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即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关于元旦来历:</p><p class="ql-block">一、历史起源</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的元旦: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元旦: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颛顼“以孟夏正月为元”,即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或“元正”。</p><p class="ql-block">“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在汉武帝之前,中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统一。夏朝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朝则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直到汉武帝颁布实施《太初历》,才正式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p><p class="ql-block"> 二、名称变迁与历法改革</p><p class="ql-block">名称变迁:元旦在汉代被称为“元正”,晋代称作“元辰”,北齐时呼为“元春”,唐代谓之“元朔”。</p><p class="ql-block">“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p><p class="ql-block"> 历法改革: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于1912年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元旦。</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并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成为全国人民的法定节日。</p><p class="ql-block">三、庆祝习俗与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庆祝习俗:在古代中国,元旦是重要的节日,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等。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p><p class="ql-block"> 文化意义:元旦的来临意味着凝结着智慧与汗水的旧的一年的结束,意味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的一年的开启,意味着社会生活的鼎新革故、除旧迎新、守正创新。</p><p class="ql-block">元旦是吉祥的昭示与表征,是欢乐喜庆吉祥的节日,人们借机抒发心胸意趣,表达一种健朗乐观的积极心态。</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元旦的来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庆祝新年的重要时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