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手笔记之154——传说中的地外文明“三星堆”

Xzczcp

<p class="ql-block">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祭祀坑的发现,让人们惊诧了古蜀先民的智慧,触摸了遥远过去的文明脉动。随着三星堆文物的陆续出土问世,人们的感观和理念不断受到冲击,逐渐由震撼变为惊诧,有的人甚至变为了惊悚。</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便注定了它拥有着细腻精致的文物和无法解释的谜团。“它从哪里来?”一时议论纷纷,沸沸扬扬。有的人认为它是与中原文化比翼齐飞的古蜀文化代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典范;有的人认为它来自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的苏美尔文明;有的人更是直接把它列为了神秘的外星文明,并呼吁不能再挖了,否则出土的东西会颠覆人类的认知,或许会改写人类的文明史。让我们静静地走进三星堆,用客观的目光去探知那4000年前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祭山图玉璋(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通长54.4厘米,宽8.8厘米,厚0.8厘米。呈刀形,阴刻图案,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璋上图案为叙事性图案,描绘的是古蜀先民在圣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玉璋(商代,公元前1600年—前2046年),1927年燕家院子出土,四川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  青铜铃(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年—前1300年),1975年三星堆遗址采集,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  青铜人面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一号坑、二号坑共出土了57件样式各异的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他们浓眉大鼻,嘴巴也是又大又扁,耳垂上有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目前世界上找不到如此长相的人。</p> <p class="ql-block">  青铜人头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人头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人身形牌饰(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鸟形饰(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1年三星堆四号祭祀坑出土。四号坑共出土3件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一致,通高29.9厘米,人像双手合十举于身体左前方,头扭向右方。</p> <p class="ql-block">  青铜着裙立人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整体由人像和台基两部分构成,高约110厘米,其中人像约90厘米。人像下身穿一条云雷纹“紧身裙”,四肢粗壮有力。</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陶器主要有盛贮器、食器、酒器、炊器等,器形以小平底罐、尖底罐、鸟头把勺、子母口壶、高柄豆、三足炊具等最具地方特色。陶器表面饰有绳纹、方格纹、网格纹、菱形纹、圆圈纹等纹饰。</p> <p class="ql-block">  陶三足炊器(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第三发掘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陶高柄豆(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年—前1300年),1980年三星堆地点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陶盉(商末至西周前期,公元前1100年—前900年),2013年真武宫城墙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陶人(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99年月亮湾城墙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陶猪(商末至西周前期,公元前1100年—前900年),2019年联合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大立人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重约180公斤,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立人像头戴莲花状的兽面纹和回字纹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制作精美细腻,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青铜大立人像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大立人像既具王者之风,又有大巫之仪,应是集神、巫、王身份于一体的古蜀国最高统治者的形象。其身份莫名,巨大的环管状双手形状莫名,双手形成的“圆”和“虚空”意义莫名,这都为大立人像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三星堆一号坑、二号坑出土了57件青铜人头像,其中只有4件覆盖黄金面具,这一尊是保存最完好的一件。头纵14.5厘米,横12.6厘米,高42.5厘米。平顶束发,发辫后梳,带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情。金面罩闪耀夺目,动人心魄。</p> <p class="ql-block">  金面罩(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金杖(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含金量高达90%以上。金杖上有人头像和鱼、鸟图案,是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  青铜神兽器盖(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青铜顶尊人头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出土了很多青铜尊、青铜罍,其铸造技术与中原地区几乎一致。出土时盛装着海贝、象牙珠、玉凿、铜铃、铜挂架等物品,这在中国南方如湖南宁乡和云南滇文化也有类似的发现。但三星堆顶尊人像等器物所反映出的青铜尊祭祀礼仪之用法,在中国其他地区并不常见。</p><p class="ql-block"> 青铜罍(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方唇窄沿,器口与器颈、腹部皆平直,近底处弧形内收,圈足稍外撇。肩外缘铸有四个卷角羊头。</p> <p class="ql-block">  青铜尊(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三星堆一号、三号、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牌饰(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年—前1300年),1987年仓包包地点采集。</p> <p class="ql-block">  青铜持璋小人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神兽(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神兽(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骑兽顶尊人像(研究性复原),由八号、三号、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青铜骑姿顶尊人像、青铜尊口沿拼合而成,通高约159厘米。神兽长耳,“臣”字形眼,胸前饰神树纹,脚趾呈花瓣状。神兽头顶的立姿人像,戴冠,双手呈持握姿态,身着斜襟长袍,脚穿云头靴。骑姿顶尊人像粗眉大眼,双手呈持握姿态,身着饰云雷纹长袖对襟短衣、饰眼形纹裤装。</p> <p class="ql-block">  青铜神兽冠人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神坛(研究性复原),由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上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的镂空基台、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坛人像、青铜持鸟立人像、七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等部分拼合而成。神坛分三层:下层为神坛底座,13个小青铜人神态各异。中层为青铜神兽。上层为方形建筑、人物、凤鸟等。</p> <p class="ql-block">  青铜纵目面具(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宽138厘米,高66厘米。眼球呈圆柱状凸出眼眶16厘米,甚是夸张。硕大的双耳展开,额部正中有一方孔,据传与传说中的第一代蜀王蚕丛“纵目”有关。展现了古蜀人的独特审美和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  青铜大面具(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宽132厘米,高72厘米,是三星堆出土形体最大的面具之一。面具分两次铸造,头和脸部系翻模浇铸而成,两耳以嵌铸法连接。额间留有方孔,估计原补铸有装饰件。</p> <p class="ql-block">  鸟足神像(研究性复原),由置于方座之上的青铜罍、纵目凸出,口长獠牙,额上有角的青铜顶尊神像、龙形尊盖、戴冠且手握龙形器的青铜立人拼合而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鸟是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这一罕见的青铜艺术杰作是中原商文化与古蜀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青铜龙柱形器(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虎形兽(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虎头龙身像(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蛇(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二号祭祀坑出土、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太阳形器(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二号祭祀坑出土。太阳崇拜是人类早期的共同信仰,也有人认为这是地外文明留下的方向盘。</p> <p class="ql-block">  青铜鸡(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凤鸟柱头(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2年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大鸟头(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1986年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鸟形饰(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年—前1100年),2022年七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青铜神树(商代后期,公元前1200年—前1000年)。一号大神树高3.96米,树干残高3.84米,完整的树高约5米,被誉为“通天神树”。树分三层,每层有三根树枝,枝端有花朵,花朵有一小桃形果实及两花瓣。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中国对神树的传说,主要是东方扶桑、中央建木、西方若木等。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p> <p class="ql-block">  据说,三星堆遗址目前发掘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仅占遗址总面积的千分之二。还能出土什么?谁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记于2024年12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