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古代丝织品是以天然长丝蚕丝为原料织成的制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丝绸”,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丝和合纤丝也应用到丝绸生产中,所以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不再局限于纯蚕丝织物,而是将以蚕丝、人造丝、合纤丝等天然或化学长丝为原料的纯纺或交织成的织物,统称为丝织品。虽然现在大部分丝织物仍沿用古代的名称,但其所代表的物质已有一定的差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规范和统一中国的丝织品种,1965年国家纺织工业部制订了《丝织品分类及编号》的行业文件,根据丝织品的组织结构、生产工艺、材料、外观特征以及用途综合分类,将丝织品分为14大类:纺、绫、缎、绉、绡、绢、绒、绸、纱、罗、锦、绨、葛、呢,其中每一大类,根据原料可分为桑蚕织物、人造丝织物、合成纤维丝织物、柞蚕丝织物与交织织物;根据用途,又可分为服装用绸、装饰用绸、工业用绸等。全部丝织品将近2000个品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国的丝织物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2700多年前,劳动人民就开始制作丝织物。到了汉代,丝织生产更有了相当的规模,工艺制作也十分精致,尤其是孔眼分布均匀的单丝罗,特具高超的工艺水平,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素纱蝉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不到一两。汉代的丝织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和欧洲。在唐代,丝织品则是通过海运远销到了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宋朝时,随着拉花机的普遍使用,丝织物又有了更新更快的发展。至明代,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已成为举世闻名的三大名锦。清朝时,丝织品的生产更是盛况空前,仅金陵(今南京)一地就有丝织机5万台,苏州、杭州一带则呈现出“机户万家,日出万绸”的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上文简介中可见,所谓“丝绸之路”,就广义而言,不仅包括陆上的,也包括海上的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而东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则是在洛阳。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这条陆上通道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出口的丝绸,而到了明代,则成为综合性的贸易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乃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另一条重要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这条通道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丝绸之路”一词是由李希霍芬于1877年首先提出的,他是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他于1868年9月对中国进行地理、地质考察,直到1872年5月近4年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回国后,李希霍芬先后撰写并发表了五卷带有附图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该书书名不尽相同,特此说明),将“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0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的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这就是“丝绸之路”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甘肃省歌舞剧院演出的《丝路花雨》片段。该剧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袁凯先生,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而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1979年首演,并先后访问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作者 | 林柏松</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