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徐霞演唱《等你在金秋》赏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刘 聪</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序 语</b></p><p class="ql-block"> 女中音独唱《等你在金秋》刘玉作词,刘聪作曲,徐霞演唱的一首定向定位创作的歌曲。由于徐霞的歌路很宽,在以美声为基础的前提下,能在与民族,少数民族,流行,戏曲等唱法融合与风格把握上恰到好处,因此演唱独具一格。此次演唱《等你在金秋》,徐霞选择以女中音的规范来演唱,不仅更准确地表现了歌词与旋律结合从内容到形式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发挥了歌唱家女中音声部的出色表现力。音乐创作部分以歌词为依据,以演唱对象与受众群体为中心,在音高,音区,音域,以及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力求节制与精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歌词赏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span><b style="font-size:18px;">歌词立意高远</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词作家刘玉教授的有感而发和情不自禁,既是对生活的浓缩和萃取,更是对生活积淀和岁月感悟的升华。通过创办“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关山韵。让创作歌词谱成歌曲唱出人声的热望与日俱增,直至水到渠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span><b style="font-size:18px;">文学魅力四射</b><span style="font-size:18px;">:歌词的美不仅是文笔,更是精神境界物化中所展现出的哲思妙想。特别是通过排比,对比,对仗,将普通想法提纯,将大众语言艺术化,将家长里短的碎碎念,提炼出格言警句式的语言精华。</span></p><p class="ql-block">例1主歌第一乐句</p> <p class="ql-block">歌词在两段之间,以动静对仗的方式,通过托物言志的方法,把现在时的“静静地流”与过去时的“奔腾地流”,“两岸风景”对仗“一路向前”,“看不够”对应“不回头”表达得都精准到位,无论对任何经历的过往与当下,都是高度概括,都能对号入坐。在叙事性表达,而非戏剧化表达中歌词的美与音乐的美相得益彰,妙不可言。</p><p class="ql-block">3<b>、语言形象生动</b>:歌词的语言既概括又生动,读后使人身临其境。更是对这一群体了如指掌,因此在创作《等你在金秋》的歌词时,胸有成竹,笔走龙蛇,入木三分。例2主歌第二乐句</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一人一个活法,如今想通透。”所表达的如佛如禅的空与净,是大智慧的表达。与之对仗的同样是过去时:“一步一个脚印,心中有追求。”的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这种“一人一个活法”对“一步一个脚印”,“想通透”对“有追求”的动与静、宏观与微观、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仗,不仅是文笔的光鲜,更是思境的通透和智慧闪烁灵感捕捉的瞬间定格。</p> <p class="ql-block">4、<b>才思哲思俱佳</b>:在副歌部分,歌词将叱咤风云的往事一笔带过的同时,以哲思的笔触,表达了对结果的接受,对红尘的看破,对凡间琐事的放下,对人性本真的回归,对生命意义的新解。例3副歌全部乐段结构</p> <p class="ql-block"> 无论荣辱兴衰,无论得失成败,既然都已成过眼云烟,又何必占用内存呢?一切归零,重新扬帆起航,通过学习让自己年轻,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何尝不是潇洒的人生,在大美的金秋再踏人生旅途,这种“静静地流”的回归所表达的生命意义,早已不是当年“奔腾地流”雄姿英发,却是在岁月长河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p><p class="ql-block"> 从“荣辱也罢,得失也罢,”到“兴衰也罢,成败也罢”,从“一切都是最好的缘由”到“一切都是曾经的拥有”无不表达人生轨迹的曲折跌宕,而这些最终都作为财富注解了金秋的内涵和底蕴,正如金字塔的高度是由其底座决定的一样,人生的高度是由人的经历支撑起来的。这既对这个年龄段人生经历的浓缩和提炼,又是对群体情感软肋的体恤和抚慰,更是对洗尽铅华的释怀与反璞归真的顿悟。无事一身轻,尽情享天伦,何乐而不为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音乐赏析</b></p><p class="ql-block">1、<b>前奏</b>:是歌曲的器乐部分,力求通过纯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歌曲的精神境界与情感内核。