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一部由范和平老师精心创作和整理面世的文学作品选《为霞尚满天》,让我读得如痴如醉,热泪盈眶。认真品读后,这部作品集给我留在脑海里的第一感觉是文风朴实,真情涌动,感人肺腑,慨叹不已。掩卷沉思,浮想联翩,由作品想到作者的为人,又由作者的为人想到作文,从而勾起了我与范和平老师从相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处,从相处到相惜走过的难忘岁月。人生短暂,光阴宝贵,如果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前行道路上,能够遇到一位德高望重,品行端庄,学识丰富,爱好相同,性格相投,志同道合者是多么幸运啊!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俗话说得好:“人如其文,文如其文。”范和平老师为文为人表里如一,才华横溢,他的作品集《为霞尚满天》,捧到手里,暖在心底,如获至宝,感到沉甸甸的,细心品读后,促我深思,让我回味,想表达真情,可惜自己笔笨不才,只能敞开心扉,一吐为快,说些心里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和平老师青春无悔。恩师范和平,原籍繁峙县人,从小生长在革命老区平鲁,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他是党培养起来的优秀儿女,人民信赖的好公仆。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他脚踏实地,默默奋斗,缘于从小热爱学习,酷爱写作,所以,范和平老师坚持读书与创作同行,从政与为民相伴,五十余载笔耕不辍,为文和作诗齐头并进,新闻报道与摄影相辅相成,创作的文学、戏曲、历史、新闻及摄影作品曾多次获奖,他是我们广大文学作者习作道路上学习的楷模,更是我们做人做事方面的典范。在长达四十五年的工作岗位上,范和平老师曾先后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通讯组组长、区高石庄乡党委书记、区计生局局长,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退休后不甘寂寞,继续发挥余热,不忘历史研究,著书立说,于2007年12月加入平鲁区三晋文化研究会,他曾经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十多年,为研究和挖掘平鲁历史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和赞誉,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和平老师人生闪光。他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在为文与从政的道路上走过不平凡的岁月,工作上一丝不苟,勇于担当;担任领导期间为民务实,关心群众疾苦,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从事新闻职业兢兢业业,深入基层,贴近生活,写出大量带泥土味的好作品;做人做事脚踏实地,问心无愧;读书写作,心甘情愿,埋头笔耕;研究历史文化,深钻细研,打破砂锅问到底。时至今日,回顾范和平老师闪光的人生道路,可划分为八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刻苦读书学习;第二个阶段,在平鲁陶瓷厂参加工作;第三个阶段,在平鲁广播站担任编辑;第四个阶段,在平鲁县委宣传部工作;第五个阶段,在平鲁县委通讯组工作;第六个阶段,在高石庄乡工作并担任乡党委书记;第七个阶段,在区计生局工作并担任局长职务。第八个阶段,是退休后转向区三晋文化研究会编撰历史图书,为平鲁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无私奉献汗水与心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和平老师情系新闻。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宣传战线的青年才俊,起早贪黑,勤奋笔耕,采写了大量新闻作品,包括通讯、报道、消息、报告文学和短评等,同时,拍摄了数以千计的新闻图片,为全县宣传报道和新闻事业做出了突出成绩,曾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通讯员。同时,有数千篇新闻稿件见于《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山西人口》《生活晨报》《华北民兵》《山西纪检》《演出与辅导》《雁北报》《雁北演唱》《朔州日报》《朔风》《朔州老年》《平鲁群众文艺》《平鲁民间文学》等。1988年至1992年被《山西日报》社连续5年评为模范通讯员,同时获得记者职称。其中戏剧《送油记》获得1986年雁北地区剧本创作征文奖,并载于山西省《研究与辅导》刊物;戏曲《争指标》获得2006年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二等奖。2019年文学作品《虎头山上话通行》在全市离退休干部“我和共和国一起成长”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小演唱《四大嫂唱计生》于1998年11月获平鲁区依法治区汇演一等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和平老师才华横溢。自18岁起,也就是1971年春天,他从井坪农中、井坪中学中技班毕业后,分配到县陶瓷厂参加工作起,一路走来,努力拼搏,工作与创作两不误,与文字结下了不了情缘。在企业是宣传干事,在广播站是编辑,在县委通讯组是组长,在县委宣传部曾担任副部长、后来因工作需要,在乡镇担任党委书记、在县城计生局单位又升任科级领导,无论走到哪个岗位,都是兢兢业业,辛勤工作,发挥聪明才智,业绩突出。