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三峡红叶(1)瞿塘峡三峡之巅篇

见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发源于青海省,流经11个省市。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和刚果河的世界第三大河流,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更与山峦融合而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峡谷——长江三峡。</p><p class="ql-block">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和滩多水急的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公里。</p><p class="ql-block"> 长江三峡,我曾乘坐轮船,顺流而下过多次。也曾自驾沿着盘山公路穿越过这三个峡。但对初冬时节满山红遍的三峡红叶美景,却一直十分向往而未能目睹。为此,这次我们几十个十分喜爱摄影的老年人组队,选准了三峡红叶指数最高的时机,专程来到这里,围着三个峡周边崇山峻岭上的红叶圈转悠,拍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留下了珍贵而难忘的记忆。经过整理和后期制作,我将《行摄三峡红叶》做成了4个美篇。本篇展示瞿塘峡从白帝城、夔门到三峡之巅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瞿塘峡以雄著称,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大溪镇,峡长虽然只有短短的8千米,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却有着“西控巴蜀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之势。我们的行程从白帝城开始,饱览了夔门天下雄的瞿塘峡口之后,坐车盘旋上山,再转缆车到达三峡之巅山顶。从山顶步行了六七公里,缓缓下山。因最后一段66道拐道路实在崎岖。故放弃走完全程,中途改道坐车回到了白帝城原点。三峡之巅这一段行程,是最近十分火的网红打卡地。险峻的山崖,碧绿的江水,遍山的红叶,景色确实壮美。但对老年人的体力和心态的确是一场大考。我算是经过考试检验勉强及格。</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我曾数次乘坐轮船,经过三峡。这一次我又专门为观赏三峡红叶而来到这里,准备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俯瞰三峡的秀色。当我又一次站在瞿塘峡的入口,眼前的三峡夔门如同沉睡的巨人,静静地躺在晨雾之中。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巅的绿植上,仿佛给这片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建国之初,我国发行的5元人民币曾经把此地当作背景图案。</p> <p class="ql-block">1998年,一群著名画家受国家重托,来到三峡之巅采风。又据此完成了第5套1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绘制。</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路前行,不久便来到了一处悬于山崖之上的亭子。站在这里,可以将三峡夔门和碧绿的江水与连绵的山脉尽收眼底。微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让我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心中涌动着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p> <p class="ql-block">以前白帝城是与周边的山坡连为一体的。三峡大坝修建以后。长江水上涨,白帝城与周边的山坡被分隔开,变成了一座孤岛。</p> <p class="ql-block">走进自帝城。迎面看见高大巍峨的诸葛亮塑像,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前行不远,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映入眼帘,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白帝庙”四个大字。走进庙宇,一股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处历史遗迹,就是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诸葛亮的发生地。我默默地驻足,感受着那份沉淀千年的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大厅前的雕塑群像,再现了当年刘备托孤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白帝庙的外面,专门打造了一个远眺夔门的观景台。,高耸入云的山峦,就是我们马上要去登临的三峡之巅。远处的山峦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我静静地站在台上,任由思绪随风飘荡。</p> <p class="ql-block">我暮然想起了陈毅在此留下的诗句:“三峡天下壮,劝君乘船游。下水知天险,上水反潮流。”</p> <p class="ql-block">转乘景观车和索道,七弯八拐来到山顶。一块石碑矗立在眼前,上面刻着“三峡之巅”几个大字,。抬头望去,蓝天白云下的树林显得格外生机勃勃。站在这里,仿佛可以触摸到天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索道入口的造型与三峡之巅的山势十分神似。</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长满了五彩斑斓的树木,其中一片树林的叶子红黄相间,随风飘落,在地上形成一片金黄色的地毯。远处的大山被一层薄雾笼罩,显得神秘而美丽。</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红色拱门式的建筑上写着“夔乐桥”三个汉字。走进门内,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相传古代的舜帝在最高的山尖寻到了天音謦石,并谱出《九韶》雅乐供祭典使用。舜帝祭典回望的这个地方,就被后人叫做了四望乐坛。</p> <p class="ql-block">一块巨石上,又出现了“三峡之巅”几个大字,旁边不远处的观景台,就是俯瞰整个三峡美景的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长江三峡的最高处,俯瞰瞿塘峡两岸山峻峰秀。峡幽璧峭的天然画卷,与高崃平湖、碧波涌翠的绚丽画卷交相辉映,不禁让我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三峡之巅海拔1388米,是长江三峡的制高点,源于诗圣杜甫《夔州歌十绝》里的诗句,“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我在这里驻足良久,并用镜头定格了这难得一见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目睹长江三峡的这一段。一艘货船正航行于峡谷之中,周围的景色令人震撼。高耸的山峰、蜿蜒的河流,行进的轮船构成了三峡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蜿蜒曲折的长江穿过崇山峻岭,在云雾缭绕之中显得格外壮观。两岸青山绿树环绕,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天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在这片宁静而壮美的自然景观中,两艘小船悠然自得地航行着,仿佛是在享受这无与伦比的美好时光。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无限敬仰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来到仰天窩,从这里向上仰望三峡之巅。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大自然的魔法,创造了如此神奇的山峦,壮观的景色和 秀丽的山水相映成趣,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满山红叶映彩霞,三峡之巅画中画。</p> <p class="ql-block">这里云雾缭绕,山峦起伏,山石林立,让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天地之间,唯有山川永恒,三峡之巅的山峰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景云雾缭绕间,江山如画心已醉。</p> <p class="ql-block">峡谷深邃水波荡,壮丽风光入眼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就是三峡之巅著名的66道拐。因道路过于崎岖,我望而却步,改道坐车下山。这张片子借用了坚持下行摄友所拍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我遥望瞿塘峡口,看着最后一抹余晖渐渐消失在天际。远处,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与停泊在江面的小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一刻,我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悬崖峭壁上的题刻文字传诵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瞿塘峡口的土炮象征性地抵御着三峡夔门外的来犯者。</p> <p class="ql-block">当年毛泽东主席曾神游三峡,思绪遥远,他憧憬的三峡远景高峡平湖令人神往。如今“高峡出平湖”已变成了眼前的壮美现实。</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去探寻巫山的满山红叶。</p>