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钱锺书故居

一茶一世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南锦绣,英才辈出。无锡,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历经大浪淘沙,至今仍留下一大堆名人故居,在历史沧桑中,毁兴更替,留下的,却是丰厚的文化底蕴。今天寻访的钱鐘书故居,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旧时七尺场,而今新街巷。院墙外,宁静安逸,鲜有游人,院墙内,毓秀文隽,恬淡舒雅。这里是钱老的儿时故居,不大的两进七阔宅院里,对联,匾额,砖雕,石刻,无一不印证着钱氏族人富厚的文化底蕴,和除旧抱新的先进思想。古抱不可存,长空有所思,祖辈父辈们的启蒙教育如此,才成就了这位文章华彩深邃,为人淡泊名利的文学大家,高山仰止,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锺书故居,又称"钱绳武堂",位于无锡城中七尺场(今梁溪区新街巷30-1、32号)。钱锺书(1910-1998),我国著名学者、文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围城》《管锥编》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居由两部分组成:其祖父筹建于1923年的钱绳武堂和其叔父在屋后西侧陆续建造的五间楼房及若干辅房。钱绳武堂面阔七间,原有平房二十八间,大小天井庭院十一个,备弄两条,古井三口。东有厨房,后有花园。整组建筑属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居,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绳武堂系钱锺书祖父置业,1923年建造,原为两进各七间,第一进七间中为大门,门外有钱锺书父亲钱基博撰联砖刻:"文采传希白,雄风劲射潮"(希白是北宋文学家钱易的字:射潮是指吴越王钱缪强弩射潮的故事)。东左间为宗庙,东两间为钱基博教督子侄之所,称为"后东塾",钱锺书少年时曾和族中兄弟在此听父亲授课,读书习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锺书自小嗣给伯父,和伯父母一起生活,西三间为伯母和钱锺书居所。第二进七间,中大厅三间,钱福炯题额为"绳武堂",原匾为当时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钱福炯集经史撰联:"以蔽风雨,曰止曰时,相协厥居,孤始愿不及此。既勤垣墉,爱众爱有,自求多福,汝兄弟好为之。"悬于厅堂之上,勉励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分守业,和睦相处,继承家风。大厅西侧为钱福炯居住,门悬集林晚翠句楹联"辄有当世意,试究古人篇。"东侧为钱锺书父母居处,门前一联为集龚定庵句:"古抱不可存,长空有所思。"钱锺书叔父钱基厚(字孙卿)于后园西北角添建楼房数间,取名:"孙庵"。东后面园内有红梅一株,是为"梅花书屋"。钱锺书和堂兄弟经常在园内读书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依稀少年事,历历在耳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锺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祖父的勤勉,父亲的严厉,童年的顽皮,钱绳武堂敦厚质朴竞志奋进的门风,都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春天,钱锺书考上公费留学资格,杨绛即将毕业。她打算不等毕业,结婚以后自费伴随钱锺书一同出国。1935年的秋天,钱锺书与杨绛新婚后不久,一起乘船来到英国牛津大学的艾克塞特学院( Exeter College ),攻读英国文学。钱锺书和杨绛来到牛津后,很快就沉潜到博德利图书馆的书山文海之中。钱锺书戏称博德利图书馆为"饱蠹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钱锺书获得牛津大学文学 B . Litt 的学位。钱锺书获得的庚款奖学金本来可以在英国留学四年,但因杨绛是专攻拉丁语言文学的,需要到法国去学习一段时间,于是钱锺书便提前两年结束了学业。于1937年秋与杨绛一起转到了法国的巴黎大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倾心锺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锺书著作的《槐聚诗存》收录了与杨绛女士相恋期间所作的情诗册,其中有一首诗回忆了1932年春于清华大学初见杨绛的场景,借用春季盛开的蔷薇花,夸赞杨绛容颜姣好,令之一见倾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锺书之父钱基博先生1936年12月所著,由世界书局出版发行的《后东塾读书记》序载"陈氏以东塾名其庐,而仆课子弟读书之室,会在宅之东偏,遂以后东塾名吾室。"钱基博先生酷爱陈澧《东塾读书记》,故将讲学之所,名为"后东塾",此处即是钱锺书儿时开始的私塾蒙学之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东塾"相当完整地保存了历史原貌,特别是中间南北落地长窗透漏的倚影斜阳.依然温养着席纹砖缝间青苔的苍绿与生息。残碎支离的砖地承载、留存着当年曾在此挥洒流影、读书留声的钱基博、钱锺书父子的生活气息和袭袭书香。近百年之后,作为孕育才俊的"读书圣地"原汁原味地予以保留,实为学人之幸。现对室内布置进行场景恢复,以供观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锺书和杨绛无论是青年时期在英法留学,或是中年时期在文革中聚少离多,还是在晚年时期相偎相依,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厚谊始终未曾改变。