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惠师】No2 计算机娃娃和他们的老师——王颂赞老师

缔造未来

<p class="ql-block">昵称:缔造未来</p><p class="ql-block">美号:52845182</p><p class="ql-block">歌曲:《成都》</p> 写在开头 <p class="ql-block">  大家曾知道,中国第一批计算机娃娃指的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计算机教育的少年儿童,他们共同的老师是中国福利会的王颂赞老师。</p><p class="ql-block"> 王颂赞是中福会少年宫特级教师,也是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娃娃的培训教师。他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教授他们计算机知识。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学生获得了国际计算机大奖,刷新了全国最年轻计算机程序员的纪录,考进了知名学府,并在毕业后进入了微软、谷歌等公司工作。</p><p class="ql-block"> 王颂赞的教学理念是“爱玩、会玩、玩得好”,他认为教育启蒙最重要的是陪孩子玩,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发好奇心。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填补了我国少儿计算机教育领域的空白,为中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1984年,在上海举办的十年科技成果展上,李劲作为代表为参观展览的邓小平演示了计算机动画小程序和一个下棋的游戏,得到了邓小平的赞赏,并说出了“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名言。</p><p class="ql-block"> 当时为邓小平参观展示电脑的李劲同学自幼对计算机充满兴趣,11岁时便成为上海少年宫有名的电脑迷,并在12岁时编出了第一个程序,一个高射炮打飞机的游戏。1982年,他参加了上海市教育局举办的计算机培训,并在之后的计算机编程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p> <p class="ql-block">  1978年,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迎来了第一台电脑——苹果二代。这台电脑由爱国华侨杨雪兰女士的儿子David带来做演示,并最终被中国福利会购买。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标志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国的起步,也激发了无数少年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当时电脑数量有限,每个同学的上机次数都受到限制。因此,学生们在晚上11点后还会拿着手电筒、纸笔在蚊帐里反复修改程序,以确保第二天上机的程序是正确的。这种刻苦精神和学习态度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的指示不仅推动了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发展,还激发了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热情和投入。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中国的科教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李劲凭借在计算机领域的出色表现,16岁时破格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他发愤读书,用2年读完本科,又用2年读完硕士,23岁时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计算机博士。1994年,李劲博士毕业后前往美国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深造,进行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近40篇论文,并在国际图形编码领域建立了声誉。</p><p class="ql-block"> 1998年,他获得了国际光学工程师学会与图像科学技术学会共同召开的视频通信与图像处理年会上的青年学者奖。博士后研究期间,李劲曾在夏普实验室工作,并作为代表参与了JPEG2000和MPEG-4标准的制订工作。1999年,他选择回国,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成为该研究院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p> <p class="ql-block">  李劲同学回少年宫与小师弟,小师妹讲解计算机的编程操作。</p> <p class="ql-block">  在微软期间,李劲从事云计算和存储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多项微软产品中,为微软带来了巨大收益。他还在多媒体压缩编码标准上作出了众多贡献,这些技术的突破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李劲凭借对计算机的深厚兴趣、卓越的学术成就、不懈的努力以及抓住机遇的能力,最终成为了前微软美国总部的研究员。</p> <p class="ql-block">  李劲同学回少年宫与小师弟,小师妹讲解计算机的编程操作。</p> 王老师的教学方法 <p class="ql-block">  王颂赞老师培训第一批计算机娃娃时,采用了多种创新方法。首先,他注重实践,让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打破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他鼓励孩子们编写程序,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互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p><p class="ql-block"> 其次,王颂赞老师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设计了一系列围绕解决问题的游戏,以此启发孩子们的思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到了计算机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p><p class="ql-block"> 此外,王颂赞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计算机中心,他鼓励孩子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同时,他也鼓励孩子们挑战自己,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王颂赞老师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学电脑》</p> <p class="ql-block">  王颂赞老师还通过培训教师和编撰少儿计算机知识普及教材等方式,推动了中国少儿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他不仅教学生,还培训了一大批计算机教师,为中国的计算机教育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王颂赞老师通过实践、游戏、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推动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成功地培训出了中国第一批计算机娃娃。</p> 王老师的学生 <p class="ql-block">  第一代计算机娃娃教育中涌现了许多成功案例,以下列举几个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李劲:1984年,在上海市举办的十年科技成果展上,为邓小平演示了计算机程序,得到了邓小平的鼓励。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计算机博士,是计算机图像压缩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p><p class="ql-block"> 陈星汉:现任国际知名的ThatGameCompany(TGC)游戏公司总监,已跻身国际游戏大师之列。其成功不仅源于对游戏的热爱,更在于将这份热爱转化为推动游戏创新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陈星汉回少年宫讲游戏软件的制作及指导学生。</p> <p class="ql-block">  姬文灏:一个擅长“24点”益智扑克牌游戏并能在其中展现出卓越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学生。他不仅在游戏中表现出色,更将这种能力延伸至学业,成功考入交大数学系硕士研究生。他的经历证明了玩游戏与学业进步并非矛盾体。</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自然产生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同时,获胜心作为所有进步的原动力,激励着他们不断提升自己。</p> <p class="ql-block">  李万钧为少年宫学员讲解Windows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李万钧:微软亚太区开发技术服务总监李万钧,也曾在少年宫沉迷于《三国志》游戏。然而,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学会了如何将游戏热情转化为技术创新,最终在游戏编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p><p class="ql-block"> 朱晓伟:起步早、兴趣浓、能坚持。在王颂赞的指导下,他在初三时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国家程序员”。2009年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其项目“Vision OS 基于云计算的手机Web OS”获得大赛大奖以及美国计算机协会专项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案例展示了王颂赞老师在培训计算机娃娃方面的卓越成果,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朱晓伟在2009年第60届英特尔ISEF大赛中获得计算机专项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这些成功案例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通过少年宫等教育机构接触到了计算机教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发现了计算机的乐趣和潜力。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还拥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他们在计算机领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成功案例也证明了第一代计算机娃娃教育的成功之处,即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人才。</p> 写在结尾 <p class="ql-block">  王颂赞老师已经是古稀老人了,今年75岁了,尽管早已退休,已经当上了爷爷,但他还在不断地耕耘和燃烧他的那支蜡烛。现在任务是培养年轻教师逐步成长。他是军人出身,做事严谨,对待工作刻苦认真,对待孩子,对待教育,对待计算机教学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桃李满天下。受到所有的学生,同行和同事的尊重和爱戴。</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在讨论“尊师惠师”话题,我必须力推我们教师队伍中的的偶像、专家、导师王颂赞老师。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优秀老师,才能拥有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知识爆炸的年代,计算机,互联网,手机,人工智能等已经是家长孩子们的必须用品,也是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在时代高速发展的背后,就和像王颂赞老师那样的教师长期默默的付出和努力分不开的。王颂赞老师仍孜孜不倦地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精神境界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尊师惠师”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于心的美德。它不仅仅是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激,更是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与智慧点亮教育的灯塔,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完)</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姓名:缔造未来 年龄:退休多年</b></p><p class="ql-block"><b>职业:教育工作 擅长:儿童文化</b></p> 读者留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