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冷”

雷庆林

<p class="ql-block"> 刻骨铭心的“冷”</p><p class="ql-block"> 1968年秋季,我和同学们下乡到辽宁省北镇县赵屯公社营盘大队。</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有1/3的水田,主要是用来种水稻。下乡第二年的四月末、五月初,虽然已是开春时节,却也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这时,我们面对的是用机井抽出来的水泡水田,要下到冰冷刺骨的水里做苗床。</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田里,地皮只是刚开化一层,下面还有冰碴。那时,也没有靴子之类的保护用品,无论男女都要赤脚跳进田里。苗床长约8~10米,高约20cm,宽约600cm。苗床的作用主要是将稻种均匀的撒在上面,再扣上塑料布。等种子长到20多厘米时,就可以移栽到大田里去了。可现在,站在尚未融尽冰碴的水里劳作,那种冷可以说是冷彻心扉,那种冷令人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谁都知道,东北的冬天嘎嘎的冷。记得小时候和年轻的时候,尤其在年前年后的一段时间,每天的气温都在零下30°左右。这些年许是厄尔尼诺的影响,暖湿气流向赤道以北移动,致使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也有所回暖的趋势。即使如此,当冬天气温在零下20°左右的时候,人们就感到有些受不了了。是生活好了,人们的肌肤不太耐寒冷了,还是人们的肌肤变得娇嫩了,亦或是还有什么别的原因,我就有些不明就里了。人的四肢,也就是人的神经末梢对疼和冷特别敏感。而对于在水田做苗床时的那种冷,可以说是冷彻骨髓,几乎超越了人体抗冷的极限。</p><p class="ql-block"> 我不由得想起了抗美援朝时,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趴冰卧雪潜伏在阻击敌人的阵地上。由于长时间一种姿势的潜伏,最后在将近零下40度的严寒中,大部分战士冻死在阵地上。即使如此,战士们仍然紧瞪双眼手握钢枪,保持着随时准备出击的姿态,我被这一幕深深的震撼了。这就是我们的战士,宁可被冻死,也要严格按上级的命令,一动不动的坚守阵地。这就是为什么我军能用简陋的武器装备战胜美国侵略者的原因,因为他们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信仰。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和信仰,可以摧枯拉朽,战胜任何敌人,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东北地区就是这样,不管怎样四季的轮回泾渭分明,冬天迟早要到来,冬天的那种冷躲是躲不过去的。不过冬天有冬天的景致,农家院儿里的大缸里装满了冻饺子、冻粘豆包、冻豆腐、冻秋梨、冻猪肉。冬天里还有春节,有门楣上的大红灯笼,有充满年味的春联和福字,有满天炸响的鞭炮及焰火,还有烟囱里冒出的缕缕炊烟,袅袅的在小屋的上空盘旋着逶迤着,年的味道愈发的浓了起来。不过,下水田里劳作那种冷,怎么会忘却呢?那毕竟是我们这些少年时代刚刚步入社会时的切身体验,一定会深深的刻印在青春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日月更迭,时过境迁。青春记忆里的那种冷,是人生的一种生活体验。只有有了这种切身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更加珍惜点滴的温暖。因为这点滴的温暖,不仅可以温暖我们的身体,温暖我们曾经的青春岁月,更能温暖人生,温暖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30日</p> <p class="ql-block">书法“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