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校苏州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继承自前身东吴大学。普遍认为,1929年学校校政部会议通过第60议案,接受当时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提议,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的苏州大学新闻网也说:杨永清就任以后,励精图治,使东吴大学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取得了极大的发展。1929年,他决定“自本年度起,东吴正式文凭,概用中文”,接着在原英文校训“UNTO A FULL GROWN MAN”(为社会造就完美人格)的基础上,增添中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此外,他还创作了东吴大学的中文校歌。(https://www.suda.edu.cn/suda_news/sdsy/201611/f47b8a62-0109-4408-84b1-83faac95e023.html)</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吴大学因为是教会大学,最早的校训是英文的Unto a Full Grown Man﹐这句话来自圣经“以弗所书”四章十三节(Eph 4:13 R. V.)﹐目前流行的版本(King James Version)上则是unto a perfect man。全文如下﹕Till we all come in the unity of the faith, and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Son of God, unto a perfect man, unto the measure of the stature of the fulness of Christ。中文的意思大致是“直到我們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这句带有宗教色彩的話﹐于教会私立大学是再适合不过了。当然,它在圣经中的意思并不是“为社会造就完美人格”,这是望文生义的翻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本是1923年蒋介石自撰的励己箴言。孙中山﹐蒋介石均有以此题写的墨宝留下來。我们可以看到中山先生墨宝原跡上有一句“介石吾弟撰句囑書”字样。該墨宝至今仍保留在台湾(台北)中正紀念堂里,去年(2023/10)我还专门去看过。目前大陆不少地方只提孙中山手书,刻意抹去蔣介石。苏州大学校史里的图像也是如此,大概还是意识形态在做怪。蒋本人对“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颇为推崇,七七事变,抗战中兴,蒋在庐山发出抗日动员令,会场主席台两侧悬挂的便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抗战胜利后,他还将建在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间的方亭亲自命名为“正气亭”,其意就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并亲笔书写“正气亭”三字以及楹联一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当时的杨永清校长为什么会选择“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作为中文校训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黄仁霖。黄仁霖(1901─1983),国民党高级将领,江西安义人。1920年入东吴大学预科。1922年留学美国,入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1924年获学士学位后,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政治经济,获硕士学位。1926年秋离美返沪,任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兼职业夜校校长。1927年,任东吴大学校董。参与组建黄埔同学会励志社,1928年后,任励志社副总干事、总干事,为CC系骨干分子。1937年出任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干事。1948年随侍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1947年赴美考察军事后勤业务,旋出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副司令。迁台后,于1954年擢升联勤司令,1955年晋升为二级上将军衔。1958年任台湾东吴大学董事长。翌年任国营招商局董事长。1961年出席墨西哥国际港埠会议,并当选为会长。1965年出任台湾驻巴拿马大使,凡10年,后旅居美国,获美国奥立佛脱及俄克拉荷马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仁霖曾在80年代初用英文写下了回忆录Memoirs of J. L. Huang ,完整中译本《黄仁霖回忆录》1984年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大陆团结出版社出版以《我做蒋介石特勤总管40年:黄仁霖回忆录》为名,改为简体字。据说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对于书中的人名、地名以及一些历史名词,因无法与英文原稿核对(英文原稿现存于作者母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和胡佛文化教育委员会档案)而仍然采用繁体字版的译法。其实,黄仁霖回忆录的英文本,也在1984年出版。“Memoirs of J. L. Huang China's No.1 Meeter and Greeter”,把黄仁霖视为“中国排名第一的迎宾员”。我有机会在二十多年前阅读,那时我还是在夏威夷大学做博士后。该英文回忆录,现在也能在网上看到。我对照了一下,中英文的目录,确实有些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仁霖可以说是宋美龄嫡系中的嫡系。其岳父余日章是一位牧师,曾为蒋宋主持婚礼。黄仁霖的英文回忆录,Memoirs of J. L. Huang,就是宋美龄亲笔题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关注母校校史的缘故,我特别关注里面的“出任东吴大学董事长(1954-1964)”一章,这是讲述黄仁霖在筹划东吴大学在台湾复校过程中所作的种种努力。其实黄仁霖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后,1927年就是东吴大学董事会成员。正是在励志社当总干事的他向杨永清校长建议而采用了蒋介石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东吴大学中文校训。它与东吴大学的英文校训Unto a Full Grown Man甚为匹配。(励志社,英文简称 OMEA,全称Officers' Moral Endeavor Association,即军官道德励进会),前身是“黄埔同学会励志社”,由蒋介石兼任社长,社址设于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内。1929 年元旦正式改称励志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仁霖是少数几个出身于东吴,后在政治,军事与外交领域均有建树的人物。惜母校的校史上,并没有留下黄仁霖太多的足迹。实事求是,就是那么的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便八卦一下,同出自东吴大学,后来走上革命道路的外交家杨公素(1910-2015,原名佘贻泽),1995年有《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出版,不知为何,他对教会学校,包括杨永清校长和黄仁霖,颇有微词,大概也是意识形态在做怪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回忆录。https://www.xuges.com/zj/zgxd/csjs/019.htm</p> 苏州大学校徽 原东吴大学校门(正面) 原东吴大学校门(背面),英文校训“Unto a Full Grown Man”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覆盖 孙中山手书 台北中正纪念馆原件 苏州大学一景,林堂,杨永清雕像(左)和林乐知雕像(右) 杨永清雕像 杨永清(右)和华人德(左) 苏州大学校史中的图片,无“介石吾弟撰句囑書”字样 抗日宣言 南京正气亭 励志社碑 “Memoirs of J. L. Huang China's No.1 Meeter and Greeter” 黄仁霖将军像 英文目录 中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