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邓州市的广袤大地上,流淌着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河流——运粮河。它静静地诉说着东汉末年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以及曹操为了支援赤壁前线,开挖此河的壮举。</p> <p class="ql-block">邓州市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因隋代曾于此置邓州而得名。民国二年(1913年),改邓州为邓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河南省政府;1988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仍由南阳市代管;200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邓州市享有全部省辖市经济及社会管理权限,为经济单列市;2011年,邓州市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p><p class="ql-block">邓州市城区夏商时称穰邑,是古邓国都城所在地。“穰”字是五谷丰登之意,说明邓地自古以来就是土地肥沃、物阜年丰,在农耕时代绝对的富富庶之地。确实,邓州市在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秦岭--淮河线上,一年四季分明,自古较少自然灾害,难得的宜居地。</p> <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曹操文韬武略,他和邓州市也有一段渊源。建安元年(196年),在董卓死后,其手下西凉军阀张济因军中缺粮,于是出兵到荆州牧刘表处掠夺,攻打南阳郡的穰城(现邓州市城区东),中流矢而死。死后,其侄张绣接管了部队,与刘表联合,屯于宛城。</p><p class="ql-block">曹操势力壮大后开始了北方统一战,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安三年,也就是公元198年,</span>派兵攻打张绣辖地宛城。宛城失守后,张绣就退守到穰城。曹操又率领大军包围了穰城,并在穰城西南不远处筑魏武城(邓州市烤烟厂及其家属区所在位置),居高临下,利于攻城。一年后,张绣听从其谋臣贾诩的建议,投降了曹操,两人都被封侯拜将。贾诩一直受到重用,而直率的张绣就可怜了,后来被耿耿于怀的魏文帝杀害。</p><p class="ql-block">曹操平定北方以后,便开启诸侯歼灭战,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爆发了。为打赢战争,曹操在邓州境内开挖了一条人工运河,将邓州的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到赤壁之战的前线。</p> <p class="ql-block">运粮河的前身是汉代六门堰引渠和明代文渠,上起文渠街南,经长塚店至湍河办事处三岔院为上游;经市区南、龙堰乡薛窑、桑庄镇尹集、尹营、李岗、小杨营乡砖桥村为中游;砖桥村东入新野县,于刘庙村入白河为下游。运粮河的全长为36公里。</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4年,汉朝知州召信臣修建了六门堰引水渠,主要用于灌溉。公元209年,曹操在南征时扩宽和挖深了这段运河,将其命名为运粮河,用于将穰县的粮食运往前线。此外,曹操还从山都县钳卢陂(刘集镇陈桥村旁)开了一条运河,以确保粮食供应。</p><p class="ql-block">运粮河在历史上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运输通道,还在文化和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曹操通过运粮河将粮食运往前线,支持了他的军事行动。运粮河的修建和使用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还对后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运粮河的行船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的文献记录,证明了其作为运输通道的实际使用情况。</p><p class="ql-block">尽管运粮河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代,其灌溉和运输功能已经逐渐减弱。现代对运粮河的保护措施包括疏浚和维护,以确保其作为历史遗迹的价值得到保留。邓州也在积极规划发展湍河航运,希望早日恢复湍河航运,助力当地经济发展。</p> <p class="ql-block">周日,天气晴好,碧空如洗、暖阳高照,深冬暂时收敛起逼人的寒意,偶然示人以温情的一面。漫步在运粮河畔,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眼前这条人工开挖的河流,见证了枭雄曹操的智慧与决心。他深知,粮草乃军队之命脉,为了将邓州穰县的丰富粮食运往前线,他毅然决定开挖运粮河。它蜿蜒曲折,从文渠出发,经龙堰、桑庄、小杨营乡,最终注入白河,将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往赤壁战场。</p><p class="ql-block">站在运粮河畔,我仿佛能听到那遥远的桨声帆影,看到那一艘艘满载粮食的船只,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穿梭往来。那些船只,不仅承载着粮食,更承载着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它们一路颠簸,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粮食送到了赤壁前线,为曹操的军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p><p class="ql-block">运粮河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一条生命线。它见证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也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艰辛与付出。在开挖运粮河的过程中,无数民工挥汗如雨,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铸就了这条流淌着历史记忆的河流。</p><p class="ql-block">如今,运粮河依然静静地流淌着,它已不再是那条繁忙的运输线,但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河畔的周河村,以河为名,见证了运粮河的沧桑巨变;河畔的胡堰村,因她成就一段小镇的繁华。而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也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p><p class="ql-block">站在运粮河畔,我思绪万千。这条河流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界限,更是一条连接古今的纽带。它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情,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安宁。</p><p class="ql-block">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英勇的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听到了那激昂的战鼓声和呐喊声。那些声音,穿越时空的阻隔,回荡在我的耳畔,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激情。</p><p class="ql-block">运粮河,你是一条流淌着历史记忆的河流。你见证了曹操的壮举和那个时代人们的艰辛与付出。你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一条生命线,一条连接古今的纽带。在你的流淌中,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悲壮,也看到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运粮河辉煌不在,但其仍顽强地流淌着,见证着邓州大地之生生不息,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愿运粮河永远流淌下去,将这段历史记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在怀古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复兴中华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