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是1963年在上海师院物理专修科毕业,分配到民办虬江中学任教的。第一位当然就是虬江中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方(锡)敬 虬江中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初见到他时,他才三十三岁,很年轻,但对我的影响却很深。</p><p class="ql-block"> 六二年自然灾害中创办的民办中学,接收的都是考不进任何公办学校的学生。当时学生中流传这一样一句话:“虬江老民办,学费十八块”,学生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面对学习毫无自信。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办校,是个谁也没碰到过的问题。方校长却自信满满地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先让学生树立起自尊和自信上。</p><p class="ql-block"> 让这群学生去和市区重点学校去拚“升学率”,是拼不出自尊和自信的。他从当时的教学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出发,选取了实破口~体育和劳动。因为这两方面我们的学生,並不比重点中学学生差,是突破口。</p><p class="ql-block"> 先讲体育:首要问题就是要有好的体育老师、教练。一九六二年自然灾害,国家穷,(连多办几个公办中学,吸纳中小学生的钱都没有)社会上许多体育机构都下马(解散)。他便从社会闲散人员中,招到了原青海省女篮教练、上海市男篮工人队队员……体育训练的起点立马就高了一个层次。</p><p class="ql-block"> 他还想尽办法,从各方面提高教师素养。有一次亲自带领体育老师、校运动队教练一起到江湾体育场去看日本教练大松博文训练中国女排队员的示范现场,学习“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新理念。有了这样一支体育教练队伍,学校的篮球、乒乓等运动队,在市区比赛中都络续崭露头角。尤其是从全校仅有的六个高中班级中选拔出的一支女篮队伍,居然打进了上海市高中女篮决赛圈。得了上海市亚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精彩的是和年年得全市第一名的老冠军向明中学高中女篮的一场比赛。比赛在当时淮海中路陕西南路的卢湾区体育馆(现已拆迁了)举行的。看好向明女篮的宋日昌副市长亲临观战。报社体育记者也带好相机,准备报道。</p><p class="ql-block"> 方校长极其重视这场比赛,宣布各班下午统统调课,师生倾巢而出为女篮加油,不大的体育馆挤满了虬江中学师生。比赛开始后,各方队员全力以赴。但虬江师生一陈阵震耳的助威呐喊声,响彻整个体育馆,向明女篮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架势,打得相当被动。比分虽交替上升,但始终被虬江女篮压在下面。宋副市长看不下去,退场了。比赛最后拖入加时赛,结果虬江女篮以一分险胜了最近几年从未输过一场的向明女篮。</p><p class="ql-block"> 报社体育记者也没预料有这样的结果,他以为向明女篮肯定会拿下这个不知从哪个区冒出来的黑天鹅~虬江女篮。所以只拍了几张向明女篮进攻的照片。于是报纸只好发表向明女篮进攻的照片,而在图片说明中却写成“虬江女篮队员积极防守!”</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全校都沸腾起来,大家一有空就兴高彩烈地谈女篮比赛,全校一扫灰溜溜的沉闷气氛。接着乒乓、长跑、射击也纷纷传来喜讯,学生在校内外都逐渐恢复了青少年应有的朝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突破口是劳动。</p><p class="ql-block"> 当年中学生每周有半天劳动,每年三夏、三秋时节,还有下乡劳动。而虬江中学劳动地点是当时的“近郊”靶场。解放军管理靶场,并耕作周边一百多亩农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方校长抽出大量时间和部队建立了良好关系,由部队派出班长,党员做学生班的辅导员,他们把学生当作弟弟、妹妹,带领学生劳动,学生也都很听解放军战士的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次正值下乡劳动时,部队里宰了一头猪,就送给学生半匹猪!在猪肉凭肉票供应的年代里,学生美美地打了一次牙祭。这次劳动结束,部队还向每位师生送了搪瓷饭、菜碗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当时去靶场劳动的还有一个市重点中学。于是这𠆤学校就成了虬江中学的“参照物”。每天按排劳动,方校长和部队干部商量好,比如割稻,重点中学一个班割五亩地,虬江中学就在他们边上,至少割个五亩三分地。重点中学去45个学生收割,虬江中学只派40个学生。而且要等重点中学学生开镰收割,虬江中学学生才手持镰刀列队唱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前进……”走向田头,在田埂列队,歌毕才下田收割。学生一股作气,一定要抢在重点中学前面割完,然后在田埂列队,唱首部队歌曲,最后唱着“打靶归来”走回营地,去收拾农具。就这样地多、人少、割快、质好!部队首长当然对学生不吝表扬,学生自然神气飞扬,数次以后找回了自己的价值感。 </p><p class="ql-block"> 当年平时学生每周要去靶场劳动半天,学生一般约在虹口公园大门口集合,列队步行约一小时才能到靶场。一路上没人叫口令,也没人吹哨子。带队的学生干部一听步伐不整齐,马上领唱部队歌曲(都是2 /4拍的)大家一跟着唱,踏着节拍步伐就整齐了。</p><p class="ql-block"> 一支四五十人的学生队伍走在路上,没人言语,只听得“唰唰,唰唰”整齐的脚步声,偶尔响起整齐的部队歌曲。一路上赢得了不少注目礼~哪个学校啊?学生只顾向前走,内心充满了自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哪方校长怎样抓学习呢?他首先做的是精心地组织虬江中学的这支五十来人的教师队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学校里以不少专业的师范生为骨干,他还慧眼识人,从社会上中挑选人才。其中有来自清华、北大、浙大的大学生,复旦大学生竟有三人。这支队伍在课堂上高度折服了学生。</p><p class="ql-block"> 方校长还注意提高老师素养,经常发扬各位老师长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特别强调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除紧急情况外,批评前要先表扬,把批评变成引导,让学生主动向上。</p><p class="ql-block"> 他举了一个聋哑学校老师上图画课的事例:在一张长方形白纸上画苹果。有个学生画了一个硕大的圆圈,老师表扬他很有气魄。另一个学生画了一个硬币大小的圆圈,老师点表扬他很仔细。而后老师要求前一个学生把果柄画上去,画不下了!最后学生想到把长方形的纸竖起来,就有足够的余地画果柄。老师问后一个学生小苹果画好了,怎么填补大片空白?那个学生便画了好几个苹果,丰富了画面……</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一支队伍的教育下,六五年虬江中学首届毕业生交出了一份良好的答卷。不少有潜力的学生进入重点中学、大学。更多的学生在日后的岗位上都成为各单位的骨干。</p><p class="ql-block"> 方校长曾说过一句话:希望墓碑上刻“一个民办中学的校长方锡敬”。然而被十年动乱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