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守护神·药王孙思邈

边疆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百姓的守护神·药王孙思邈</span></p><p class="ql-block"> 图/文 边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铁杆铜条耸云霄、千年不朽;铅烧汞炼点丹药、一匕回春。”这是药王山北洞山门前一对铁旗杆上的对联,是对药王孙思邈医道人生的点睛之笔。</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耀州人。作为一名儒释道思想的继承者、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淡泊名利<span>的</span>中医药学领域的创新者,让州人骄傲了千百年,更是荫佑了华夏千百年。</p><p class="ql-block"> 2006年耀州区在北京召开《孙思邈》电视剧创作研讨会,时任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强调,如果要拍摄电视剧,就要把这部电视剧拍成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的经典<span>。</span>对垒西方对我国中医科学的攻击。可见,无论是官方,还是学界,亦或民间,对孙思邈的认同都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 故里后人习惯于称其为“药王爷”,这是州人至高无上的称谓。现代诗人田汉也赋诗赞曰:“千金方使万人活,箫鼓年年拜药王。”</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以他伟大气节、高尚医德以及精湛医术,不但对祖国医药学事业贡献巨大,而且,也给了普通人以精神寄托。他和他的思想他的学说,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精神财富。所以,他是一代神人神医。</p> <p class="ql-block"> (一)药王孙思邈</p><p class="ql-block"> 中华大地,藏龙卧虎。千百年来各行各业有建树有贡献的人不胜枚举,但能够称“王”的不多。而孙思邈则不然,他是当之无愧的“王”——药王。</p><p class="ql-block"> 怎样的人能够称“王”?简单来说,有专著有理论,有传承有影响,有实践有创新。</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儒释道兼修,全国著名老中医干祖望在他编著的《孙思邈评传》中分析,先生“本立于儒”“志归于道”“从业于医”。中华哲学思想成为了他中医药理论的根基,他编注《老子》、《庄子》,撰写《福禄论》、《会三教论》等,为其医药学实践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他尊扁鹊、仓公、岐伯、张仲景、华佗等古代名医为先师,在中医药学领域多有建树。他的学养在其著述中展现无遗。其主要著作遗存,见于史书、方志、典籍、道藏、医著、碑石等文献资料。据《旧唐书》载:“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 《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又据《耀州志》载,孙思邈著:“《老子注》,《 庄子注》,《千金方》三十卷, 《千金翼方》三十卷,《千金髓方》二十卷,《千金月令》三卷,《千金养生论》一卷,《养性延命集》二卷,《养生杂录》一卷,《养生铭退居志》一卷,《 禁经》二卷,《神枕方》一卷,《伍脏旁通道养图》一卷,《医家要钞》五卷。 《新唐书》与《道藏》及《通志略》中载孙思邈书尚有二十余种,皆道家者言,疑道流依托也,不尽载。”</p><p class="ql-block"> 以是观之,先生穷其一生著述何其丰硕,探究何其深邃,影响何其久远。不仅在华夏,越千年,对朝鲜、日本等海外的汉医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时日本来华求学者,将《千金要方》带回,使扶桑国受益至今。</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外交部驻日大使苻浩把从日本带回《千金要方》影印本捐给药王山,实乃幸事。孙思邈的作为与成就,确非常人能及,他被奉为“王”并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二)大医孙思邈</p><p class="ql-block"> 何为“大医”,就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之人。《大医精诚》明言:凡大医“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p><p class="ql-block"> 《千金要方》首卷即论《大医精诚》,开中华医德理论之先河;对张仲景《伤寒论》继承发展,首创“复方”治疗,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千金翼方》首载药物八百余种,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两《千金》,所载方剂达六千余种,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后世视为:“医经之宝。”</p><p class="ql-block"> 至于先生的医学实践,更是神一样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他是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他是第一个麻风病专家;他是第一个实施中药材种植之人;他是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的人;他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他发现创立“阿是穴”,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他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他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人;他是第一个发明葱管导尿术的人;他对伤寒与温病认识独到,在急救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在食疗、养生和老年医学方面亦有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的伟大成就可见一斑,这是先生留给后世的巨大财富。