在气氛的渲染,意境的营造,试图勾勒出平凡人生的不平凡经历,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之后,音乐转入叙事特点,引出歌曲演唱。整个前奏的设计力求器乐化与交响化,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由于女中音的音区位置对器乐歌调化表达的影响和局限,不仅发挥了器乐表现的最佳状态,同时也为歌曲的整体艺术表现锦上添花,从而实现了前奏音乐表现歌词具象与音乐抽象的高度结合。</p><p class="ql-block">2、<b>主歌</b>:音乐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进入和展开。歌曲主题以五个音的动机为原型,其中大二度、小三度,同音重复,三个因素为核心。大二、小三的音程进行是级进类型,使音乐平和从容;同音重复因素增加了平稳和婉转的稳重感。见例1的第1、2小节。这就使歌曲主题能够先声夺人地吸引听觉的注意力,在“长江水,静静地流”的歌声中,深情婉转,娓娓道来,从容自信,优雅端庄。表现了对生活的拥抱和对过往的释怀,整个主歌(A段)除了两个半拍的“6”在九度位置以外,都控制在八度范围内。见例1和例2第1小节第2拍后半拍。尽管如此,却依然迂回起伏,有咏有叹,长短结合,经得起聆听和品味。如例1的结构为1+1+2,这是小节数来表达;如果从拍子数表达,则是4+4+3+5。第3、4小节打破了4+4的方整型,而变成3+5局部非方整型的动态平衡。见例1第3小节前3拍“两岸风景”和第4拍加第4小节“看不够”的结构。而主歌第二乐句更是由4+4+5+5构成结构的扩充,使情感得到的恰如其分的抒发。</p><p class="ql-block">3、<b>副歌:</b>歌曲的副歌(B段)是对主歌的发展和升华,音乐主题同样由主歌主题派生,见例3第一小节,第五小节。小三度与同音重复,特别是同音重复因素的使用,不仅使整个歌曲的音乐语言高度统一,同时由于音区纯四度提升后产生的调性与和声变化,使旋律焕发了耀眼的神彩!特别是在副歌的第二乐句第二小节第一拍前半拍八分音符高音“2”的出现,见例3第六小节。使整个歌曲的高潮点异常明确,虽然如流星般一闪而过,却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对整首歌曲而言,既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对音乐结构框架的稳定性与结构力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与主歌相同的乐句扩充,使激动的心绪得以平息。</p><p class="ql-block">4<b>、间奏</b>:歌曲的间奏运用转调方式,使音乐在同一主题的陈述中,获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力求给人以既耳目一新的意料之外,又心领神会的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5<b>、尾声</b>:歌曲的器乐尾声在不同调性与和声的作用下,色彩丰富,试图表现金秋时节的自然景象的同时,表达了听众思绪的涟漪与回味的甜美、充实、温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3、演唱赏析</b></p><p class="ql-block"> 歌唱家徐霞的演唱,以其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学养,赋予歌曲以拨动心弦的砰然心动和灵魂对话的心灵震撼,将歌曲演绎得栩栩如生,过耳不忘,余音绕梁。演唱主要有以下特点。</p><p class="ql-block"><b>1、直抒胸臆</b>:徐霞的演唱不需要任何让人听得出看得出的所谓方法。一种为了达到目的所做出各种繁复的准备,以及到达目的之前不断的校正与调整。因而给人一种技术复杂而坚深,演唱难度极大的印象。恰恰相反,徐霞的演唱总给人以轻车熟路,随心所欲,指哪打哪的狙击手才有的仙气与神力。如例1“长江水,静静地流”一句,那种自然天成的通透和气定神闲的悠然。声音与情感的融合,旋律在低音区顺滑妥帖,声音纯粹得清澈见底。声乐演唱的美感油然而生……。在演唱第二段歌词“长江水,奔腾地流”一句时,由于歌词内容的递进与加强,在叙事而非戏剧性的旋法中,徐霞的演唱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完全听得出来,声音情感的浓郁与滚动,以形成了暗流汹涌的态势。对于抽象的艺术而言,只有理解才能感受,这正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典故的当代版本。</p><p class="ql-block"><b>2、精雕细琢</b>:徐霞的演唱是一个有设计、有布局、有组织的系统工程。其一、是力度线的组织,这就要设计力度的分配。是对比还是过渡,是递增还是递减。如例3的1、2小节和5、6、小节,其中1小节和5小节是完全相同的,但第1小节进第2小节是下行趋势,而第5小节进第6小节是上行趋势,在力度的细节处理上,是有微弱差异的。再如,第一段词的副歌,第二段词的副歌,第二段副歌的反复,总共三遍。每一遍之间都有微弱的递进关系进行组织和控制。其二、是情感线的组织,同样包括过渡和对比。如例3第5至9小节带扩充的乐句中,前述“美丽的弧线”既是力度线,更是情感线,在与旋律线的高底起伏重叠中,共同组织音乐,而这个多重线式结构中,任何脱离线性结构逻辑的举动,都是错误的。即使是节拍组织中的“强弱次强弱”也要让位于逻辑组织。其三、是色彩线的组织,包括浓与淡,明与暗,深与浅。要唱出色彩,有声有色,就需要色彩线的组织。例3副歌第8小节的第一拍和第二拍,所强调的是对比,除了力度对比之外,更重要的是色彩对比。