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航拍北山村)</p> <p class="ql-block"> 过了冬月,很快就走进了腊月的门,过大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在这样的日子里最容易想家,想自己的爹妈,想生养我们的北山村;想那些难忘的童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位贾姓导演说过这样的话,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远行,能帮助自已理解故乡。我觉得他说得对,这是每一个“出外”的人为什么心中放不下故乡的原因之一吧。</p><p class="ql-block"> 由曲在永倡导和组织的《北山村金山港同胞群》一步一步伴随着你我走过第一个春夏秋冬。北山,金山港,这个有着明显地理标志的名字把天南海北一部分北山村人联系到了一起。其情也切,其情也浓。</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想,有了这个平台就像在冬天里坐在热炕头一样,看着窗外忽搭忽搭下着大雪片子,彼此絮絮低语,交流信息,诉说着我们对过往生活的感悟和感怀。这真是一种难得的温馨画面。</p><p class="ql-block"> 看看日历,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从收藏中捡索一下我们说过话,讲过的事,挺有意思的。于是,我动了这个念头,重新发布一下(不分时间前后),希望大家更好的展望新的一年,为我们身心健康祝福,为北山村昌盛祝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l</p> <p class="ql-block"> 1965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即奔赴青海,奋斗到退休。从黄河的入海口山东,到黄河的发源地青海,工作了一辈子,青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怀念青海,</p><p class="ql-block">作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七律 颂青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祖缘龙脉西海地,</span></p><p class="ql-block">欧亚板块相撞击。</p><p class="ql-block">昆仑翘首傲全球,</p><p class="ql-block">三江扬波现绮丽。</p><p class="ql-block">雪峰冰川耀日月,</p><p class="ql-block">千山万壑聚灵气。</p><p class="ql-block">遍地宝藏取不尽,</p><p class="ql-block">大美青海新传奇。</p><p class="ql-block"> —— 曲在永 2024.11.12</p> <p class="ql-block"> 远居他乡的我,近期阅读了曲在永,享绪老弟的几篇美文,写的是如此细致.真实。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生我养我的故乡。 身居山海怀抱的小渔村(北山村)像梦境般展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那时虽然穷,但人气旺盛,村里、村外充滿了活力,累而乐观。 </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村容、村貌,村景变得美如画。今非昔比。虽如此,却让人觉得有些空寂。这也许是时代变迁的所为吧。</p><p class="ql-block"> 感謝二位(在永和享绪),相信北山的故事会在你们的笔下绘成一幅幅画,一首首诗,展现给我们这些远离故乡的北山人。</p><p class="ql-block"> ——— 曲玉善</p> <p class="ql-block"> 我在林北上学时曲永绪老师教过我们,我的记忆不知准不准确,好像他己去世多年了。他这短暂的一生也是很坎坷的,很可惜。 —— 曲兰枝</p><p class="ql-block"> 兰枝姐您说的是对的,永绪叔过世多年了,他是个好人,特别正直,特别聪明,吹拉弹唱样样通,教学水平很高,工作能力也很强。</p><p class="ql-block"> 我跟着他一起在咱们村小学教了四年学,当时他是校长,在他的领导和村干部们的大力支持下,咱村小学办的是有声有色。</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经常领着小学生们排练节目,永绪叔和村里的宗义爷爷就负责给我们拉二胡。</p><p class="ql-block"> 每当过年过节时小学生们就会上台给乡亲们表演节目,有时农忙三秋也到田间地头去表演,乡亲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台上又唱又跳的那可爱的样子,都乐的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校里的小学生们确实给村里的乡亲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五十多年过去了,小学生们在台上认真表演节目的样子和台下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乡亲们看节目时高兴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呀。</p><p class="ql-block"> ——— 曲月兰</p> <p class="ql-block"> 看过老牛跪拜主人的视频,让我想起了我家里的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 听俺妈说,我大哥出外在大连买了一头关东驴,用船运回老家,养了好多年。后来农村合作化了,大牲畜也都集体喂养。</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的夏天傍晚,全家人正在院子里吃晚饭,就听见外面传来牲口的脚步声,全家人抬头一看,是我家养毛驴回来了,还没反应过来,毛驴扑通一声躺在地上,一会功夫就咽气儿了,把我们家里人心疼的都掉眼泪了。