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月23~24日,趁着圣诞节假期,我们参加了费城、华盛顿两天游的旅游团。在费城游览了独立宫、自由钟,在华盛顿游览了国会山、国家档案馆、林肯纪念馆、二战、空军、韩战纪念碑,越战纪念墙,还有远眺了五角大楼等景点。</p><p class="ql-block">行程虽短,但景点却是安排得蛮多的。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却是感受良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备受世界各国的瞩目,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它的城市建设由法国著名建筑师皮埃尔·朗法所设计。</p><p class="ql-block">朗法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了首都的建筑中轴线。</p><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东到林肯纪念堂,西至国会山。</p><p class="ql-block">而华盛顿的中心点,就在国会山中。然后呈放射线向四周延伸。</p> <p class="ql-block">这是美国国家档案馆。</p><p class="ql-block">1934年,国会通过并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签署成立国家档案馆的立法,授权其收集、保管和提供联邦政府记录。国家档案馆大楼由建筑师约翰·罗素·波普(John Russell Pope)以古典复兴风格设计,于1931年9月5日破土动工。1936年,第一批联邦政府记录被转移到华盛顿特区新建的国家档案馆大楼。这座建筑于1937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国家档案馆的 圆形大厅弧形墙壁上装饰有由巴里·福克纳绘制的两幅壁画,描绘了《独立宣言》和《宪法》的“演讲”的场景。</p><p class="ql-block">这是《独立宣言》演讲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宪法》演讲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美国国家档案馆有三件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它们分别是《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原件。这些文件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该馆的核心展品之一。</p><p class="ql-block">《独立宣言》于1776年签署,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大不列颠王国而独立,是美国独立的标志性文件。</p><p class="ql-block">《美国宪法》则在1787年制定,确立了美国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的基本结构和政府各部门的权力分配。</p><p class="ql-block">而《权利法案》则是在1791年通过,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p> <p class="ql-block">这是国会大厦。</p><p class="ql-block">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是美国的心脏建筑,是古典复兴风格建筑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坐落在“国会山”上,国会山原名仁金斯山,因国会大厦建于此地而改名。</p><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是美国历史的缩影。美国曾先后以纽约和费城为首都,最终美国国父华盛顿在反复考虑之后,选定了波多马克河东岸的一块地方作为首都,并开始在此地兴建国会大厦、白宫等一系列国家政治行政机构。</p> <p class="ql-block">美国国会大厦1793年9月18日由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亲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1814年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期间被英国人焚烧,部分建筑被毁。后来增建了参众两院会议室、圆形屋顶和圆形大厅,并多次改建和扩建。</p><p class="ql-block">美国国会大厦是立法部门的所在地。参议院位于大楼的北翼,众议院位于南翼。</p><p class="ql-block">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能前往南北翼参观。只参观了圆形大厅。</p> <p class="ql-block">这是国会山上的自由女神铜像。</p><p class="ql-block">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当时国会大厦扩建工程还没有完全竣工。林肯总统坚持要将高达几十米,包含有自由女神雕像的大圆顶造好。</p><p class="ql-block">女神铜像由美国雕塑家托马斯·克劳福德在意大利创作,最初的名字叫“武装的自由神”,完成后费尽周折才运到华盛顿。</p><p class="ql-block">1863年12月2日夜晚,当近6米高的自由女神铜像被送上国会大厦的中央圆顶时,代表35个州的35门礼炮轰鸣起来,同欢呼的人群向战争中完工的国会大厦致敬。</p><p class="ql-block">自由女生青铜像头顶羽冠,右手持剑,左手扶盾,永远眺望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分东西南北门,而不分正门、后门、侧门。</p><p class="ql-block">其外貌自1863年至今没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这是自由女神的石膏模具。</p><p class="ql-block">由石膏模具再制作成铜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自由女神像的创作修改过程。</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是一座三层的平顶建筑,主体建筑是中央的圆形大厅,从大厦的东门就可进入。</p><p class="ql-block">东大门又被称为“哥伦布门”,以纪念这位首先发现新大陆的冒险者。铜铸的门扇上刻有描述他事迹的浮雕。东大门下的台阶通常是美国总统举行就职仪式的地方,从1829年杰克逊总统就职起到现在,美国大多数总统都在这里举行了就职仪式。</p> <p class="ql-block">这是国会大厦宽敞明亮的圆形大厅。</p><p class="ql-block">大厅直径约为30米,内顶高约55米,云石为墙、花岗岩铺地,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可容纳二三千人。</p> <p class="ql-block">站在中央圆形大厅昂首仰望,一幅巨大的油画映入眼帘。