工作和在任领导期间,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退休后加入区三晋文化研究会,曾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他热爱工作,不忘写作,忙中偷闲,勤奋笔耕,22岁时,就在县陶瓷厂写出十万字的中篇小说《新瓷风云》。过去几十年来,成绩斐然,他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故事、戏剧以及历史图书共计14本书籍,约160余万文字。如长篇历史小说《宝钱恩仇录》、历史著作及图志《三晋石刻大全·朔州市平鲁区卷》《中国门神尉迟恭》(全三卷即故里卷、考释卷、寻访卷)《平鲁民俗文化图志》《平鲁石刻图志》《劝世箴言》《山西长城·平鲁卷》《平鲁古城》及文学作品《山丹怒放》《为霞尚满天》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和平老师德艺双馨。他从小受家庭氛围和父辈影响,品德高尚,勤政廉洁,一心为民,问心无愧。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有了较为充足的时间,他更加喜欢舞文弄墨,埋头读书,陶冶情操,升华人格,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特别是在坚持早晨锻炼中,在外出旅游中,在园林花草间行走中,触景生情,文思泉涌,把感想转化为文诗,表达激情,赞美生活。作为一名从政文人,如此修身养性齐家,在县城里是少有之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关心广大业余文学创作者,培育引领后生晚辈,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快乐,成为大家心中“德艺双馨”的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和平老师退而不休。曹操有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006年退休后,范和平老师不甘寂寞,发挥余热,重新披挂上阵,加入区三晋文化研究会,这一干就是整整16年,为挖掘平鲁历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走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村村镇镇,抢救和整理了许多珍贵历史资料。2024年不顾身体有病,仍然坚持工作,为平鲁历史文化研究继续做贡献。作为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干部,埋头钻研,实地采访,为平鲁历史文化传承和研究耗费了大量精力,精神可嘉,让后辈晚生敬仰。特别是在阴暗狭小的一间办公室内,默默工作十几年,与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同仁一道出力,默默奉献,收获了诸多成果。他曾先后主撰平鲁博物馆、朔平西山抗日纪念馆、平鲁长城陈列馆、白辛庄村史馆、洪涛山抗日陈列馆、下面高民俗馆文图资料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和平老师为我贵人。出于自幼爱好文学,酷爱习作,经范和平老师引荐,我于2012年加入了平鲁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多年来,通过范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先后参与了一些平鲁历史文化书籍的编撰、校对以及打印工作,特别是过去二年多时间,在范老师的引荐下,我荣幸地参与了区产业研究院主编的《凤凰古城》一书编撰。2019年,我编印散文作品集《唱给春天的歌》一书时,范和平老师又是修改,又是编校,又是帮助组织召开发行会,还认真写了书评,令我非常感动,终身难忘。范和平老师平易近人,助人为乐,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循循善诱,春风送暖,给予自己鼓劲加油和战士困难的勇气。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解囊相助,让我流泪。他爱才惜才,拥有众多文朋诗友,为我作文做人树立了光辉榜样。有这样好的老师引领,更加坚定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使我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他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热心帮扶业余作者,为本土作家和广大文学习作者修改了不少作品,写了不少序文,精神可嘉,难能可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和平老师名姓生辉。据历史记载,范姓起源帝尧,形成周朝,可谓光鉴四千年前的圣君唐尧,范姓开基始祖是晋国的重臣,范姓家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显赫一时,范武子、范蠡、范雎、范仲淹等人物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范老师名和平,和乃温和、温暖、和睦;平乃平整、公正、合理、安定,真是贵姓好,名字寓意深刻!正如大家所评价,范和平老师为“文曲星”下凡,是啊!回顾他过去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可谓从政为民不凡,诗文作品超凡,新闻摄影思凡,历史研究非凡,生活艰苦平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衷心祝愿恩师范和平身体康健,精神饱满,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蛇年大吉,文采飞扬,妙笔生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2月3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