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摄影 李秀亲</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由樊姐几旅行团成员拍摄,特此致谢。</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岁月如歌。又是一年岁末至,2024年即将进入尾声,那些岁月留痕,总有一些让人难以忘怀。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东北之行。</p><p class="ql-block">天寒地冻的时节,东北的冰雪大世界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记得年初的2024年1月,哈尔滨旅游异常火爆,尔滨,这一网络流行语也被大家熟知,这是对黑龙江哈尔滨的亲昵称呼。哈尔滨人觉着“尔滨”听起来,更像是亲人和朋友。</p><p class="ql-block">我们也被东北的黑土地吸引着,在八月清秋踏上了北行之路。八月十六日上午在欣赏了世界上最高的堰塞湖——镜泊湖的绮丽风光后,一场大雨在正午降临,所幸的是,我们是在吃着全鱼宴,听着窗外接二连三的雷声,和倾盆而下的大雨的。</p><p class="ql-block">休息了片刻,趁着雨势减小,我们的旅游大巴继续前行在黑龙江,向着哈尔滨的方向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驰骋黑土地 尔滨初印象</b></p> <p class="ql-block">不到中午一点,我们的旅游大巴在秋雨绵绵中出发了。黑龙江河流不少,今年的雨水也多,靠近滩涂的成片玉米已经叶子枯黄,先生告诉我说是玉米被淹死了。今年龙城大旱,许多树木长得也没有往年蓬勃,而这里是水涝,不过黑土地上的大部分玉米田还是长势喜人。</p> <p class="ql-block">中午一点半左右,依然行驶在牡丹江市。不过已经是天空放晴,蓝天白云的美景呈现在视野中。云涌的天空也有了排山倒海之势,似乎从连绵不断的群山中生发出来一般。雨过天晴,心情也变得大好。</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是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居中国第6位。边境线长2981.26千米。</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大致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五山主要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等。这些山脉不仅构成了黑龙江省的地理骨架,还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多样性;一水指黑龙江省的水域面积较大,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46%,全省有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流,兴凯湖、镜泊湖等湖泊。;一草指的是黑龙江省拥有全国十大草原之一的杜尔伯特大草原; 三分田指的是黑龙江省的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0.49%,居全国第一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晚期,黑龙江大地上即已出现了原始先民的足迹。康熙二十二年,清廷为抗击沙俄入侵,于瑷珲旧城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划出宁古塔将军所辖地区,归黑龙江将军统辖,这是黑龙江自成一个军事、行政区域并以“黑龙江”命名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先后形成了以“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满族文化”为代表的四大古代文化源流和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为代表的近代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天空中是蓝天白云的美景,我们向着哈尔滨的方向前行。以前对这座北方城市的了解就是在电视里看到的绝美的冰雪世界,这个八月清秋,它会是一幅怎样的风貌呢?</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半经过尚志市。尚志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张广才岭西麓。尚志市开发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设治,1946年为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更名为尚志县,1988年撤县设市。尚志市是国家级一类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深厚。</p><p class="ql-block">尚志市由哈尔滨市代管,看来我们离哈尔滨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很快,四点半就进入哈尔滨阿城区了。窗外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地,依然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听说它全省的玉米种植面积接近一亿亩。真是肥沃黑土地,东北大粮仓啊!</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的傍晚五点多,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下了高速到达了哈尔滨了。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向北开放新高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美丽的冰城了。蓝天梦幻,高楼林立。对哈尔滨的印象,也是从八月十六日的黄昏开始的。哈尔滨的街道很洋气,许多俄式建筑。当经过哈工大校门时,大家都直呼“,快看,哈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p> <p class="ql-block">进入城里面,车速很慢,应该是到了下班高峰期了。我们透过车窗,看到从哈工大的一个校门前经过,转弯又驶过另一个校门。哈工大是“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中央直管高校、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始建于1920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经中俄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等多个名称变更。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达了用餐地点。晚餐不错,很有特点。听导游讲,这是哈尔滨八大碗,是哈尔滨地区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这一桌子的菜品荤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大米饭搭配,吃起来也是唇齿留香。一顿美食,让坐了一下午车的我们,心情也变得好了很多。