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六铺码头的三轮旧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十六铺码头,是记忆中最鲜活的存在。清晨,阳光洒在江面,船只穿梭,码头繁忙。街道狭窄,石板路光滑,早点摊热气腾腾,满是人间烟火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和哥哥靠着一辆三轮车谋生,车虽破旧却承载着生活的希望。我们在人群中觅客,车轮在石板路上滚动,与码头的节奏共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得一个深夜,最后一班轮船靠岸,我载上一位外国旅人去上海大厦,谈好五元车费。行至外白渡桥,陡峭的桥坡成了拦路虎,车身摇晃,行进艰难。我请求老外下车稍走几步,他却执拗不肯。无奈之下,我拼尽全力推车,双手紧攥车把,肌肉紧绷,汗水模糊了双眼,车轮在砖石路上挣扎着前行,发出“嘎吱”声。终于登顶,外滩的风扑面而来,带着一丝胜利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站在城市高处俯瞰,车水马龙间,往昔的三轮旧影、码头喧嚣已渐渐消逝。但那段日子,虽历经生活的艰辛与苦涩,却也饱含奋斗的激情与温暖,如同一幅深沉的油画,永远镌刻在记忆深处,成为时代洪流中平凡人拼搏的生动注脚,见证着岁月变迁,也让我深知生活不易,奋斗不息的价值所在。</p> <p class="ql-block">遥念往昔,在那十六铺码头,我与兄长以三轮为舟,于生活的波涛中艰难划行。每一步的踩踏,皆是生活沉重的喘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载客途中,遭遇形形色色之人。有那锱铢必较之客,为几文车资争得面红耳赤;亦有那刁钻蛮横之徒,无理的要求与肆意的还价,似尖锐的石子,不断磨砺着耐心与坚韧。更有甚者,同行争利,时有粗莽之行,恶语相向乃至肢体相搏,只为在这生存的狭缝中争得一线生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风餐露宿,日晒雨淋,汗水湿透衣衫,疲惫侵入骨髓,然生活的重压未曾有片刻消弭。但那码头的喧嚣、三轮的颠簸,也成为了岁月深处最深刻的记忆,见证着底层奋斗者在生活泥沼中不屈的挣扎与对希望的执着守望,即便身处困境,亦怀对明日朝阳的憧憬,蹒跚却坚定地迈向未知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长河中,1973 年踏入上钢三厂技校的那一刻,便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征程。1975 年进入轧三车间,从炉子工段到整搬工段,无论是面对高温的炙烤,还是钢花飞舞、锯屑纷扬的场景,我都未曾退缩,在钢厂这方天地里挥洒了 18 载青春,在火红的年代,也干出了不平凡时事迹,先后被评为上钢三厂文明职工,技革能手,工会积极分子等!</p><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起,1991 年,我在深思熟虑后选择辞职。在哥哥的帮助下,我学车、买车跑货运。这一路充满风险,但也暗藏商机,我就像一位无畏的舵手,在商海的波涛中努力前行,追逐着新的生活曙光。如今回首往昔,那些在钢厂的拼搏、码头的奔波以及创业的艰辛,都化作了珍贵的回忆,常常在梦中浮现,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奋斗的曲折历程。</p> <p class="ql-block">连续18年,义务为分工会出黑板报,不管寒冬腊月还是高温酷暑,都是毫无冤言,并一直在评比中获奖。大冷天,手被冻僵了,还是坚持不懈!每周一期,主要介绍工段的好人好事,劳动竞赛和其他的工作安排!</p> <p class="ql-block">哥与侄女在书店门口,我在店内。</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下班后的我并未停歇,为了生计还在十六铺码头踏三轮车,车轮滚滚,承载着生活的重压与希望。后来哥哥开了个体书店《启萌轩》,专卖武打书,在那个文化娱乐稍显匮乏的 80 年代,生意火爆,我也在闲暇时去帮忙。只是那时,干第二职业被视为“觉悟不高”,甚至影响了我的入党之路,即便我在钢厂担任分工会宣传委员、工会副主席等职务,全力投入班组建设,义务出黑板报 18 年屡获佳绩,助力班组荣获上海市文明班组和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等殊荣,入党的心愿却始终未能达成。</p> <p class="ql-block">我与我的上海产交通牌SH142型卡车,车牌号X-0379</p> <p class="ql-block">岁月长路上的车轮印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1 年年底,时代的风在上海的街巷中轻轻拂动,像是命运悄然发出的信号,我在上海第三钢铁厂轧三车间的工作生涯戛然而止,毅然踏上自谋职业这条未知且充满挑战的道路。在兄长的引领与扶持下,我一头扎进了个体货运的汹涌浪潮之中,倾尽全力购得一辆上海产的 SH142 交通牌大卡车,那坚实的车身、四吨的载量以及加长的车厢,承载着我对新生活沉甸甸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它第一次停在我面前,车身的金属光泽在阳光下闪烁,像是在诉说着未来的故事。我轻轻抚摸着崭新的车漆,手掌下是冰冷坚硬的质感,却让我的心滚烫而炽热。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新方向在眼前徐徐展开,一条充满汗水与收获的道路在脚下蔓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后,我幸运地与上海果品公司集运站牵上了线,在上海南站货运站开启了忙碌奔波的日子。每一次果品车皮进站,那都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我和工友们迅速而有序地将一箱箱新鲜的果品搬运上车,空气中弥漫着水果的香甜气息,混合着汗水的味道。车皮里,苹果红彤彤的脸颊相互拥挤,梨儿散发着清甜的芬芳,橙子闪耀着金黄的光泽,这些色彩斑斓的果子像是生活给予的馈赠,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们,驾驶着卡车穿梭在城市的脉络中,将这份新鲜与甘甜送往上海的各大果品交易市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 1992 年到 1997 年,整整六年的时光,每一寸光阴都刻在了那辆卡车的方向盘上,印在了我紧握变速杆的手掌中。起初,生意尚算顺遂,货源稳定,每一趟出车都带着满满的希望与收获。可随着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市场的风云变幻令人猝不及防。外地车辆如潮水般涌入上海运营,它们带着各自的优势和资源,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部队车辆凭借其强大的运输能力和高效的组织性,也在这货运的舞台上分得一杯羹;单位车辆允许个人承包后,运营成本降低,竞争力大增。在这多方的挤压下,个体货运的道路愈发崎岖难行,曾经热闹的货源渐渐变得稀少而冷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望着那辆曾经风光无限的卡车,它静静停在角落里,车身已有些许斑驳,像是一位疲惫的战士。当初花费 27000 元满心欢喜地将它迎进生活,如今无奈之下,也只能以同样的价格将它转手他人。那时的我,怎会知晓,如果能在 1997 年咬紧牙关再坚持三年,命运或许会将我引向个体客运的新航道。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无法回头的单行线。车子卖掉后,我转身进入了上海锦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开启了长达十年的面包车电调业务生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货运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锦江汽车服务公司的日子里,每一次接到调度任务,我便迅速奔赴岗位。驾驶着面包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接送着形形色色的乘客。清晨,我迎着第一缕阳光出发,看着城市在晨曦中慢慢苏醒;夜晚,我伴着路灯的光晕回家,城市的喧嚣在身后渐渐沉寂。那十年的时光,在一次次的接送中缓缓流淌,面包车的车轮印,又在岁月的道路上续写着新的篇章,虽平淡却也充实,见证着生活的另一种模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