</p><p class="ql-block"> 俺爹说:老驴老马回家乡。就是死,也要回自己家。</p><p class="ql-block"> ( 一切生物皆有灵有情。善待它们,就是善待人类自己。)</p><p class="ql-block"> ——— 曲兰枝</p> <p class="ql-block"> 享绪叔写的《小事看故乡》又把我带回老家走了一趟,年龄大了,回故乡的机会少之又少,只能在享绪叔的文章里看到故乡的变化,很亲切,很享受,看到家乡的变化如此之大,从内心里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 故乡,是灵魂深处最温柔的牵挂,无论走到哪,年龄多大,那片熟悉的土地、那人、那山、那海、那些童年的玩伴,总会经常出现在梦景里。</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玩打弹(玻璃球)、打家棍、打凹凹砰(湿泥)……</p><p class="ql-block"> 有句歌谣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凹凹砰,凹凹砰,打个眼好点灯,汉子老婆都来听。然后就是砰的一声,看眼儿大小,对方用泥把眼儿堵上,眼越大,赢的泥越多。</p><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虽当时那些游戏枯燥无味,却留在念念不忘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 曲兰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言</p><p class="ql-block"> 1.兰枝妹的故事,富有哲理,也是人生至理。很生动,很有趣,很受启发。</p><p class="ql-block"> 2.享绪叔的回乡记事,让我们这些“出外”的人,知道了些许心中时时刻刻惦念着的家乡现状,引发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对长辈、同辈、同学的怀念,记起了一些同村里有名望人士的交往趣事和他们对自己的教诲、鼓励与帮助。</p><p class="ql-block"> 3.对我们这个群,感觉入群的人太少,人丁不旺,希望大家尽量把与自己有微信联系网友拉到群里来。</p><p class="ql-block"> ——— 曲在永</p> <p class="ql-block"> 昨天(2024.年8月22日),我出门看见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男的栓了走路很困难,女的很胖自己走路都费劲,但是她仍然用一根绳子一头绑在男的那只不利落的脚上,一头绑在自己的肩膀上,搀扶着老头一拐一拐的艰难的向前走去。 尽管两个人都累的大汗淋淋的,但是仍然相互微笑着看着对方,男的用他那只好手不断的给老婆擦汗。</p><p class="ql-block"> 我在旁边看着真是感动的不得了。我走到他们跟前说,你们俩是老伴吗?他们点头说是。我说,从你们俩的身上真是看到了这人世间最亲的人还是相依为命的老伴呀,他们赶忙点头说是是是。</p><p class="ql-block"> ——— 曲月兰 </p> <p class="ql-block"> 六月六,吃包子</p><p class="ql-block"> 老家有个谚语,“六月六,看谷秀”。老家也有个习俗,六月六,包包子。至于这个习俗是怎么形成的,不得而知。我想可能是下来新麦子,园里的芸豆头茬也下来了,家家户户包一次白面芸豆大包子,以庆丰收。</p><p class="ql-block"> 我妈妈在六月六那天为我们姊妹包大包子的快乐情景至今难忘。小时候家里姊妹多,平时很难吃上白面包子,大都是吃地瓜面菜角子。我们每年都盼着六月六能吃上一顿白面芸豆大发面包子。 </p><p class="ql-block"> 六月六这天,俺妈一定会早早上南园摘上一篓子芸豆,再提前赶集买上一小块肥肉,用肉滋啦加芸豆给我们姊妹包上一锅白花花香喷喷的大包子。</p><p class="ql-block"> 包子一出锅我们姊妹几个不怕烫,争着从锅里拿起一个滚烫的大包子,一边吹一边吃一边喊真好吃,妈妈则累的满脸大汗慢慢的坐下来,一边擦汗一边笑,慈祥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吃包子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包子是管够吃的,我们都放开肚皮吃,很快一锅包子一大半都进了我们姊妹几个的肚子了,直到撑得实在是吃不下了才罢休。</p><p class="ql-block"> ——— 曲月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是槐香醉我心</p><p class="ql-block"> 几天前,我收到朋友寄来的滿满一大袋新摘的槐花,打开包裹,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那槐花飘香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我的家乡北山村北面北泊和东墩那些新老槐树,枝繁叶茂,每到四月末五月初,新老槐树上就开满了雪白的槐花,洁白无瑕,徽风吹佛,槐花随风摇曳,就像万千只飞舞的蝴蝶。</p><p class="ql-block"> 槐花清香宜人,沁人心脾。槐花不仅香味独特,用槐花包菜角更是一道难得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逢槐花没有全开的时候,我都会和小伙伴们㧟上篓子,用爹妈给制作的长木棍钩子,快速勾弯枝条,摘下一串串含苞待放的槐花。</p><p class="ql-block"> 摘回来的槐花,母亲用水洗淨,用开水轻微焯一下,捞出控干水分,然后加上油、盐、虾皮调好馅。包好后上锅蒸熟,掀开锅盖,清香扑鼻而来。吃到嘴里时,那鲜美的味道,回荡在唇齿间,余味无穷,是让我难以忘怀的童年美味。