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游览邯郸4A景区赵国武灵丛台和京冀鲁豫四省最大面积4A景区赵宛公园(美篇第498篇)。

志胜

<p class="ql-block">武灵丛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中华大街西侧的丛台公园中心处,为园内的主体建筑,是赵邯郸故城中的一组重要建筑群,亦是邯郸古城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根据其出土文物考证,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前325年—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武灵王即位后,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位于战国“七雄”之列。当时操练的场所,便是在武灵丛台。</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遗存的雕塑“<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农兵塑像”,</span>建于1972年,高11米,汉白玉围栏。</p> <p class="ql-block">武灵丛台因楼台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史载,丛台上原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名扬列国。</p> <p class="ql-block">现所见的丛台为清朝同治年间重修,以后又进行过重修。特别是解放后经过几次大的维修,逐步修建了以武灵丛台为中心的丛台公园。</p> <p class="ql-block">七贤祠为卷棚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宽五间,进深一间。院内铺有青砖甬路,西有旁门与碑林相通。屋顶为歇山式黄色琉璃瓦,廊下立朱红圆柱四根,前脸为木制雕花阁扇。七贤祠正门为垂花门,上悬为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后任国务委员的方毅于1983年题“七贤祠”匾额。</p> <p class="ql-block">七贤祠是为了纪念赵国的七个贤臣。 祠内供奉的廉颇,蔺相如,程婴等七个贤臣 进入大门,就走人了赵国的一段历史 出了祠堂,七贤雕像伫立祠中,文臣儒雅风流,武将威风凛凛,人物神态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进深一间,面宽五间,建筑面积131平方米,占地524平方米,七贤祠的入口是阁楼式建筑,敞开着的朱红大门透露出祠内的几分庄严,祠堂门口还有两处铜色狮雕,祠内便是七贤的彩塑及人物的简介,七贤彩塑一字排开,供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七贤祠是为纪念赵国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而建立的。这“七君子”的动人事迹,在《史记》等史书里均有记载,大体上依据史书编写而成的《东周列国志》在“围下宫程婴匿孤”等章节里,就记述了“三忠”(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为救赵氏孤儿舍身忘命的动人事迹。</p> <p class="ql-block">而墙壁的东西两侧则是家喻户晓的七贤事迹,即赵奢的“秉公执法”,廉颇、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以及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的三忠舍身救“赵氏孤儿”等。</p> <p class="ql-block">对历史熟悉的人大多能说出与七贤相关的典故,如赵奢的“秉公执法”,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蔺相如的“负荆请罪”,还有与二人相关的“将相和”,及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的三忠舍身救“赵氏孤儿”。</p> <p class="ql-block">七贤祠旁边是一个碑林 邯郸碑林,邯郸是成语之乡,很多成语都和这里有关。 碑林里面的藏碑 这个是碑林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七贤祠西面是碑林长廊,名曰“邯郸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艺术价值颇高,中国最大的墓志铭—何宏敬墓志铭就存放于此处。</p> <p class="ql-block">“清广生纯嘏郭老夫子遗泽碑”,碑高181厘米,宽19厘米。先生郭昌龄,字纯嘏,世居邯郸城内。早先在乡下教书,后转到城内,终生以教书为业。王琴堂11岁至20岁跟随郭先生读书,因家境贫寒,先生免除他的费用。碑文颂赞郭老热爱教书、为人爽直、为民排难解纷的高尚品格。郭昌龄卒于光绪十八年(1892),死后二十余年,由学生王琴堂、王铭鼎、藏瀚臣等立碑记念,由王琴堂撰文。</p> <p class="ql-block">据邯郸县志记载,此处土山原为明、清时期邯郸古城墙墙基遗址。</p> <p class="ql-block">七贤祠南面是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在位于前325—前299年)时,建此台的目的是为了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因楼台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武灵丛台,因是赵国修建,所以也叫赵丛台,由位于邯郸市,又叫邯郸丛台、简称丛台。武灵丛台中“武灵”是指赵武灵王,而“丛台”的名称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p> <p class="ql-block">武灵丛台,第一层南门附近建筑下层南、北各开一门。南门为丛台的正门,南门有一对体高2.27米石狮,雄狮足踏绣球,雌狮爪抚幼狮。据传,此二石狮为1966年由邯郸县旧县衙门前运来,后于1973年竖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来的武灵丛台,曾招来历代政客显贵、文人骚客登台怀古,题诗赋咏,言志抒怀。据统计,有确切记载的就达五十余首。这些诗、词、赋,抒发了作者的情怀,描写了丛台的沧桑,也记载了邯郸的兴衰枯荣。此御碑,正面刻有清代乾隆帝《登丛台》律诗: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谢雄才。襟漳带沁真佳矣,雪洞天桥安在哉。烟树迷茫闾井富,为筹元气善滋培。——乾隆庚午秋登丛台作。</p> <p class="ql-block">南门前有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立的《赵武灵丛台遗址》碑。