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篆刻: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涛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韩巨浪(字涛涌)</p> <p class="ql-block">  今刻一枚闲章,内容为千字文中关于日历中闰年的陈述一一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寿山随形,朱文印刻,尺寸1.5cmX3cmx2.5cm。请大家鉴赏!</p> <p class="ql-block">印面展示</p> <p class="ql-block">艺术再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出处及释义</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出自《千字文》。</p><p class="ql-block"> “闰余成岁”释义是:地球公转周期约为365.2422天,而日常纪年的平年为365天,每年多余的约0.2422天即为“闰余”。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多余的时间积累起来,到一定程度就增加一个闰年(多一天),以此来使纪年与地球公转周期相符,这就是“闰余成岁”。这一概念体现了古人对于天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据天文学家研究,这种对时间的细致计算和调整,在当时的世界历法体系中是非常先进的。例如,与玛雅历对比,虽然两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计算体系,但中国的“闰余成岁”更为直接地体现了对地球公转与太阳关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律吕调阳”。“律吕”是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器具,相当于现代的定音管。其中,奇数的六个管称“律”,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古人发现,不同长度的律吕管在吹奏时发出的音高不同,而且这些音高与季节变化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所谓“律吕调阳”,是说通过调整律吕,可以与节气变化相协调。传说中,古人会根据律吕的音高变化来确定节气的到来,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神秘,但其中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精神。就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自然界的很多节律是相互关联的,如动物的生物钟与日照时长、温度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古人也是在探索类似的天地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从哲学层面去思考,“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展示了古人的整体宇宙观。他们认为天文历法、音律和自然现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与现代系统科学中的整体论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古人不会孤立地看待时间计算或者音律调整,而是将它们放在一个大的自然体系中去考量。比如,在古代宫廷礼仪中,祭祀等重大活动的时间安排既要符合历法,又要遵循音律的和谐原则。这体现了一种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以达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