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孙暑假快乐自驾游记(二十五)<br><b>——(领略陕西历史博物馆之魅力)</b></h3> 有机会,无论是自己,还是带着孩子,一定要去我们国家有名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去看看,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多带孩子到这里去“玩儿”,让他们知历史,才能晓未来;知过去,才能晓进退。孩子的知识和理念的培养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培养出来的。 <p class="ql-block"> 人知识的获得,不仅仅是在书本上。博物馆里更系统更有立体感,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间的文化风格不同。</p><p class="ql-block"> 有些看不懂,想不明白的历史,如果站在不同的高度和纬度,就会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 当然,如果我们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多人到历史博物馆,会感觉到看不懂,听不明白,没意思,这就需要在博物馆里请专业的导游讲解,导游所讲的恰恰正是我们需要了解的。</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本人的历史知识有限,尽管我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请了博物馆里的导游,虽然导游介绍的很详细,但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是只了解了陕西历史的冰山一角,甚至连有些拍摄的图片都不能完美的归类。一方面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内容无论历史年代上,还是范围上,都太多太广,岂止是去参观一次就可以了解的;另一方面,本人历史知识量也差得太远,这也正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吸引我去的地方。为了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提前安排许多人帮我在网上抢票,因为参观的是国家级现代大型历史博物馆,又是免费参观,所以到西安的人都想进去一观,门票真的太紧张了,等了好多天,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抢到了两张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预约门票,但须在西安继续等待一天住两晚,万般无奈只能委托前面报团的旅行社帮继续预定宾馆(他们有协议价),解决了住宿的后顾之忧。</p> 房间干净清爽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余件,珍藏出土文物精品11.3万件,其中,一级文物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有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同时,该馆常设专题展览“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唐代壁画珍品馆”,其与“陕西古代文明”三个展览皆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构成国内领先且蜚声国际的陈列体系。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和“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格,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 此外,其“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式宫殿建筑为西安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16年,被评为21世纪建筑文化遗产。<br> 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成立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55年6月改称陕西省博物馆,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在陕西建一座新博物馆的指示。 1983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开始筹建,列入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兴建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舍的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担任。<br> 1991年6月20日上午,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典礼仪式在展厅前大院隆重举行,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陕西地方史基本陈列》《唐墓壁画真品展》、《昭陵文物精华展》同时对外展出。 2008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确定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br> 2016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评选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br>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整体充分体现了设计大师张锦秋“在技术上达到国际水平,建筑艺术上成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的设计思想,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出唐代博大辉煌时代的风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于2008年3月正式开放,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该陈列展厅面积4600平方米,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的2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等,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构件、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系统地展现了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既突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进入博物馆大厅,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威猛的雄狮,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迎面就是序言大厅,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它既是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这两幅照片的背后,陈列着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墓的巨照,标志陕西古代文明、中华古代文明的开端。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文传承精神。 <b>第一展厅</b><br> 第一单元 《人猿揖别》,展出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单元 《凤鸣岐山》,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br> 第三单元 《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br><b>第二展厅</b><br> 第四单元 《大汉雄风》,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如汉金饼、西汉“皇后之玺”玉印、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彩绘雁鱼铜灯、西汉彩绘陶钟、汉酱釉绿彩云纹陶奁、西汉彩绘骑兵俑、西汉上林铜鉴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 第五单元《冲突融合》,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如汉金怪兽、晋“晋归义羌王”金印、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十六国灵华紫阁服乘金错泥筩、北魏彩绘骑马吹号角俑、南北朝彩绘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萨三尊铜像等,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br><b>第三展厅</b><br> 第六单元 《盛唐气象》,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单元《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br> <b>唐代壁画珍品馆</b>是陕西省政府确定的文物旅游方面的重点项目,位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展馆地下一层,总投资7300多万元(其中陕西省政府补助资金为1800万元人民币,意大利政府软贷款400余万欧元和赠款100万欧元),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3400平方米,展线总长约800米。 章怀太子狩猎出行图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上展包括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在内的壁画珍品97幅;以及辅助文物18件组,其中有些是上展壁画墓出土,有些则与画面内容有关。