</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盛赞“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不仅是药王,而且和扁鹊一样,是千古神医。他历隋唐两朝,数度辞封,只求做一个悬壶济世的布衣郎中。耀县药王庙有联赞曰:“药物素有灵,苦无奇方医俗病;王侯高不任,独操仁术救人危。”</p><p class="ql-block"> 他视众生平等,所以他救青蛇、诊蛟龙、除虎疾;视贵贱同仁,坦言“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他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将常用方剂刻于石柱立于路旁,被百姓尊为“石大医”,所以范文澜说他著书立说是“为平民应急和养生之用”(范文澜《中国通史》)。</p><p class="ql-block"> “国药泰斗”金世元对孙思邈推崇备至,他曾坦言中华五千年战乱不息,人口不降反增,与孙思邈医学贡献不无关系。他曾带领600余名麻风病患者入住深山,观察病情、探究病因、揣摩诊疗之法,为这一烈性传染病免于向社会扩散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他以普度众生,悬壶济世为己任,守护着老百姓的健康。</p><p class="ql-block"> 他的功德受到方方面面的褒扬,更由于他的功业至伟,历来对他的褒扬都与神仙相提并论。明·嘉靖二十二年乔世宁定刊《要方·乔世宁序》认为“世以其遗书(指《要方》)神验,遂传为龙宫所授。”虽不可信,但后世对先生爱戴敬仰之情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三)真人孙思邈</p><p class="ql-block"> 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亦泛称“成仙”之人。如:太上老君、南华真人、冲虚真人等。宋、金以来朝廷对孙思邈屡加褒崇,尊其为“妙应真人”。佛教称证真理的人为“真人”,即阿罗汉。于是有人称孙思邈乃维摩罗诘转世,是一个没有被染污的人。</p><p class="ql-block"> 宋徽宗不但敕封先生为“妙应真人”更言他“盛德茂功显闻于世”,先生隐逸之五台山乃“仙圣所居。”大宋孙真人祠碑记载:先生“上通天地阴阳盈虚之理,下达万物性命消息之微。”就连元朝皇后也曾派提都建井德用来耀州祭奠他,元皇后的祭文称赞孙思邈“气合鸿蒙,神参太极。”元皇后最直接的目的是“上冀仙灵,福我元国。”直到大明,仍有人盛赞他“生而神灵,长而歧嶷。”</p><p class="ql-block"> 按说史家应还历史真相,给孙思邈切合实际的定位。然可见到的史家之言也将他以神仙论之,说他能知过去将来。后晋·刘煦《旧唐书·孙思邈传》里说他七岁开始念书,日诵千言。还没有长大成人,就通晓老庄及诸子百家的学说。“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以至后来有人问他前程之事,他信口道:“汝后五十年位登方伯,吾孙当为属吏。”这些话果然应验了。唐初,魏征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的历史,怕把哪些地方遗漏了,多次前来拜访。“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观。” </p><p class="ql-block"> 晋代葛洪认为,神仙有三等,即天仙、地仙、尸解仙。在他编著的道教典籍《抱朴子》中提出,神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他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手,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的修炼成仙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解脱和炼得肉体飞升,既做到立时济世,方能超凡入圣。</p><p class="ql-block"> 按照抱朴子学说,孙思邈当然位列仙班。且南唐·沈汾著《续仙传》孙思邈榜上有名;宋·李昉著《太平广记》更是把他列入“神仙”里;朝鲜·许浚编著《东医宝鉴》又称之为“地仙”。《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永淳二年孙思邈仙逝,当人们去抬他的尸体时,“若空衣然,时人以为尸解云!”。</p><p class="ql-block"> 至于文人骚客更是对他敬若神明,《旧唐书》载,书画家宋令文、医学家(食疗鼻祖)孟诜、诗人卢照邻等均“执师资之礼以事焉。”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今河北涿州人。在长安染疾,经先生诊治痊愈,遂拜先生门下,专为先生写《病梨树赋并序》,其序称:“君道洽今古,学有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及其推步甲子,度量乾坤,飞炼石之奇,洗胃肠之妙,则甘公、洛下闳、安期先生、扁鹊之俦也。”在卢照邻眼里,先生乃研究老庄第一人,是维摩诘再生。</p><p class="ql-block"> 他一生走终南、进峨嵋、隐太白,足迹何其广,救人何其多,布德何其远。《太白级游略》载:“药王洞在三清池南。”据黄竹斋老先生(现代中医学家)考证:(三清池南)在“今太白山巅之阳,玉皇池,地极幽僻,松林茂密,产药颇多,风景优美,形势佳胜,为一山之冠。相传真人尝栖隐于此,其地属佛坪县。”</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地方,他不以隐为隐,而是千方百计为老百姓除疾医病,这才是隐中真人。几年前,我有幸登临太白山,在药王谷药王栈道处,久久徘徊。当时这条栈道只能供一人通行,曲曲折折一直向着云端延伸。这就是“药王爷”跋涉的路,攀登的山。他老人家,为后人树起了一座巍峨的碑,铺就了一条通天的路。