碑阳镌刻“赵武灵丛台遗址”七个楷书大字,上款为“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知县楚人邓云台”,下款为“万历癸已岁孟秋之吉主簿永宁王所重同勒”。碑阴字迹风化,模糊不清,难以辨认。</p> <p class="ql-block">沿丛台南门拾阶而上,甬道右侧壁镶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字石刻,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国民第二军军长关中胡景翼所书。“字仿六朝,虽非古物,而峰棱整洁,颇觉古气郁盘”。据1939年《邯郸县志》记载:台之南北城垣上原各有门,门各有额,南曰“滏流东渐”,北曰“紫气西来”。</p> <p class="ql-block">“北门附近建筑·丛台北侧拾级而上,古气氲,苍松翠柏侧立两旁,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是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1750年)路过邯郸,登临从台时留下的御题诗碑。碑的正面刻有七律《登丛台》。在乾隆碑阴面还镌刻有乾隆的诗文七古《邯郸行》。</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沿砖阶可拾级而上至平台处,是丛台的中层。丛台的中层是个院落,距地表27米,平面东西长59米,南北宽80米,其中向南突出40米,宽10米。据专家考证为明代城墙残段。</p> <p class="ql-block">“武灵馆”,是纪念赵武灵王的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砖木结构,宽敞豁亮,是纪念赵武灵王赵雍的建筑。原名武灵宫,后称武灵馆,清末称财神庙,1922年重修时改名为武灵旧馆,1931年,高桂滋师长驻军邯郸,重修武灵旧馆,馆前楹柱上悬有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联:置酒在高台,由来慷慨悲歌地;平胡传玄服,莫负风云际会身。</p> <p class="ql-block">现武灵馆内又陈列了赵武灵王赵雍的塑像和古赵文物,展现若赵武灵王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由回澜亭往东进门楼,顺台阶环绕而上,可达丛台的最上层。丛台的第三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门楣上,写有“武灵丛台”四个古体黑字,顶台呈圆型,直径19米,距地表13.5米,原是平台,称“武灵平台”,是赵武灵王观看歌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据胜亭”是武灵丛台主体建筑,登上武灵丛台,穿过圆形的拱门,翼角飞扬的就是据胜亭,是大明嘉靖年间当时据守邯郸兵备杨彝所筑,起名:“据胜亭”,高华典瞻,有“据此以胜”之意,内塑赵武灵王按剑而立石像。 亭上书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字,是传说《梅开二度》故事中陈杏元和梅良玉分手决别之处。</p> <p class="ql-block">进圆拱门,有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 有石桌、石墩。</p> <p class="ql-block">“据胜亭”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高13米,为四角攒尖重檐,亭角微翘,内有方形正厅,内塑赵武灵王型像,石桌石凳,四周透花门窗,古朴典雅。上复绿色琉璃瓦,光华灿烂。脊檐普装彩灯,每逢重大节日,灯光辉煌,夜间遥观,恰似空中楼阁。现据胜亭虽非原貌,但它仍然保持着古代亭榭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回澜亭,坐落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内,位于武灵旧馆之前,是武灵丛台主要建筑。民国二十一年(1932)秋,国民革命军陆军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捐资重修,重修了武灵旧馆,并在台上增建回澜亭。</p> <p class="ql-block">丛台全称“武灵丛台”,据唐代颜师古著《汉书》记载:因楼台众多,“连聚非一,故名丛台”。据考证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在位于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时期,是为了观赏歌舞和军事演练而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载当时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等。因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当时名扬列国。现台上存有武灵旧馆、洄澜亭、据胜亭及许多历代名人碑刻。丛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据县志记载,该碑原文大意是重修邯郸城记,追记修城事及四门名称。此碑原在七贤祠旧址西侧,后易址在丛台南门东墙下,紧临丛台墙基。1966年碑被推倒,平放在园中中湖东北岸。1989年重立此碑时,碑座龟跗已断头烂额,不能复用。故又重新制作龟跗以为碑座,立于丛台西侧城墙下。</p> <p class="ql-block">“明代城墙残段”平台南北各突出一段长40多米,宽6-10米不等的墙体,为明代城墙残段。地面圆形浮雕直径1.8米,青铜铸造,周边以花岗岩铺砌而成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邯郸城市原点。</span></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在位于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时期,是为了观赏歌舞和军事演练而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载当时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等。因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当时名扬列国。丛台到访名人,李白分别于752年和753年两次来邯郸。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9月,乾隆帝南巡,登台赋诗七律《登丛台》。1959年6月2日,来邯郸视察的周恩来总理也曾登上过丛台。1961年,郭沫若登丛台。</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诞生地纪念馆,或称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内西南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馆通过艺术浮雕、木版画等形式,以画叙事,将邯郸赵文化以及秦始皇在邯郸的八年成长岁月,呈现给观众。