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唐墓壁画以风格独特的建筑、简约传神的人物、特色鲜明的器物、简洁明快的山水等,描绘了当时的仪礼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娱乐方式与建筑风格,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贵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资料。 <b> 大唐遗宝展</b> 1970年10月,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所在地,基建施工时窖藏出土了两个陶瓮和一个提梁罐,1000多件深埋地下上千年的金银器、玉器、贵重药物、中外钱币、铜器展露“真容”。 金饼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而金银器、玉器、丝绸、青铜、瓷器等又是唐代工艺美术的代表,盛唐时期的何家村窖藏可称得上“皇冠上的明珠”,也有专家称其为“何家村遗宝”、“大唐遗宝”,它与西方著名的考古发现“阿姆河遗宝”相对应,成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 唐代最被宠爱的是“香球”,如小小的香囊,精巧玲珑,便于携带,在贵族圈内甚是流行。被挂车前、置于帐中,特别是袖中,随着袖子的收放,香气时有时无,时浓时淡,婉转而缠绵。香囊球由上下两个半球组成,以较链连接。香囊内部有一个焚香用的金孟和内外两个平衡环,两环之间相连,无论香囊如何晃动,装香料的金孟都会因自身重力和活动的平衡环作用而保持平衡。 博物馆里有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还有很多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b>鎏金铁芯铜龙</b><br> 时期:唐 材质:铜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高34厘米,长28厘米;重2.800千克; 一部分走地龙 <b>五祀卫鼎</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br> 时期:周 材质:铜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出土地点:1975年陕西省岐山董家村青铜器窖藏出土<br>尺寸:通高37.2厘米,口径32.7厘米,腹深19.3厘米,重11.500千克 <b>多友鼎</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br> 时期:西周 材质:铜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出土地点:1980年陕西长安斗门镇出土<br> 尺寸: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腹深31厘米,重35千克 <b>牛尊</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br> 时期:周 材质:铜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通高24厘米,长38厘米,腹深10.7厘米;重6.750千克; <b>豹纹瓦当</b><br> 时期:战国 材质:石器、石刻、砖瓦<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径12.5厘米;重0.300千克; <b>青铜龙</b><br> 时期:战国 材质:铜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长2.3米;重75.000千克; <b>青铜鹅</b><br> 时期:秦 材质:铜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高92厘米,长97厘米,底座宽46厘米,长35厘米;重26.000千克; <b>鎏金佛菩萨三尊铜造像</b><br> 时期:东魏 材质:雕塑造像<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高35.2厘米,宽22.5厘米;重2.729千克 <b>“神平三年”鎏金弥勒像</b><br> 时期:南北朝 材质:雕塑造像<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高40.6厘米,宽13厘米;重3.340千克 <b>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b><br> 时期:唐 材质:铜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直径22.9厘米,厚0.3-0.6厘米;重1.464千克; <b>三彩梳妆女坐俑</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br> 时期:唐 材质:陶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通高48.5厘米;重2.645千克; <b>三彩载乐骆驼俑</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br> 时期:唐 材质:陶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出土地点: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br> 尺寸:通高58厘米,驼高48.5厘米 <b>陶相扑俑</b><br> 时期:金 材质:陶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高29.4厘米;重2.292千克; <b>幻方铁板</b><br> 时期:元 材质:铁器及其他金属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尺寸:长14厘米,宽14厘米;重1.317千克; <b>鸳鸯莲瓣纹金碗</b><br> 时期:唐 材质:金银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出土地点: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br> 尺寸: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 <b>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br> 时期:唐 材质:金银器<br>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br> 出土地点: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br> 尺寸:通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重549克 还有<b>多面体煤精组印。</b><br> 石印呈26面体,高4.5厘米,宽4.3厘米,十四面刻有文字。 <b>战国杜虎符(兵符)</b> <b>鎏金银竹节熏炉,</b>西汉,国宝级文物。 <b>皇后之玉玺</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b>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b>彩绘雁鱼青铜缸灯</b> <b>唐三彩女立俑</b> <b>唐三彩三花马</b> <b>马球图</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div> 唐代,国宝级文物</div> <b>镶金兽首玛瑙杯,</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div> 唐代,国之重宝,海内孤品,<br> 酒器,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镶金兽首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div> <b>宫女图,</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div> 唐代,国宝级文物。<br> 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绘于唐永泰公主墓墓前室东壁南侧。画中共9人。为首一人头梳单刀半翻髻,目视前方,双臂交又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头梳螺髻,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宫女头梳半翻髻、螺髻或双螺髻,手中分别持有独台、团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尘、包袱等物,侧身缓行。其中除2位着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着窄袖袒胸短襦,肩披丝帛,下穿红、黄、绿等色曳地长裙,脚着如意云头履,画面形象生动,似是侍寝的图景</div> <b>青釉提梁倒注瓷壶,</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div> 宋代,国宝级文物。<br> 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div> <b>黑釉油滴碗,</b>(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div> 宋代,国宝级文物。<br> 高9厘米、口径30.2厘米、足径11.8厘米。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div> 由于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历代货币已注册1万多件。未清理造册(即不包括在总藏品数之内)的尚有5万多枚和近7千公斤。种类繁多,有西周贝币、战国刀币、秦半两、西汉金、王五株、王莽时的各种货币、唐金银币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币。<br> 据导游介绍,这些出土文物价值估算为3830万钱,相当于150万男丁一年向唐政府缴纳的租粟。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唐三彩是用黄、绿、赭.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在这一时期也遗留下来了许多文物。 由于美篇图片篇幅有限,加上拍摄的图片和说明多达1200余张,许多图片无法与说明相对应,本篇就到此结束,甚憾!!! <b>摄影、文字、编辑:</b>张永胜<br><b>网名:</b>佛 缘 <b>美篇号:</b>17317369<br> 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鼓励(有些照片用手机拍摄,像素有限,聊作到此一游以记录为主吧)!喜欢我的作品请在下方点赞、点评、关注,欢迎欣赏、收藏和分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