</p><p class="ql-block"> 四月下旬,又到了槐花飘香的时节,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与小伙伴摘槐花的日子,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是我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槐花飘香,是我心中永远的童年之歌,它伴随我走过岁月的长河,让我时刻怀念着那份纯真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 曲兰枝 2024.5.12</p> <p class="ql-block"> 想起了童年的地瓜面面条</p><p class="ql-block">△这种地瓜面儿再也吃不着了,小时候在老家时,俺妈把地瓜面儿用水和好以后,用菜冲把面擦在盖帘儿上,蒸熟以后把盖帘儿立在大盆里,用凉水把面条冲下来,再盛在碗里浇上卤子,那个好吃的味道就别提了。 —— 曲兰枝</p><p class="ql-block">△兰枝姐,大妈活着的时候经常到我们家玩。有时候中午放学回来, 常看到大妈在帮我妈妈烧火。我妈妈在锅上用菜冲不断的往锅里擦地瓜面条,我们回家后急不可待的盛上一大碗面条,三口两口就滑进肚子里了。大妈常笑着对我说半桩子姑娘壳郎猪,没个饱呀,60多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 —— 曲月兰</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经常吃妈妈做的地瓜面条,滑溜溜的,太好吃了。觉得比白面做的面条好吃多了。开卤用的的是大白菜加鱼籽,好鲜美呀,可惜吃不着了,只剩下回忆和回味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全家有兴驱车到青岛有名的梅花园。</p><p class="ql-block"> 沒想到人山人海,法定停车位早已滿位,马路两边已停了几公里远。扫兴梅园是进不去了,继续无目的前行吧,还好到了一个山头公园。</p><p class="ql-block"> 《楼山公园》。呀!一个静字舒心,山间弯弯曲曲小路暖心。虽然沒有梅花争艳,但山间松林中百鸟争鸣悦耳,知足了。也算弥补了没去梅园的遗憾吧。</p><p class="ql-block"> —— 曲玉善 2024.4.3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善姑兰芝姐,</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欢看享绪叔给您们编制的小视频,有音乐有摄影有感言,真好。</p><p class="ql-block"> 姑姑姐姐们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20岁的你很漂亮,那不是你漂亮,那是20岁漂亮。40岁的你很漂亮,那不是40岁漂亮,那是你漂亮。70岁的你很漂亮,那不是你漂亮,也不是70岁漂亮,那是你活的漂亮。</p><p class="ql-block"> 姑姑姐姐们踏青摄影写东西,您们活的真漂亮,向您们学习哈。</p><p class="ql-block"> ——— 曲月兰</p> <p class="ql-block"> 享绪叔,我读了您写的野菜这篇文章后,对您所描写的各种野菜很熟悉很亲切,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每年春天我和兰军姐轧伴到峰山摘山蘑楂的快乐情景。</p><p class="ql-block"> 峰山山顶北坡后阴头的山蘑楂长的又肥又嫩,每次我们俩就像两只撒了欢的野兔子一口气就从山下窜到了山顶,然后下到北坡去摘山蘑楂,一会儿功夫就能摘满一大包。</p><p class="ql-block"> 而后,我们俩就回到南坡找个避风朝阳的地方坐下来,她就开始给我讲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和苦菜花等当时特流行的小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兰军姐比我大三岁,那时我十一二岁,她已是十五六岁的大姑娘了,所以她讲的是有声有色,我听的是津津有味都入了迷了,这都是6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现在回想起来依旧会感到很美好很快乐。</p><p class="ql-block"> —— 曲月兰</p> <p class="ql-block"> 网名阿荣鲁牟子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我爷爷,给我起的大名是曲在荣。我会说话了,就教给我一套说词:我叫曲在荣,福禄寿喜、荣华富贵的荣。</p><p class="ql-block"> 我上小学向周庸老师报名时,想到村里有女孩的名字里有“荣”这个字,如曲身荣、曲毓荣、曲蘭荣等,觉得男孩的名字不应该有“荣”字,就自己做主把名字改成曲在永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学习古汉语,学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想到自己把爷爷起的名字改了,心存内疚,取网名时,首先想到“荣”字,想到自己是山东牟平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p><p class="ql-block"> ——— 曲佩英摄于济南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均为曲佩英拍摄</p> <p class="ql-block"> 漫长炎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迎来了秋高气爽的秋天,好久没去沁水河了,看到依然是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 ——— 曲玉娣摄于牟平沁水河</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曲玉娣拍摄。</p> <p class="ql-block"> 图片配字</p><p class="ql-block">秋色酿得一壶酒,</p><p class="ql-block">五谷溢香多醇厚。</p><p class="ql-block">待到冬来天欲雪,</p><p class="ql-block">细品人生岁月稠。</p><p class="ql-block"> ——— 曲享绪 2024.1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