“大美在金秋”的“秋”字保持力度强,色彩浓,随后补充的“在金秋”中,融合了气声的感叹方式,在力度和色彩大幅削减的情况下,通过对比,唱出了由衷的赞叹,恰如水墨画般,浓淡相宜,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b>3、立体把握</b>:徐霞在演唱过程中,十分注重声乐与器乐的关系。这是一个知己知彼,相互协同,分工合作,建立了坐标系的大视野,大格局。其一、与歌词的关系,无论是歌词的字清,韵浓,腔正,声圆,都逐一以徐霞的方式解读;其二、与旋律的关系,在歌唱处理中对词曲唱三者的协同十分讲究。如和语音相关的处理、和语感相关的处理,和情感相关的处理等。如例3第4小节“最好的缘由”中的“缘”字,恰到好处的巧妙的上滑音,美感顿时呈指数级上升,妙不可言; 其三、与乐队的关系,在与乐队结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乐队的表现力,为声乐演唱锦上添花,借力打力,顺势而为,对音乐的整体进行把控,做到知己知彼,事半功倍。不仅看出徐霞专业素养的高深,更显现出艺术修养的全面。无论在音乐会现场演唱还是在录音演唱,都表现得极具亲和力与凝聚力;其四、与成品质量的关系,监制是徐霞录音成品面世的最后一道关口,对于视质量如生命。爱借羽毛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听众的尊重,是德艺双馨的重要体现。对总谱配器版本的意见和建议,对录音棚、录音师的资质的遴选,对成品最后的后的微调,都是极端认真,全程监控。通过录制演唱《等你在金秋》,同样一如既往,从成品的聆听,即可找到答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结 语 </b></p><p class="ql-block"> 对艺术的精益求精,是对艺术生命的敬畏。任何粗制滥造,刚愎自用,都不能逃脱自生自灭的宿命。只有不断自我否定,才有可能绝处逢生,柳暗花明。通过《等你在金秋》的创作与制作,正如标题所言“精诚合作结硕果 殊途同归在金秋”。将词曲唱编作形成整体,聚焦核心,让歌曲成为思想的载体,灵魂的托付,人生的浓缩,智慧的花朵。创造文明的成果,传承文化的薪火,用艺术的力量,知识的力量,文化的力量,能够鼓舞特定群体的对生活热望,对情感体恤,对心灵抚慰,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回望与追问。通过对歌曲《等你在金秋》的品味,使其在歌坛的百花园中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绽放的同时,在歌声陪伴下,让金秋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2024.12.30</b></p> 歌谱 作词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u>个人简介</u></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刘玉</b><b>:</b>山西平陆人,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教授,教育部知名大学生创新团队Dian团队的创始人,现为武汉关山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老师带大学生创新22年、扶弟子创业13年、当红娘创业服务9年、办点石创校7年。她因人才培养突出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因免费帮扶创业者融资10亿元获评中国好人。66岁投身银发赛道创业,独自开办“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关山苑。成为“反躺平”的楷模。</p> 作曲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u>个人简介</u></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刘聪:</b>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教授。任教于音乐教育系、作曲系;历任大连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大连爱乐交响乐团常任指挥、音乐总监;西北民族大学交响乐团特聘指挥;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特聘教授。代表作品:《故园恋》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规定曲目,1996年广电部作品奖;《鸟儿在风中歌唱》2000年文化部作曲二等奖,均入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器乐作品:管弦乐《音乐会序曲》,管弦乐组曲《东北舞曲》,交响诗《长子情思》等,及民族乐器作品。大型作品:交响合唱套曲《珠联璧合》中国交响乐团首演于国家大剧院及澳门乐团在澳门音乐节;歌剧《戎冠秀》,仡佬族音乐剧《情姐下河洗衣裳》,布依族音乐剧《阿歪寨》。创作、撰写、出版专著、论文、专辑、声乐、器乐作品共计300余部(篇、件、首)。编配钢琴伴奏谱、管弦乐总谱2000余首。</p> 编辑制作: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