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介绍诗人程颢:</p><p class="ql-block"> 程颢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他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祖籍河南洛阳,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洛学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程颢在学术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命题,如“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强调“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认为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p><p class="ql-block"> 他的学说主张“天理”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人类道德的根源,强调通过内省和修身达到与天理的契合。程颢的伦理思想注重内在精神修养,提出“性即理”,即人性中内在的本质与天理一致,强调道德行为是人性的自然流露。</p><p class="ql-block"> 在仕途上,程颢曾任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等职务,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仕途不顺,最终退居洛阳讲学,以“明道先生”著称。他的学说后来被南宋朱熹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统治思想。</p><p class="ql-block"> 程颢与其弟程颐共同被称为“二程”,他们的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著作有《识仁篇》《定性书》等,这些作品被合编为《二程全书》。</p><p class="ql-block"> 程颢的代表作包括《识仁篇》《定性书》等。他的学说不仅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与程颐的著作被合编为《二程全书》,成为研究宋明理学的重要文献。</p> <p class="ql-block">二、诵读诗歌,连续读三遍:</p><p class="ql-block">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p><p class="ql-block">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p><p class="ql-block">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p><p class="ql-block">三、词语解释:</p><p class="ql-block">偶成: 偶然写成。</p><p class="ql-block">云淡: 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p><p class="ql-block">傍花随柳: 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p><p class="ql-block">川:瀑布或河畔。</p><p class="ql-block">时人: 当时的人,也作“旁人”。 </p><p class="ql-block">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p><p class="ql-block">将谓: 就以为。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p><p class="ql-block">四、译文:</p><p class="ql-block"> 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拂面,当时近午,我漫步在野花丛中,沿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那里的人不知我心里有多么快乐,说我是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p><p class="ql-block">五、诗歌鉴赏:</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即景,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春天,一个云烟淡荡、风轻日丽的中午,诗人闲居无事,出门散步。傍随于花柳之间,凭眺于山川之际,不觉心旷神怡,会心自乐。</p> <p class="ql-block">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画中游。</p><p class="ql-block"> 此两句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p><p class="ql-block"> 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雅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情写景的话,那么,“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恐怕别人不懂得自己快乐的心情,会说自己是在学轻浮少年,偷闲游荡。</p> <p class="ql-block"> 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干,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p><p class="ql-block"> 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p><p class="ql-block"> 这首绝句描写景物朴实生动,表达心情自然亲切,本身就象一幅笔墨清新的图画,因而画工们便用明丽的色彩把它搬到了颐和园的长廊上。</p><p class="ql-block"> 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于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p><p class="ql-block"> 至此披露了诗人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p><p class="ql-block">六、用自己的话描绘成一幅图画写下来:</p><p class="ql-block">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