</p> <p class="ql-block"> (四)药王启示录</p><p class="ql-block"> 历经千百年,药王孙思邈已不单单是一位名医,他的思想与操守,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创新与贡献等等,都使其成为了一种文化坐标,是我们文化谱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观园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2006年《药王山庙会》被列为民俗类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10年《药王孙思邈传说》、《孙思邈养生文化》分别被列为民间文学类、传统医药类第二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近年来,随着药王山“二月二庙会”和中国药王山中医药文化节影响力不断扩大,药王山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药王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和彰显。</p><p class="ql-block"> 药王孙思邈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初浅认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古为今用,做好传承。</span>传承好孙思邈医德思想,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他医德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内在质量和价值的关怀与重视。医学人文精神说到底就是:尊重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关怀病人,同情病人,给病人以亲人般的人道之爱。孙思邈医德思想正是现代人所呼唤的医学人文精神的本质。具体地说,孙思邈医德思想中所蕴涵的中医人文精神包括:以人为本、人命至重的人本精神;大慈恻隐、普救含灵的仁爱精神;不畏艰险、一心赴救的责任精神;详察形侯、纤毫勿失的科学精神;谦虚好学、尊重同道的人格精神;贵义贱利、一视同仁的平等精神;胆大心小、智圆行方的实践精神。</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学研并重,呼唤大医。</span>窃以为,营造中医氛围,培养自己中医药领军人物是关键。清末民国初,耀县楼村出了一个封赞化,主修妇儿科,时人称之为“封神医”,他以孙思邈为先师,精于炼丹,对现代化学有深入了解。在组织反对梁干桥苛捐杂税的暴动中,自制火药火器对磊军阀,但终归失败,流落异乡,隐姓埋名,重操旧业,很快泾阳地界就出现了一位专治妇儿疾病的郎中,当地人称“王半仙”。全国解放后,陕西省卫生厅举办的第一届民间偏方验方研讨会,就是封赞化妇儿科研讨会。遗憾的是,我市目前还没有这样的领军人物。在振兴中医药事业征程中,时代呼唤中医药大家。耀州区作为孙思邈故里,着力培养自己的中医药学科带头人,重任在肩、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医药并举,创建基地。</span>基地是龙头,需要统筹规划运作;坚守孙思邈中医药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尊古法、创新路,实现中医药学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具体讲:就是创建“三个基地,一个窗口。”</p><p class="ql-block"> 一是以耀州药市为依托,打造渭北乃至大西北中药材交易基地。耀州药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建成,但始终没有发挥作用。九十年代末,为了响应县上发展黄姜产业,我曾到过保定市安国的药材市场,“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盛况让我们汗颜。安国人尊邳彤为药王,打造了中国“北方第一中药材集散地”,我们有真正的药王,打造自己的中药材基地大有可为。 </p><p class="ql-block"> 二是在不占用耕地前提下,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边角地、林下地创建耀州中药材种植基地。二十年前我曾到耀州北部山区了解中药材分布情况,在瑶曲瓮沟,一个小小的村子就有三百余种野生中药材,老百姓房前屋后,遍地都是野生的中药材,让人大为感慨。何况耀州有道地药材,如,黄芩、黄芪、党参。其中黄芪、黄芩早在唐代就驰名全国,黄芪号称“华原芪”,党参时称“宜党”。清代以黄芩为贡品,都是享负盛名的道地中药材。更有药王孙思邈加持,先生在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创了中药材种植历史,七百多种中药材的种植、采收、炮制等在《千金方》中都有明确祥记。2008年,陕西省批准的几个中药材基地,唯有耀州区被冠名“孙思邈中药材种植基地。”所以,创建中药材种植基地,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告慰药王,产业转型的明智之举。</p><p class="ql-block"> 三是依托耀州区孙思邈中医医院,创建“医院+推广+培训”产学研基地。该医院除接治病患外,还应在挖掘孙思邈中医药文化、推广孙思邈中医药思想、培训村社医疗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欣慰的是耀州孙思邈中医医院正在做这些工作,但要通过制度将其固化,使其发挥更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四是把孙思邈中医医院办成中医药学习、医疗成果展示、对外交流的窗口,让更多人知晓孙思邈,让更多从医者自觉践行孙思邈大医理论。先生是耀州人,但他的成就是全人类的。所以,这个窗口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当戮力践行。</p><p class="ql-block"> 祈愿药王爷护佑,百姓百病不侵;祈愿耀州药业兴旺,百姓共享盛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7.23于铜川新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