在牛津,杨绛怀上了孩子,钱锺书谆谆嘱咐杨绛:"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杨绛对于"像我"并不满意,要一个"像锺书的女儿"。一个谆谆嘱咐一个并不满意,都希望孩子像对方,以此表达对对方的情和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女儿出生之际,钱锺书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家有小女及其后的成长岁月里,女儿给家庭平添了许多情趣和天伦之乐。这种感情是细腻而绵长的,远胜过海誓山盟和轰轰烈烈,显得真实而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锺书开始写作《管锥编》。1976年,由钱锺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79年,《管锥编》由中华书局出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曾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逝世,享年105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绛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研究专家。她关于翻译的"一仆二主"说脍炙人口,谓"一个洋主子是原文作品,原文的一句句、一字字都要求依顺,不容违拗,不得敷衍了事。另一个主子就是译本的读者。他们既要求看到原作的本来面貌,却又得依顺他们的语文习惯。我作为译者,对洋主子尽责,只是为了对本国读者尽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绛是学界名人,却有一颗"平常人"的心。洞悉人情世态的杨绛当然理解世人的心态。读杨绛的作品和人生,正如感受初冬的一抹阳光,全身细细沐浴在柔和的光亮中,让人或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寻到慰藉,或在灰色的岁月里享受到温暖,或在麻木的状态里欣赏到一种美丽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2年,钱锺书在清华园得识无锡名门才媛杨绛。杨绛在东吴大学读的是政治系,但是她想报考清华研究院研修文学。1932年,杨绛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杨绛才貌双全,加之又是名门出身,一时成为了众多男生追求的对象。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杨绛结识了在全校大名鼎鼎的同乡才子钱锺书,结果一见钟情。文学上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成就了他们之间爱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绛与钱锺书是一对作家、学者伉俪。读书写作、谈天说地,潇洒自如,其乐融融。他们之间既温馨和谐,又互相尊重的夫妻关系和家庭气氛,是典型的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缩影。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爱的誓言,也没有年轻恋人的狂热与浮躁,有的是冷静、淡雅、细腻所表现的真挚和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名人精神,无锡市名人故居管理中心多次组织青少年、未成年人走进钱锺书故居,感受钱锺书成长轨迹,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励志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锺书先生一生潜心于文学艺术的创作研究,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的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他以清醒睿智的头脑、审视批判的眼光和精准深刻的洞察力观察中西文化事物。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中的崇高位置,从而推进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他的著述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钱锺书故居系钱锺书祖父钱福炯筹建于1923年,其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祖父钱福炯题名为"绳武堂"。钱锺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绳武堂敦厚质朴勤勉奋进的门风,都在他成长成材的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锡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弘扬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发展繁荣地方文化事业。专门修复钱锺书故居,宣传展示钱锺书先生在文学领域取得的不凡成就及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份守业,和睦相处的家风,使之成为对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力的重要阵地。</p> <p class="ql-block">策划:一茶一世界</p><p class="ql-block">攝影:一茶一世界</p><p class="ql-block">撰稿:一茶一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