</span></p> <p class="ql-block">西区展馆为序厅,以大型浮雕“千古一帝”来展示秦始皇一生的丰功伟绩。秦始皇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当时的赵都邯郸的廓城(大北城遗址)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公园西南的朱家巷一带。</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诞生于战国末期一个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此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学术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地阻碍。国家需要统一、民众向往统一,秦始皇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开启了国家统一的大业。</p> <p class="ql-block">东区展馆作为核心展区“邯郸岁月”,溯源秦始皇与邯郸有关的八个经典故事。最后,“秦赵畅想”作为开放空间,通过图书、影像资料等形式让观众对历史再回味。</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生于邯郸,逝于赵地。他的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去世亦聚存着未解之谜。这是一座与秦始皇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影响了他一生的城市,是一座承载了三千一百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这里通过对秦始皇幼年成长足迹的展示,也是为了让人们更准确地把握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进一步了解她在世人面前的风韵和魅力。邯郸,就是秦始皇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以此向世人展示秦始皇在邯郸出生与幼年成长的历史经历,突出邯郸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的旁边有一处极具明清建筑风格特色的阁楼,登楼远眺,可以望见碧波荡漾,垂柳倒影,一幅秋日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赵苑景区或称赵苑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北部,东临京广铁路,北靠联纺西路,南向岭南路,西据铁西北大街。为赵邯郸故城大北城西北区重要的文化遗址,总占地1158.5亩,为京冀鲁豫四省交界最大的一处以历史文化,融生态境、人文景观与自然风貌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还是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北门即赵苑的北大门,为一组仿秦汉风格的建筑,两侧是门阙。中间雕塑造型为当时名扬列国的赵国名宝“和氏璧”。</p> <p class="ql-block">大约在2300年以前,赵国第四代国君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曾在赵苑公园带领将士苦练骑马射箭。</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在这里带领将士苦练骑马射箭。是赵文化的重要载体。赵苑景区正是依托这些古遗址,并通过四文化氛围,展示古赵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此玉放在暗处自然有光,不沾灰尘,能避邪,放在身边,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不人,有诸多神异之处,难怪秦王愿以十五座城池来换它,可想它的神奇和价值。和氏璧上面的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相传是秦朝丞相李斯所书。整个大门庄重典雅,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位于北门景区右侧,它是一组秦汉风格的群雀式建筑,景观内容以赵氏得姓、立国以及迁都邯郸后八代国君158年的兴衰史为脉络,全方位深层次展示赵文化,体现邯郸历史上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光辉成就。</p> <p class="ql-block">“典故苑区”邯郸不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成语典故之都”,据统计,历史上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约有1600余条,这在中国是难得的。成语文化是赵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景区利用长壁画、石雕等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58条直接来源于邯郸的成语故事,修建邯郸成语典故苑。精选自邯郸的成语典故“一言九鼎”、“毛遂自荐”、“黄粱美梦”、“锲而不舍”等58条,以碑刻、壁画、雕塑等形式加以展现。</p> <p class="ql-block">照眉池景区位于赵苑公园的东侧、梳妆台下。台下碧水荡漾。在这片状如弯月的照眉池上是一组“宫女照眉”的雕塑,为当年赵王的宫人们在梳妆楼上梳洗完毕,迎着晨曦,来到池边画眉理妆之处。</p> <p class="ql-block">“照眉池”从战国到汉唐,多见于诗词典籍记载,曾煊赫一时,名扬列国。当年赵王的宫人们就是在梳妆楼上梳洗完毕,再来到池边画眉理妆。邯郸自古出美女,而这片湖水,不知曾照过多少邯郸美女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在这里带领将士苦练骑马射箭。是赵文化的重要载体。赵苑景区正是依托这些古遗址,并通过四文化氛围,展示古赵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插箭岭内曾出土有战汉时期的三棱铜镞及绳纹陶片,实系赵邯郸故城大北城原墙体的一部分。插箭岭内侧还有一座地下小城,平面呈梯形,中部有东、西间隔墙,形成南、北两部分,南北长700米,北宽290米,南宽400米。</p> <p class="ql-block">“赵苑公园湖心亭”百花弄涧,水花激荡,飞珠溅玉,地势较高,依自然地势落差沿途曲折潆洄,跌宕而下,注入照眉池后,形成一片芦白风清、莲叶田田、水色天光相映生辉的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