这是在国会大厦作画22年的意大利画家康斯坦丁·布卢米狄的杰作《天堂中的华盛顿》。画中美国的开国元勋暨第一任总统一乔治·华盛顿居于自由女神和胜利女神之间,两旁簇拥着代表美国建国时13个州的13个欢乐女神。女神下方排列着象征战争、科学、航海、商业、工业和农业的6组人物。这幅巨画面积达433平方米,气势磅礴,宏丽壮观,很好地烘托了中央大厅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仰望圆穹顶上,可见风格浪漫的天顶画,中央绘着“华盛顿之神",又在这位开国总统的两边,画上胜利女神和自由女神,另外又画了13幅女神,代表立国13州。它是19世纪意大利画家康士坦丁·布伦米迪画的。画上的人物有4米多高,这样,观众仰望时就感到自然逼真。可惜布伦米迪只完成他的作品的一部分,便从脚手架上跌下来,几个月后就去世了。后来,他的学生按布伦米迪遗留下来的草图把天顶画完成,而最后的补白是1953年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中央环绕圆形大厅的画,我以为是雕塑。但导游说是画。</p> <p class="ql-block">该画记载着美国四百年历史上的大事件。</p> <p class="ql-block">中间白色的是国会大厦的中心,也是华盛顿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华盛顿去世之后,国会曾考虑在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里,为华盛顿建造一座金字塔形的陵墓,并放置一座纪念雕像。</p><p class="ql-block">由于华盛顿家族不愿将他的遗体从弗农山移走,再加上资金依然缺乏,以及人们对纪念方案的设计存在分歧,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这个项目始终没有实现。</p> <p class="ql-block">大厅墙壁上,陈列着8幅巨大的油画,上面描绘着美国历史上8个重大事件。东墙上的4幅画反映了欧洲移民初到北美新大陆和英国殖民主义时期的情景;西墙上的4幅表现的则是美国的独立战争场面。</p> <p class="ql-block">大厅的油画分别是《独立宣言》《康华利爵士投降》《伯格因将军投降》《乔治·华盛顿将军辞职》《波卡虹泰丝受洗》《德·索托发现密西西比河》《哥伦布踏上新大陆》《欧洲移民初到北美新大陆》。</p> <p class="ql-block">这是《欧洲移民初到北美新大陆》。</p><p class="ql-block">1602年,一艘长27米,名为“五月花号”的捕鱼帆船载着102名英国人离开英国前往北美,他们中有许多是受到英国教会迫害的清教徒。</p><p class="ql-block">在经历了一多月的海上漂泊之后,他们终于看见北美大陆的海岸线,登陆前,他们决定制定一个在这片新土地上生活的秩序。</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份著名的公约——《五月花号公约》,船上每一个成年男子都签署了这份公约:</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p><p class="ql-block">这份公约预示了美国民主政治的理念,奠定了北美英国殖民地诸州自治政府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这是《德·索托发现密西西比河》。</p><p class="ql-block">《德 · 索托发现密西西比河》(Discovery of the Mississippi by De Soto)。德 · 索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探险家,他用了三年时间对今天美国东南部进行探险,所到地区位于今密西西比河以西。</p> <p class="ql-block">这是《康华利爵士投降》。</p><p class="ql-block">《康华利爵士投降》是约翰·特朗布尔的作品,1781年美英爆发“约克镇围城战役”(Siege of Yorktown),战事持续近一个月,结果以英军大败收场。</p><p class="ql-block">康沃利斯勋爵于10月17日决定率领8,000余名部下投降,标志著英军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大势已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独立宣言》。</p><p class="ql-block">《独立宣言》是一幅12×18英尺(3.7×5.5米)的油画,由美国人约翰·特朗贝尔(John Trumbell)创作,描绘了五人起草委员会向国会提交《独立宣言》草案的过程。它是根据同一场景的一个小得多的版本制作的,由耶鲁大学美术馆(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收藏。特鲁姆贝尔从生活中描绘了画中的许多人物,并参观了独立大厅(Independence Hall),描绘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的会议厅。这幅油画作品于1817年委托制作,1819年被购买,1826年放置在美国国会圆形大厅。</p> <p class="ql-block">这是《乔治·华盛顿将军辞职》。</p><p class="ql-block">《乔治·华盛顿将军辞职》是美国艺术家约翰·特朗贝尔的一幅大型油画,1783年12月23日,乔治·华盛顿将军向联邦大会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务,随后在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马里兰州众议院开会。这幅画于1817年受委托创作,1822年开始创作,1824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波卡虹泰丝受洗》。</p><p class="ql-block">波卡·洪塔斯是波瓦坦最爱的一个女儿,波瓦坦是生活在弗吉尼亚州的印第安人的一位重要酋长。</p><p class="ql-block">1607年,一百多名英国殖民者远渡重洋,在乞沙比克海滩靠岸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插上了英国国旗,并以英王的名义将其命名为詹姆士镇。这里成为了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p><p class="ql-block">波瓦坦部落的许多人都排斥甚至痛恨这些与自己不同的陌生人,只有波卡·洪塔斯对这些新移民充满好奇和善意。</p><p class="ql-block">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因水土不服和难以度过寒冷的冬季,很快就死去大半,剩下的那些人靠波卡·洪塔斯送来的玉米得以幸存。</p><p class="ql-block">年仅12岁的波卡·洪塔斯来回奔波于她的父亲和殖民者之间,为了保护殖民者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仍然无法避免双方因争夺土地而爆发的战斗。</p><p class="ql-block">1613年,波卡·洪塔斯被殖民者说服该信基督教,接受洗礼,并改名为蕾贝卡。1614年她嫁给了詹姆士镇的一位殖民者,并育有一子。