对第二天的行程也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浪漫索菲亚</b></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首先游览了有名的索菲亚教堂。</p><p class="ql-block">清秋八月的时光,东北之行的脚步来到了哈尔滨。而对这座有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格的省会城市的认识,是从一座教堂开始的。</p><p class="ql-block">哈尔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音乐之城、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冰雪文化之都,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第1名。</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88号,是哈尔滨市著名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一个用鲜花围绕的打卡牌,蓝底白字,“我等你,就在这里”让人有了一丝暖意。浪漫索菲亚以不凡的气势,欢迎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八月的广场,来此打卡的游人还真不少。</p> <p class="ql-block">教堂全称叫圣·索菲亚教堂,梦幻飘渺的蓝天,让这座宏伟壮观的教堂更添靓姿。这个教堂属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索菲亚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木结构随军教堂。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在现址进行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圣·索菲亚教堂建设完成,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索菲亚教堂之所以被称为“索菲亚”,是因为“索菲亚”在希腊语中意为“智慧”,这一名字象征着智慧和神圣。</p> <p class="ql-block">1997年6月,哈尔滨市政府对圣·索菲亚教堂按原设计进行了全面保护性修缮。2006年,索菲亚教堂广场进行扩建改造,面积比以前扩大了近3倍。</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占地721平方米 , 采用希腊十字平面布局,总体形状呈现出一个大致接近正方形的形式。</p><p class="ql-block">教堂顶部以中央十字架、钟楼十字架、尖塔十字架相互形成东正教标志。在这个基本形状上,通过不同的建筑元素和结构,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对称美的整体布局 。圣·索菲亚教堂平面布置呈十字布局,整体为砖石结构,造型十分宏伟。</p> <p class="ql-block">教堂由清水红砖砌成,正中央是绿色的洋葱头式穹顶,四周环绕着帐篷式小尖顶,给人一种雄伟庄严的感觉。这座教堂融合了拜占庭和俄式建筑风格,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其主塔高七层,塔顶呈折尖形,上方覆盖着金色的穹顶,散发出耀眼的金光,成为哈尔滨市区的一道标志性景观。</p><p class="ql-block">1986年,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p><p class="ql-block">1996年,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6年,圣·索菲亚教堂被评为首届哈尔滨十大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2007年,圣·索菲亚教堂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16年,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松花江畔行</b></p> <p class="ql-block">八月中旬的松花江畔,清秋的风吹出了夏天的火热。我们一行四人,徜徉在这有名的江畔,看波涛滚滚,看桥梁飞架。</p><p class="ql-block">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的最大支流,也是中国内河中仅次于长江、黄河而居第三位的大河。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于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约7公里处由右岸汇入黑龙江,全长1840公里。</p><p class="ql-block">两座桥梁紧邻,一座是旧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新桥有弧线飞跃,有火车从上面驶过。这座看上去敦实壮观的旧桥,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它的全称叫中东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p><p class="ql-block">1900年5月17日大桥开工修建,是哈尔滨第一座跨江桥梁。是中国铁路最早建成的超千米特大桥梁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桥全长1027.2米,共19孔,20个墩台,墩台采用块石和石膏石灰砂浆砌筑,花岗岩料石镶面。桥台结构型式仿效中国古代石拱桥,独具特色。8个大墩的上游迎水面均设有壮美的破冰棱。桥上铺设的钢轨是当时世界上最新型的铁轨,每米32公斤。</p><p class="ql-block">1901年10月2日大桥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松花江大桥不仅是中东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尔滨由一个小村镇发展成为远东文化经济贸易中心的关键节点。它见证了哈尔滨在清末、民国、日伪时期和新中国的城市历史。大桥的通车不仅促进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也成为了各国移民进入哈尔滨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江边除了欣赏风景的游人,还可以看到垂钓爱好者待定从容的身影。拾阶而上,我们随着人流也到这座光桥上一探究竟。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气势如虹的桥,随着2014年4月17日,哈齐客专线松花江大桥的建成,中东铁路松花江大桥停止使用,并被改建为中东铁路公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大桥作为观光步行桥,供游人参观游览,保留了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打卡的游人也是络绎不绝。凭栏眺望,江面开阔。新桥弧线飞跃,两座大桥交响辉映,成为松花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夕阳西下时,我们乘坐的开往漠河的绿皮火车,就是在新桥上面行驶。而北极村行结束后,回程时是上午时光,坐在火车上看这座百年老桥,竟然就有了熟悉的感觉,当然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漫步江边,也是花香四溢,姹紫嫣红,秋花烂漫。一个风轻云淡的八月清秋,一段浪漫的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