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古韵墨香浓

桂林老龙

<h1>  说桂林,一定绕不开靖江王府,也就是桂林人口中的“王城”。儿时非常惬意的事,就是夏日晚上躺在王城内凉凉大石板上数星星。家虽然几次搬迁,但都在“王城”附近。下放农村离开几年,回城到“广西师范学院”就读,更是直接在里面住了数年。如今晚年居住的中华路,就在城墙根下,傍晚经常绕着“王城”散步。这里闹中取静,弥漫着浓浓的历史气息和厚重的人文底蕴,藏着满满的故事和精彩的画面,它是桂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h1> <h1> ▲靖江王朱守谦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独秀峰下修筑王府。这地儿世事变迁,经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王府的名称、功能从藩王府到贡院,到广西省政府办公地,如今的广西师范大学校区之一,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A景区。兼具王府、政府、学府多重身份。</h1> <h1>▲靖江王府四周环绕着用巨大方整青石块砌成的城墙。</h1> <h1>▲古城墙东西宽340米。</h1> <h1>▲南北进深555米;</h1> <h1>▲城墙高5.1米,周长1745米;</h1> <h1>▲东南西北开四座城门,加上王府正门,依照五行学说对应给予了命名。</h1> <h1>▲南门,端礼门俗称正阳门。门上镶嵌着 “状元及第”石坊,是道光年间为新科状元龙启瑞而建。</h1> <h1>▲东门,体仁门俗称东华门。门上镶嵌着 “三元及第”石坊,是清代两广总督为表彰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陈继昌而立。</h1> <h1>▲西门,遵义门俗称西华门。门上镶嵌着 “榜眼及第”石坊,是为同治年间折桂榜眼的于建章而建。</h1> <h1>▲北门,广智门俗称后贡门。城墙上原建有重檐结构门楼,现为抗战后重建。</h1> <h1>▲王城坐北朝南,承运门是靖江王府正门。承运门面阔五开间,是一座黄色的牌楼式建筑,屋顶为单檐歇山覆绿色琉璃瓦。</h1> <h1>▲承运殿坐落在高高的青石台基上,台基宽阔,青石栏杆相围。</h1> <h1>▲殿前的云阶玉陛是整块刻有祥云图案的石灰岩,透露出赫赫的威严王气。</h1> <h1> ▲此楼曾经是学校行政办公处,如今辟为王府陈列馆。门两边的粗柱上挂着一副长长的楹联:“三百载明代江山自度岭南底定边境咸宁遂昭于盛世海清河晏 十四传靖王藩府全凭桂郡安居城池求固乃坐享荣华燕舞莺歌。</h1> <h1>▲在王府陈列馆中可以通过看短片、听讲解、读文字了解历代靖江王的生平。</h1> <h1>▲在王府陈列馆中可以通过看短片、听讲解、读文字了解历代靖江王的生平。</h1> <h1>▲在王府陈列馆中可以通过看短片、听讲解、读文字了解历代靖江王的生平。</h1> <h1>▲馆内陈列的梅瓶。</h1> <h1>▲馆内陈列的梅瓶。</h1> <h1>▲国学堂,这里原来是王爷的寝宫,曾经作为学校的礼堂,我还在这里排演过节目。</h1> <h1>▲门前设有“孙中山驻节处遗址”纪念碑,纪念孙中山先生将这里设为北伐大本营,督师北伐。</h1> <h1>▲中山纪念塔,为孙中山逝世,王城中开辟中山公园,建塔筑亭以示永久缅怀。</h1> <h1>▲仰止亭正面的黑柱上挂着一副楹:“小乐正宜邀月到 古人不见仰止高”联</h1> <h1>▲亭内立有廖承志书写的“中山常在”碑。</h1> <h1>▲月牙池位于独秀峰东北簏,是王府御苑。与白龙、春涛、圣母并称为桂林四大名池。</h1> <h1>▲独秀峰在王府中孤峰突起,陡峭高峻。素有“南天一柱”的美誉,晨熹夕照,披上太阳的光辉,俨然一位紫袍玉带的王者,故又被称为“紫金山”。南朝宋颜延之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唐张固诗谓“孤峰不与众山俦,直上青云势未休”。都突出写它介然兀立的气势。</h1> <h1>▲难怪徐霞客将未登独秀峰当作终生憾事。</h1> <h1>▲登山306级可达峰顶,是鸟瞰桂林全景的最佳观景台。</h1> <h1>▲独秀峰海拔216米,高出平地66米,北距叠彩山1000米,东距伏波山500米,远近诸山环绕,犹如群臣朝拜,有如“孤峰不与众山俦”之帝王之尊。</h1> <h1>▲独秀亭,在独秀峰顶, 为2层、红柱、6角、重檐、瓦顶。高7米, 长宽各4.8米, 面积23平方米。柱间有通透花窗, 东西向双开门。</h1> <h1>▲独秀亭侧的方亭, 自小大人告知这是放午炮(正午报时)的地方。现在每年的抗战纪念日鸣放警报时会知道他的存在。</h1> <h1>▲读书岩位于独秀峰东麓山脚</h1> <h1>▲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颜延之任始安郡太守时,常在岩洞内读书写诗,开创了桂林儒学之风。</h1> <h1>▲读书岩上方石刻</h1> <h1>▲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刻在读书岩洞口。<br>作者王正功,于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出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知府事”(即广西省掌管政法的最高领导兼桂林市市长)。真是个好市长,一句绝佳的广告词惠及桂林上千年!</h1> <h1>▲《劝驾诗·其二》南宋·王正功<br>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br>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br>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br>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h1> <h1>▲清廷在此建立了广西贡院,以利八桂学子应试科举、求官报国。贡院规模最大时,共有5000余间号舍。整个清朝,一共开考了正科恩科112科,考取了590余名进士、4名状元,其中有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获得者陈继昌;从这里走出的举子中有陈宏谋、岑春煊……。</h1> <h1>▲在我青葱岁月,有幸在这学府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h1> <h1>▲系办公楼</h1> <h1>▲我们使用最多的教学楼,不过当时并没有“独秀楼”的牌匾。</h1> <h1>▲体育馆前学子的身影</h1> <h1>▲独秀峰下曾经的芳华</h1> <h1>▲恰同学少年</h1> <h1>▲风华正茂</h1> <h1>▲20年后母校再聚首</h1> <h1>▲独秀峰石壁上张祥河所题的“紫袍金带”</h1> <h1>▲黄国材所题的“南天一柱”斗大绿字格外醒目亮眼。</h1> <h1>▲山壁上时代不同、书体各异、流派纷呈的摩崖石刻,记载着悠悠往事,透着浓浓的古韵,散发着淡淡的墨香。</h1> <h1>▲山壁上时代不同、书体各异、流派纷呈的摩崖石刻,记载着悠悠往事,透着浓浓的古韵,散发着淡淡的墨香。</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