1616年,她带着儿子跟随丈夫来到英国,由于体内没有对肺病的抗体,她身染重病再也没有回到故土,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p> <p class="ql-block">这是《伯格因将军投降》。</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1777年10月17日,约翰·伯戈因将军率领的5000英军在萨拉托加向美军投降的场面。1777年10月,北美殖民地纽约州,萨拉托加县,英军与要求殖民地独立的民兵们的在此战斗已经持续了两年,眼下正是关键时期。</p><p class="ql-block">英国陆军在北美的第二任总司令威廉·豪将军前不久取得了夺取费城的胜利,手下的官兵们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p><p class="ql-block">为了尽早夺取纽约州的首府奥尔巴尼,威廉·豪手下的将领约翰·伯戈因孤军冒进,最终粮草断绝,被1.2万大陆军和殖民地民兵团团包围在了萨拉托加。</p><p class="ql-block">1777年10月17日,伯戈因率领剩下的5000余名英军向美军投降,史称“萨拉托加大捷”。这场成为战争转折点的战役使得独立战争战局大幅改观,并最终促使法国参战,改变了美国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这是《康华利爵士投降》,是约翰·特朗布尔的作品,1781年美英爆发“约克镇围城战役”(Siege of Yorktown),战事持续近一个月,结果以英军大败收场。</p><p class="ql-block">康沃利斯勋爵于10月17日决定率领8,000余名部下投降,标志著英军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大势已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林肯总统曾经办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穿过雕像厅向南就是众议院的会议大厅。众议院会议厅在国会大厦的南翼;参议院会议厅在国会大厦的北翼,与众议院会议厅相对称。平时如果参议院举行会议,国会大厦的北翼就会升起国旗;如果是众议院在开会,国会大厦的南翼就会升起国旗。</p> <p class="ql-block">美国众议院是美国的立法部门。</p><p class="ql-block">美国众议院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国会众议,是美国的立法机构—美国国会的两院之一。美国各州在众议院中拥有的席位比例以人口为基准,但至少会有一名议员。</p><p class="ql-block">院内议员总数经法律明定为435名。众议员任期两年,无连任限制。众议院议长由议员选举产生,传统上为多数党之领导人。然而多数党领袖另由该多数党于院内之第二重要议员担任。</p><p class="ql-block">据美国总统继位条例,众议院议长继任总统之顺序仅次于兼任参议院议长的副总统,为政坛上第三重要的领袖人物。</p> <p class="ql-block">与众议院对应的是美国参议院,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国会参议院,是美国的立法机构—美国国会的两院之一。</p><p class="ql-block">参议院的组成和权力建基于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三款。美国每一州于参议院中均有两位议员作为代表,与各州人口无关,全院员额为100名议员。参议员任期六年,相互交错,每隔两年改选约三分之一席。</p><p class="ql-block">美国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无参议员资格。</p> <p class="ql-block">中央圆形大厅南侧是雕像厅,环列着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这个大厅最早是众议院会议厅,上部的造型是一个圆形穹顶,这种设计使得即使没有扩音器,也能在各个角落听清发言者讲话。它从1807年一直使用到1857年新众议院大厅落成才空出来。1864年,国会决定在这个大厅里放置美国杰出公民的雕像。据NPR介绍,截至2020年,大厅里共陈列了100尊精英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圆形大厅北侧的胜利女神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圆形大厅南侧的历史女神时钟雕像。</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大厅里的各种雕像,由大理石或铜制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最高审计和最高审判机关,是唯一由宪法规定的联邦法院。</p><p class="ql-block">1869年根据国会法令规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组成,终身任职。9位大法官中,有1位是美国首席大法官。联邦最高法院有权裁定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违宪而不被采用。</p><p class="ql-block">美国承继了英国普通法的判例法思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大量判例的积淀,不断刷新原有的宪政原则,在宪政结构各个层面不断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使得美国宪法获得了长久不衰的生命力,适应了新的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这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p><p class="ql-block">美国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1800年4月正式开放,它设立在华盛顿国会山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p><p class="ql-block">美国国会图书馆是在美国国会的支持下,通过公众基金、美国国会的适当资助、私营企业的捐助及致力于图书馆工作的全体职员共同努力建成的,它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联邦文化机构,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宝库,是美国知识与民主的重要象征,在美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最近的统计,它藏有七千五百万作品。仅合订本大约有一千八百万册,它保存各类收藏近1亿2100万项,超过三分之二的书籍是以多媒体形式存放的。图书馆占地面积三十五英亩,书架总长度长达848公里,其中包括很多稀有图书、特色收藏、世界上最大的地图、电影胶片和电视片等。</p> <p class="ql-block">在国会山西侧,矗立着一座威武的格兰特将军的骑马铜像。格兰特是南北战争中的英雄,美国第18任总统。</p> <p class="ql-block">这是格兰特将军的战斗场面雕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