欢呼中可以感受到她们对学习扎辫充满了期待,可如果开展扎辫活动,男孩子是不是会对此缺少参与感?班级的孩子对于扎辫这件事到底有些什么经历和想法呢?该兴趣点是否要追随和继续......一时间,产生了很多疑虑。正踌躇时,忽然转念一想,关于孩子们的想法,不应从孩子们身上去寻找“答案”吗。对呀!于是带着这些疑虑,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调查。</p> 扎辫调查 <p class="ql-block">调查①: 你有给自己或别人扎过辫子吗?</p> <p class="ql-block">甜甜:我还不会扎头发</p><p class="ql-block">小贝:我会扎头发,我给自己扎过</p><p class="ql-block">思翰:我给女孩子扎过头发,她的头发太长了,皮筋太短了,扎不上去</p><p class="ql-block">多乐:我给自己扎过头发,很成功</p> <p class="ql-block">调查② :你想学扎辫子吗?</p> <p class="ql-block">可可:我想学扎辫子,但是有时候不会成功</p><p class="ql-block">槿宝:我想学扎辫子,因为我喜欢给奶奶扎辫子</p><p class="ql-block">沐沐:我想学,我想给妈妈扎头发</p><p class="ql-block">辛巴:我确实想学,可是我不会</p><p class="ql-block">博远:我想学扎辫子,但是扎辫子太难了</p><p class="ql-block">灵儿:我很想学扎辫子,因为我很爱我奶奶,想给我奶奶扎辫子</p> <p class="ql-block"> 通过调查统计,孩子们发现,原来很多同伴都有过扎辫子的经历。另外,不仅爱美的女孩子们喜欢学扎辫子,男孩子们也都想尝试学扎辫子。</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主动汲取认知、探寻技能的原动力,孩子只有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和学习中。既然男孩子和女孩子们都对扎辫子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何不让他们试试扎辫子呢?于是,抓住生活契机,在基于孩子们的兴趣中,一场关于“扎辫子”的探究之旅由此开启...</p> 辫子探秘 <p class="ql-block">扎辫子需要哪些工具?</p> <p class="ql-block">昊昊:需要发夹、夹子、还有皮筋、梳子</p><p class="ql-block">槿宝:扎头发时需要发油</p><p class="ql-block">笑笑:需要发簪,我看到过一个朋友用过</p><p class="ql-block">睿睿:要镜子,看下漂不漂亮</p><p class="ql-block">丫丫:头饰,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你们知道辫子是怎么样扎的吗?</p> <p class="ql-block">灵儿:第一步要把头发梳直,不能打结</p><p class="ql-block">博远:要用手把两边头发抓起来继续梳</p><p class="ql-block">可乐:然后用皮筋绕8圈</p><p class="ql-block">可可:要把头发绑得紧紧的,不然头发会散开</p><p class="ql-block">沐恩:我不会绕皮筋,太难了</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对于扎辫这件事,孩子们并不陌生,尤其女孩子们。也正因为日常的所见所闻所历,当跟孩子们聊起关于扎辫的话题时,孩子们有很多与之相关的经验分享,不过多数都局限于理论经验。如何让孩子们将已了解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行动。《指南》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为此,我们就需要多创造机会,鼓励让他们动手操作起来。</p> 扎辫行动 <p class="ql-block">看似简单的扎辫,孩子们会轻松的get技能吗?</p> <p class="ql-block">初次尝试</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开始了亲自动手尝试,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呢?</p> 扎辫感受采访 <p class="ql-block">沁沁:他帮我扎头发的时候总是很痛</p><p class="ql-block">辛巴:头发太多了,我都抓不住</p><p class="ql-block">沐沐:头发总是梳不直</p><p class="ql-block">衍衍:我不会绕橡皮筋,绕橡皮筋太难了</p> 梳理扎发步骤 <p class="ql-block">1️⃣先用梳子把头发梳通</p><p class="ql-block">2️⃣一只手抓紧头发</p><p class="ql-block">3️⃣另一只手绕皮筋</p><p class="ql-block">4️⃣独角辫完成</p> 绕皮筋练习 坚持尝试 <p class="ql-block"> 经过初次尝试,孩子们发现原来看似简单的扎辫原来并不简单,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练习,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和困难,孩子们又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头发为什么总是梳不通,要打结?</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解决方法:</p> <p class="ql-block">皮筋总是扎不住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解决方法:</p> <p class="ql-block">扎皮筋的时候要拉长一点然后皮筋多绕几圈扎紧。</p><p class="ql-block">可以把头发分成两部分,用两根皮筋扎。</p><p class="ql-block">用大一点、粗一点的皮筋。</p><p class="ql-block">扎皮筋的时候可以绕8字,这样可以扎的紧。</p> <p class="ql-block">梳完头发衣服上、地上到处都是头发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解决方法:</p> <p class="ql-block">可以用小扫帚清扫。</p><p class="ql-block">可以用透明胶把头发从衣服上粘走。</p><p class="ql-block">用湿纸巾把头发沾起来。</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智慧是无穷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智慧碰撞中不断提升,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们遇到困难他们会主动想办法,也会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实践 ,通过尝试获取成功。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跟随幼儿的脚步,在幼儿需要支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 随着扎辫子的困难一个个攻破,但随之而来新的问题又产生了……</p> 杂乱不堪 <p class="ql-block"> 女孩子们入睡前把取下的头绳一股脑放进小箩筐里,可是起床拿取头绳时,大家不得不相互推挤着在一大堆头绳中找自己的头绳,太费时、费力了。</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女孩子们还因为头绳一样争吵起来,都说是自己的头绳,这些烦恼又该如何解决呢?机智的孩子们又开动起脑筋:</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头绳做上标记”。</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分开放头绳”</p><p class="ql-block">“我们有13个女孩子,每人一个箩筐,那就需要很大的地方才够放箩筐”。</p><p class="ql-block">“电视下有自己放梳子的袋子,我们可以把皮筋放里面。”</p><p class="ql-block">“但是会和我们没用过的皮筋混淆,而且袋子也不够啊。”</p><p class="ql-block">“我知道了,美工区有蛋托,里面有很多个圆格子,我们可以用它放皮筋。”</p> 整齐有序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们的智慧点亮下蛋托版皮筋休息站出炉啦!既环保又美观,皮筋们终于找到了家,孩子们也和找不到皮筋的烦恼说拜拜啦!</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虽然扎头发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经验分享的过程中,主动链接生活中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尝试,让一个个困难在同伴智慧碰撞中得到了解决。</p> 七十二“辫”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扎辫练习,孩子们的扎辫技能也越来越娴熟,他们也不再满足简单的扎独角辫,而是想挑战更复杂,难度更大,更好看的发型。孩子们打算来一场发型秀,于是小小发型师们“诞生”了。 </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正在设计发型 </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看看发型师们设计的各种发型吧。</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生活即教育。孩子们从不会扎辫子到成为厉害的“小小发型师”的过程中,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们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多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去支持孩子的探索,多鼓励他们的想法和实践行为,还要学会守住手、嘴,耐心静候,如此,我们才能收获孩子们带给我们众多“哇”时刻的精彩分享。</p> <p class="ql-block"> 从小小的扎辫子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始于兴趣,终于坚持,成于热爱,活动中孩子们源于生活经验的问题解决方式,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童趣。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们机械学习如何扎辫子,而是要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自然习得和获取,真正地成为生活中的“小达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